第一百一十九章 北寺塔(2 / 2)

重生花样人生 秋莫言 3394 字 2020-07-08

很多人都喜欢和这些卖花的阿婆讨价还价,让她便宜一点,或是买了几支以后,再让她多给一枝。郁瑾若很少这样做。哪怕后来一枝涨价到了1块、1块5,她都不和她们讲价,都是直接买下来。卖花不易,她们要每天凌晨采花,要编好样子,坐公交车到市里,沿着街巷马路叫卖。这些花的花季都是在春夏季,她们年纪大,都是用老式的手提篮,一篮子也没有多少花,有时候要卖一整天,赚的都是辛苦钱。

买了花,郁瑾若兴高采烈地追上他们。茉莉花有三串,自己左手戴一串,一串给赵翠芬,一串给秦奶奶。她们自然是不会戴在手上,也戴不上,郁瑾若就帮她们挂在随身携带的挎包上,简单方便。白兰花,自然每人一串别在衣服的纽扣上,好看又别致。

戴花从来不是女性的专利,秦爷爷也主动要了一枝,怀念地别在衣襟上。

秦爷爷感慨的说,他妈妈年轻的时候也喜欢戴白兰花,一到春夏,衣襟上总是别一枝,有时候发髻上插一朵,还会给他的胸口别,或是放在铅笔盒里。他特别怀念这个味道,这是记忆中属于春夏时节妈妈的香味。

白兰花暴露在烈日下容易蔫,郁瑾若买这么多,自然知道怎么处理才能保持新鲜度和寿命。

来到一家小店,让店主拿了6瓶常温的矿泉水和2瓶冻成冰的矿泉水,分成两袋装,常温的是给大家喝的。今天出门前没有逛街的计划,自然没带喝的水杯,幸好她带了小挎包,常用的东西都在里面,还带了顶帽子。冰水单独放在一个袋子里,拿出几张纸巾倒出一点冰水打湿,郁瑾若将白兰花平摊放置在冰冷的湿透的纸巾上包好,再搁在冰矿泉水的袋子里,形成一个低温潮湿的环境,这样白兰花就能安然度过一天而不蔫掉。

秦爷爷赞扬道:“囡囡聪明,小脑瓜灵光的。我小时候经常看见我妈在晚上,把戴了半天还没有干掉的白兰花用草纸包好,打湿以后放在屋外,让夜里的露水养花,第二天还好好的,能再戴一天。”

郁瑾若笑笑,她会这么做,也是许文娟从小看自己妈妈这么做,学会的。

这么几瓶水,自然不会她拿,秦战早就一手接过,并保证将她的白兰花也毫发无损的拿回家。

沿着花鸟市场一路向北,没走多久就到了北寺塔。北寺塔又叫报恩寺塔,距今1700多年,是本市历史最悠久的寺院,始建于南梁朝时期,九级八面砖身木檐混合结构。曾被誉为江南第一古塔,至今仍旧是古城区内最高的古建筑,是登高眺远的绝佳之地。古时可尽览全城风光,即使在现代,附近几公里内的风景也可尽收眼底。

虽然来这里的游玩的人没有去园林的人多,但还是有很多游客和本地人的观光。意外的是,在正门外,秦爷爷就遇到了一个小学同学。

趁着他们闲话家常,郁瑾若来到旁边一个卖莲蓬的小贩那里。这个时节也是莲蓬成熟的季节,她本身不太爱吃,觉得有点清苦,只是看中小贩用于吸引客人目光的荷花。一箩筐深绿的莲蓬,上面放着三朵单支的荷花,有大有小,粉嫩清新,惹人喜爱。她知道这是小贩吸引人的噱头,不可能送人,所以只向他打听买不买。果然小贩不肯单卖,需要买几个莲蓬才同意。她不太会讨价还价,所以只说买3个莲蓬再买朵花,肯就买,不肯就不买。以前许文娟遇到过类似的小贩,这样的买法最终没有成功,所以郁瑾若也不强求,买到最好,买不到就算了。

也许这次的小贩好说话,同意了她的做法,她喜出望外的买了3个莲蓬和1朵荷花,而且价格并不便宜。

昨天新涂了指甲油,要是剥莲蓬就毁了,所以她将莲蓬放在袋子里,由秦战拿着,自己把玩着荷花,跟随爷爷奶奶们进入里面。

北寺塔不是单一座塔,而是一整座寺庙。前有广场,中间是塔,后有寺庙和园林。郁家虽然离这里很近,但几乎没来过。市内寺庙、佛塔、园林众多,离家都不是很远,但她很少会去游玩。

刚刚开门的时间,游客不多,安静清幽,偶尔还能听见几声鸟叫,倒有几分宁静致远的意味。来这里是临时起意,郁瑾若现在倒是有点遗憾没有把相机带来。现在市内的各大园林景点的游客太多,全程走马观花,每到一处都是人头攒动,根本看不出园林本身的雅致静逸,所以她现在也不爱逛这些地方。

郁瑾若难得认真细致的沉浸入景色中,千年古寺,亭台楼阁、草木山石,处处都透露出山水建筑、人文景致的自然和谐,即使部分建筑现代翻修过,但是修旧如旧,其中内涵和人文,也不减几分。

郁瑾若记得,几年以后的北寺塔是不可以登上去的,但现在还没有这个规定。秦爷爷不顾年迈,执意要去登塔,用他的话说,谁知道这身老骨头还有没有下次来的机会,就算回来了,能不能爬得动都未知。

大伙儿一合计,除了行动不便的郁子泉,和陪他一起的赵翠芬,其他几个人都上去。

程瑞一马当先在前面,秦爷爷第二个,秦奶奶跟着后面,秦战让郁瑾若先走,他在后面压阵。

这个时间登塔的人不多,除了他们,也就几个闲散的游客。

秦爷爷秦奶奶年纪大,走路本就不快,踩在不宽的老旧木质楼梯上,缓慢而小心。不时有一两个游客超过他们,也不心急,只慢慢的一级一级登上去。

郁瑾若发现一件奇怪的事情,她一直扶着右手边的楼梯登上去,秦战跟在她身后两三级楼梯的距离,只要楼下有脚步声,他就拉她到右手靠墙走。几次下来,她狐疑的看他。

秦战轻咳一声,提醒道:“裙子。”

郁瑾若顿悟,自己今天穿的裙子偏短,下面有人的时候有走光的嫌疑。她急忙用手拢住裙摆按压在腿上。轻声道谢:“谢谢。”

秦战“嗯”了一声,没有多言,仍跟随在她身后。

郁瑾若原本以为秦爷爷爬了三层,就会停下来驻足观赏。没想到他一口气爬上了五层,才走出去俯瞰四周。

现代的建筑,这样的高度只是平常,但对于千年古塔来说,这个高度极为稀少,而且在四周都是限高的古城建筑衬托下,站在这里已经能将北寺塔附近的建筑设施一览无遗。

“再爬上两层。”秦爷爷道。说完不等他们反应,抬脚就往上走。

接下来两层明显比原先走得慢。但是当他登上七层时,泛着光芒神采的脸上,满是心愿达成的满足。在这层,他绕了整整一圈,时不时停下来看看远处熟悉中透着陌生的老旧建筑,和通畅开阔的马路上川流不息的车辆。手扶着栏杆,身体微微前倾,认真仔细的看着,似乎想把这些都保存在记忆中。

秦爷爷明显是心有感怀,郁瑾若几次看到他,都脸上满是怀念的神情,眼中闪烁着泪花,每看到一处熟悉的地方,就和秦奶奶说起小时候相关的趣事。

剩下两层,秦爷爷没再上去,登塔远眺是一偿宿愿,不是必须到达顶层。下去时,秦战扶着秦爷爷,郁瑾若搀着秦奶奶,让他们慢慢下楼,免得脚力不济跌下去。

随着日头升高,气温逐渐上升,来这里游玩的人也越来越多。大家逛过一圈后,决定出去。天气太热的话,几个年纪大的人逐渐有点吃不消。幸亏有郁瑾若之前买的水,在里面一圈逛下来正好喝完。

这里离郁家有点距离,步行回去起码半个小时,大家就放弃原本走回去的计划,打车回去。

在家门口,郁瑾若遇到了孙奶奶和孙勇,就给了他们两支白玉兰,得到孙勇主动喊出的含含糊糊的一声“谢谢姐姐”。

给王阿姨了一支白玉兰,剩下的仍旧用湿纸巾裹住,放在阴凉的卫生间。找出一个细颈长瓶,将荷花插上,放在书桌上。

许是到北寺塔游玩得意犹未尽,秦爷爷决定下午再去听场书,用他的说法是“听一场少一场”。

趁着饭前大家都有空,郁瑾若让秦战和程瑞帮她把古筝搬到楼下,放在房间里影响走动。三人协力,每人一样,一次性搬完。

秦奶奶看到后,问道:“囡囡,能不能给我们弹几首听听?昨天只模模糊糊的听过一回,还没有当面听你弹过。”

“当然可以。”郁瑾若本来因为涂了指甲油,这几天都不准备弹的,既然秦奶奶有要求,肯定满足。

幸好郁瑾若有经常复习以前学过的曲子的习惯,即使考9级,也会将6、7、8级的曲目经常拿出来复习巩固。当着秦爷爷秦奶奶的面,可以一下子连弹好几首。如果只简单的学到哪首练哪首,学后面的忘前面的,或像其他人那样只突击练习考级曲目,今天肯定要丢人了。

《梅花三弄》、《战台风》、《将军令》、《思凡》、《海青拿天鹅》、《庆丰年》、《高山流水》,有些曲调他们觉得耳熟,就问她是什么曲子,有些没听过觉得很好听,也向她询问。

秦奶奶羡慕的说:“女孩子会弹琴可真好,可惜我年纪大了,不然我也去学学。”

赵翠芬笑道:“现在学也来得及啊。我就在老年大学上课,学了这个古筝。平时囡囡上学放在家里,我就用来练。只不过才学一学期,还不怎么会弹,今天就不献丑了。你回去也可以报个班,或是找人教你。年纪大点又没关系,慢慢学,自娱自乐,高兴就好。”

秦爷爷也道:“你想学,我们回去找人打听。一天到晚在家闷着无聊,找点事情做也好。不拒什么乐器,挑你喜欢的学。你不是经常跟文工团退休的那个小王一起唱歌吗?到时候练好了,我们也跟她们去参加业余表演。”

秦奶奶心中意动,面上却迟疑:“行不行啊?我这么大年纪能学会吗?而且我还没想好学什么。”

秦爷爷鼓励道:“没关系,你慢慢想,想好了我们就去学。主席不是说了吗?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咱们啊,就珍惜眼前,想干什么就去干,没有行不行的。”

“哎,好。”秦奶奶点头。她本就不是个犹豫不决的性格,秦爷爷也支持,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郁瑾若含笑看两人说话,发现他们真是互补型性格的夫妻,感情也好,这几天两人的日常对话很和谐,哪怕意见不一致,也没有争吵的时候。秦奶奶对秦爷爷感情很深,只要秦爷爷说的,基本上都听从接受,而秦爷爷也很温和,擅长“以柔克刚”说服她。

因为下午要去听书,大家就早点吃午饭。他们出去的时候,郁瑾若留在家里没出门。

※※※※※※※※※※※※※※※※※※※※

原本想写点什么,但是想想,好像写什么都有点像辩解。所以干脆直接上传,看文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