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出大事了(2 / 2)

头几天的时候,在村子里就能完成一天的定购量。李飞是个做事喜欢有准备的人,饭店要三十只,他就一天准备五十只。

多余的放哪呢?李飞用篓子,放在自己家的场里、院子里。

他家的土鸡是吃家里的蔬菜长大的,所以肉质格外紧实鲜美。但是收来的土鸡可不是这样啊,他也不怕,做实验呗。

头一天,先拿两只土鸡做实验。把老娘平时喂自家鸡的法子,拿来用在这些鸡身上。连续三天过后,明显发生变化。

原本土鸡因为吃的自然、健康,毛色就比养殖场的肉食鸡光亮。

而李飞精心饲养的土鸡,毛色更加鲜亮。刘玲第一眼看到那种吃蔬菜长大的土鸡,吓一跳:“吓,小飞,你抓啥鸟啊?知不知道现在不能随便打鸟啊?犯法的!”

“哈哈!”李飞大笑,“嫂子你误会了,这可不是啥鸟是土鸡,你看,翅膀上还有你的标号呢。”

刘玲更惊讶了:“咋长这么飘啦?比我刚收来的时候可好看多了。”

李飞嘿嘿地笑,也不解释。

他严格按照标准,普通喂养、精心喂养,将土鸡分开。这么供应了一个礼拜,一切都顺风顺水的。

李飞的生意越做越大,卖葡萄干的收入,卖葡萄的收入,还有卖菜的收入。大家眼看着老李家的日子越过越好,张翠芬和李好的穿戴越来越洋气,花样百出。李飞买了电动三轮车,还聘请了工人——刘玲。

这些都要钱啊,意味着啥?意味着李飞赚大钱了!

村民们都在议论纷纷,不知这小子到底是交了啥好运,居然变得这么能耐了。

大家对他的评价,也开始逐渐改变。

以前李飞读书好,上了大学,人家夸他是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张翠芬腰杆笔挺,走到哪都觉得有脸油光。

后来李飞退学,人们又开始背地里议论:“读这么多书干嘛啊,到最后还不是要土里刨食?”

大家甚至猜测他为啥退学,肯定是犯错误了。

在农村,人言可畏,一旦被人抓住把柄,唾沫星子都能砸死人。

现在好了,大家的话风逐渐改变,又开始夸赞李飞能干。

“到底是读过书的人,脑子就是比咱们灵光啊!”

“就是,不过要是能带着咱一起干就好啦!”

“人家还没带着你干?没他,今年咱去哪赚那么多钱,葡萄钱都得给那个路涛吃了!”

大家众说纷纭,大部分都是在夸赞李飞能干,只有一个人,在家院子里喝闷酒,骂骂咧咧,骂的就是李飞。

这人是谁啊?外号犟牛,大名李建军。

李建军是刘玲的婆家二叔,今年四十三岁,正当年的时候。别人家男人这个年纪,都在外拼命打工赚钱,他却不。

成天介不是喝酒就是打牌,最大的爱好就是下河沟游泳、抓鱼摸虾。

据说这人从小就这样,爱玩。一直到现在,儿子都十八九岁了,也不想着给儿子攒钱盖房子娶媳妇,成天就琢磨嘴里吃的东西,是全村人的笑话。

李建军坐在躺椅里,旁边的小桌子上,摆着一碟花生米,一截黄瓜,一杯白酒。

他一边喝一边骂:“xxx的李飞,竟然破坏了我的好事!”

原来,马老三答应,婚事成了之后,给他两万五的谢媒钱。既能把哥哥家的耕地拿到手,又可以白得两万五,这等好事,却被李飞破坏了。

李建军是越想越气,越气越闷。

突然,院子门儿打开了,儿子强娃从外头大汗淋漓地跑进来,兴冲冲地叫着:“妈,妈!”

李建军气呼呼地骂道:“号丧呢?叫啥叫?”

他媳妇从屋里出来,手里端着筛,正在筛东西。听到他这话,顿时气不打一处来:“我说犟牛,你是打算让他号你啊还是号我?”

“哼!”李建军敢怒不敢言,又躺下去,翘着脚晕瞌睡了。

强娃擦去额头的汗水,也顾不得和他老爹争吵:“妈,咱家不是养了几只鸡吗?卖掉吧!”

“啥玩意儿?卖?”刚躺下来,李建军又跳起,“谁给你权力处置老子的财产了?你看看吧,你老爹还活着呢!”

强娃不乐意了:“爸,你今儿是咋啦?干嘛老找我茬?”

“别管你爸,卖多少钱啊?”强娃妈问。

强娃伸出手指头:“十八块一斤,而且不要求大斤两,一斤半两斤都可以。”

强娃妈一盘算,这买卖划算啊。

集市上的土鸡,虽然能买上20的价格,可是往往得等到四五斤才能卖出去。土鸡不比肉食鸡,饲养周期太长了。

回头看着自己鸡舍里的十几只鸡,强娃妈点头:“那行,你去把那几只半大的鸡抓去卖掉吧。”

“哎!”强娃兴奋地点头,不出家门,买卖上门,多好的事啊。

“等等!”李建军却横插一杠,“卖给谁?”他黑着脸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