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建议(2 / 2)

重生花样人生 秋莫言 4261 字 2020-07-08

后面会上,吴老师不点名批评了这次向他“告密”的人,告诫大家要实事求是,不要听风是雨,信口开河。

吴老师说的时候,郁瑾若也在偷偷的观察众人的表情。她最大的怀疑对象是陆玲花,因为她曾是对自己表现出最大敌意的人。但她发现金洪明的表情也不大对。仔细回想起来,她在借用宣传部的毛笔写贺卡的当天,这两个人都曾出现在自己身边,虽然时间都不长,但是她写的贺卡上有唐溪的名字,保不齐他们都看见过。只是到底是谁,吴老师是不会告诉自己的。

要说郁瑾若不想知道,那是假话,她自认没有任何对不起别人的地方,但为什么最近接二连三的遭人诋毁、诽谤。是真的自己做人失败,还是别人私心太重?可是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当自己成为别人的阻碍时,总会遭受抨击。看来只有像吴老师说的那样让自己强大到无懈可击,才会让这样的事情减少。

而且,如果她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和流言蜚语,那就什么事情都做不了,只会像鸵鸟一样,遇到危险时把头埋到沙子里,逃避事情,逃避现实。许文娟已经做过“鸵鸟”,现在郁瑾若还要重蹈覆辙吗?当然是不可能的。最近的事情反而刺激到郁瑾若,激起她倔强的反抗。

这次开会有好几个主题。一是下周要党课培训,是本学期最后一次。二是关于对医生、护士的感恩主题活动,大家集思广益,各个部门和社团都配合起来,从宣传医生、护士的专业素养和工作中的辛苦,到几个杰出典型的事例,宣传的活动和稿件,都和市报社联合开展。务必使这个活动跳出校园活动的范围,争取拓展到社会上,引起广大市民的热议和反响。三是新一期的学生干部培训。

当吴老师提起最近要将因为非典耽误的学生干部培训开展起来的时候,郁瑾若难得的主动举手,提出是否能在思想教育、学生工作业务能力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其他方面的培训。如法律常识的普及、礼仪形象的培训、急救常识的普及等。

“哦?小郁有什么好的想法吗?准备在这些方面做什么培训呢?”吴老师饶有兴致的问。郁瑾若一开口,他就觉得应该又是个好点子。

“我们常规开展的学生干部培训,大多数都集中在思想教育上。再加上在实际工作任务、职责和要求方面的培训,就是培训的全部内容。但我觉得这些是不够的。思想教育不能缺,外在形象也不能少,最好还有更多知识和技能来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作为大学生,在文明礼仪和形象仪态方面,是不是应该与时俱进呢?什么样的服装面貌是积极健康的,什么样的仪态谈吐是正确规范的,什么样的待人接物是受人赞誉的。这些不光在学校有用,工作以后,也是适用的。”

“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依法治国不只是口号,国家对法治宣传和共建法制社会,肯定会越来越重视。我们现在在学校里面都觉得自己是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但是有人知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法律常识是我们应该具备,有很多法律法规我们经常在不经意间在触犯吗?比如诽谤、诬告、语言暴力等等,知法才能守法。”

“而且了解法律常识不光要让我们遵守不犯错,还能保障我们的合法权益。比如我们经常可以看见的‘最终解释权归本店所有’这句话其实是不具备法律效力的。比如日常见到的‘定金’和‘订金’,这两个词在法律条款中不是通用的,法律性质也完全不同。我建议是否能有一期专门针对面向毕业生的法律宣传讲座。将来大家都要去找工作,那么签订劳动合同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那些方面,比如试用期的长短、试用期工资的结算、社保的缴纳,还有什么是工伤、怎样申请劳动仲裁等等,这些都值得我们了解。包括毕业以后去租房,租房协议怎样签订才是合法有效的,这些都是我们会面临的问题,不光学生干部,每个即将毕业的学生都需要了解。”

从郁瑾若开始说,吴老师就很认真的在听。当她说到给毕业生开法律宣传讲座,他不由自主的点头。

“小郁说的很好。很多找工作、签合同时候的陷阱,我们都可以提前给即将毕业的学生普及一下,避免上当受骗。等下我们就讨论一下,尽快安排弄这个讲座。哎呀,今年晚了,明年开始,我们要提前,起码在大四上半年的时候就开展起来,务必让每个学生都知道这方面的常识。”

邱斯蓉和陈志新听到吴老师的要求,点点头,在笔记本上记下这一条。

接着吴老师又把目光转回郁瑾若身上:“小郁,还有没讲完的吧?接着讲。”

郁瑾若整理了一下思路,笑道:“我先说一下啊,下面问的几个问题,医学系的都不准回答。第一个问题,如果吃鱼卡着了,你们觉得什么办法最好?”

“吃饭,多吃点饭咽下去。”

“好像听说喝醋管用吧。可以喝醋。”

“拿镊子夹出来。”

“我们家卡鱼刺的时候都是干咽饭团,所以我觉得应该是吃饭把鱼刺咽下去的办法最好。”

“我有一次卡鱼刺,是吃了大饼才咽下去的。”

大家七嘴八舌,将自己用过的招数和自己觉得对的办法,都说出来。

郁瑾若等大家都说得差不多的时候,才道:“虽然大家最常用的办法是吃饭咽下去,但如果是小鱼刺,也许比较有用。如果是大鱼刺或是卡得比较紧,勉强顺下去以后,也会将喉咙、食道划伤,如果卡在咽喉、食道、胃里或是其他地方,就必须去医院取出来。好一点的办法就是用呕吐或咳嗽的办法,将鱼刺吐出来更安全。还有一种,如果卡的位置不是很深,那就可以照手电,照着光用镊子取出来也安全。喝醋虽然也有用,但是要把鱼刺软化,得喝多少醋才有用?你们能喝得下那么多吗?你们的胃受得了吗?如果卡的比较深,或是地方比较难取,还是去医院让专业人士取出来更好,千万别拖。”

程瑞补充道:“如果盲目吃饭、吃馒头大饼,容易让鱼刺卡住,一直没取出来容易发炎导致疾病。如果有划伤食道或咽喉,就必须去医院就诊。如果鱼刺进入胃里,会有穿破食管壁的危险,甚至有人被刺破邻近的主动脉,造成致命大出血。所以不要看这小小的鱼刺,处理不好真的会有生命危险。”

“那么可怕啊!”大家都是第一次听说,以前都很顺利的咽下去,没想到有这么危险的可能。

郁瑾若笑嘻嘻的问下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来了,如果流鼻血,你们是怎么处理的?”

“把头仰起来。”

“用纸堵住,不让它流出来。”

“仰头。”

郁瑾若双臂在胸前打了个大大的“x”:“流鼻血把头仰起来的办法是错误的。在流鼻血时仰头,只会让血流到鼻腔后面,或进入气管、口腔,导致气管炎或者肺炎发生。如果气管和呼吸道被堵住,会有窒息的危险。最好的办法是轻微低头,让鼻血从鼻孔里流出,接着用大拇指和食指紧捏鼻翼出血部位,可以只捏紧出血那边的鼻翼,也可以两边鼻翼都压紧,一般过几分钟血就会凝固。还可以用凉水拍额头,多拍几次,血也能很快止住。用纸塞鼻孔也可以,但要用柔软的纸巾,如果血止住了就拿出来。假如频繁的流血,最好去医院查一下,免得有什么疾病被耽误了。”

“原来不能仰头啊?我以前一流鼻血,我妈就让我把头仰起来,可是也没什么事发生,还是很有效啊。”

程瑞听了,马上提醒:“下次还是不要这样做了,这样确实很危险。没有问题还好,要是真堵住气管或呼吸道就要打120抢救了。”

郁瑾若提出的第三个问题也很简单:“如果看见有老人跌倒了,怎么办?”

如果是平时,大家肯定会立马回答:“扶起来。”

但郁瑾若前两个问题过后,大家开始有点怀疑正确的答案。

“不是扶起来吗?难不成不扶?”

“我觉得这个回答要当心,明明很肯定的答案,现在被小郁一问,有点不确定了。”

郁瑾若也没有故弄玄虚、等待很久,很快就公布答案:“老年人普遍都有骨质疏松和心脑血管方面的毛病,所以老年人跌倒要注意先明确老人是否清醒,是否有骨折,是否意识不清。如果有上面的情况,是不适合马上扶起来的。有学医的再补充一下,这点我了解的没那么清楚。”

程瑞马上补充道:“意识不清时,假如有外伤、出血,需要立即止血、包扎;如果有呕吐,需要将头偏向一侧,并清理口、鼻腔呕吐物,保证呼吸通畅;如果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意识清楚时,先询问老人跌倒情况及对跌倒过程是否有记忆,如果不能记起跌倒过程,可能为晕厥或脑血管意外,应立即护送老年人到医院诊治或拨打急救电话;再询问是否有剧烈头痛或口角歪斜、言语不利、手脚无力等提示脑卒中的情况,如果有,不能立即扶起老年人,因为可能加重脑出血或脑缺血,使病情加重,需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还需要查看肢体、关节是否异常,是否有骨折情况,不要随便搬动,以免加重病情,应该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果老年人试图自行站起,可以协助老人缓慢起立,坐卧休息并观察,确认无碍后才能离开。如果要搬动,需要平稳。总之,在不了解的情况下,请不要随意扶老人起来。可以拨打120或110电话,咨询了解清楚。”

程瑞一番话,大家不可能都记住,但是最起码有个印象:要先看情况,问清原因,看是否有骨折或疾病。不清楚就问清楚了再帮忙。

“还有,如果有老人跌倒后需要帮忙,请务必请旁边其他人一起协助你,可以证明你是助人为乐。否则如果老人意识不清,或家属无理取闹,诬陷你是导致老人跌倒的元凶。在说不清责任的情况下,救人不成,反遭诬陷,那就违背了助人的初衷,也让人对助人这件事畏之如虎。”郁瑾若补充道。实在是后来这样的事情发生得太多,让真正愿意出手相助的人寒了心,只敢冷眼旁观。

说完这个,郁瑾若继续再问,是否知道吃糖或吃糕点汤圆噎着了,怎么处理?人工呼吸怎么做?心肺复苏怎么做?如果有需要做急救,是否会操作?操作是否规范?

一连串问题问下来,大家都懵了。

郁瑾若的前三个问题,都是平时生活中大家都会遇到的。但与以往广泛流传的,完全不同的处理方式,让众人都意识到,自己知道的传统方法都有问题,甚至还是错误的。而后面提到的一些操作,都听说过,但谁都不会。说明在基本的医学常识和急救操作方面,的确需要好好培训一遍。

郁瑾若今天提到的几个培训,都是大家生活中会用到的,有必要掌握的技能和学识,学会以后能让人受益无穷。连吴老师都觉得,以后应该将这样的培训作为每一个学生干部的例行培训,如果有可能,再开几次演讲、讲座,面向全校所有学生。

郁瑾若会提出这些培训,也是存着一些小私心。一方面是前世的经历让她想学会这些实用的技能,另一方面也是感觉真的对大家有帮助,生活中特别实用。除了在学校里有机会系统性的学,以后都需要自己主动去搜集这方面的知识。礼仪和法律常识还能找到,但像急救措施、心肺复苏之类的,还是需要专业人士来培训最合适。

郁瑾若提出的这些培训,大家听了,都感觉很有新意。不是“假大空”的口头教育,而是实实在在的干货,哪怕学个皮毛,都让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