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高考(2 / 2)

微生物的旅程 张立平a 1126 字 2020-06-27

小学二年级,爸爸妈妈将房子建到了小镇上。小学二年级读完,张飘飘就转到了小镇中心小学读三年级,直至小学毕业。

小学毕业后,张飘飘又继续在镇中学读到初中毕业。

爸爸嫌弃中等学校,可是这却能安于家庭。为了自家的安全,又为了不影响做为家中孩子该具备的学识;张飘飘明面上读了中专,暗底下上了高中。

因为高中,爸爸借了一位女生代读,也就是李家的一位姑娘。后来,对方家长説,他们家也能供得起高中生;所以,爸爸找学校:“只读个暗底下的。”

高中的考试,张飘飘这位中专生得亲自去考。也是因为如此,如果两所学校的考试时间同步,中专就需要人替考。替考的,一般都是考不及格;事后,张飘飘自己亲自补考。

一位旁观者説这样的张飘飘肯定精神分裂,未来势必出大问题。建议爸爸暂时停止张飘飘继续深造,否则,万一病了,岂不白搞?

高中、中专毕业,因为被搁置,整日无所事事。

那位认为张飘飘会精神分裂的杨先生,自己过去干过同类的事:“他的某一个女儿,彻底的精神失常,失去了自我辨识力;主意识后来化成了枯草,就长在他家门前的一处。“他后来想着用三个精神失常的女儿,重组出一个健康的;并且还把这样的一个女儿,当成健康人,嫁给了一个小伙子,也就是林家的儿子。当女婿小林第一次找岳父杨先生説到奇怪之处的时候,杨先生説:“小林,我是爱你,了解你,才把女儿嫁给你,我那么信任你,把你当亲生儿子,怎么会害你?”杨先生带女婿小林进屋,説:“不蛮你,你岳母她过去生的是三胞胎;另外两个都夭折了。如果你认为你老婆真的有点什么,我可以把她姐姐的皮送给你遮一下。当初因为爱你岳母,她死了女儿后,就疯了;为了安慰她,没敢将死掉的女儿下葬,而是留了皮。这样,你岳母看见了,就像女儿还在家中一样,就会安静下来。“

后来,张飘飘附近来了一位下乡的干部。他在发现:“好多地方、好多人家,因为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将一个孩子变成黑白两个、拆分过的现象很多。未来,势必会出大问题。”该干部将自己的调查结果上报,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国家领导人做出了批示:“小学、初中阶段的学龄孩子,全部调整;具体是调整成他们原本的哪一个,要经过考核,以合格的为准。高中阶段的,不建议调整;如果个人有强烈的现实需要的,参照小学、初中的调整方案,但是这类学生,即便是参加了全国高考,只能出国留学。”国家后来又对高中阶段的调整生的高考方案,进行了微调:“针对特别家族的高考调整生,参加全国高考,考取一类、二类大学,能够就读。但是却有具体的方案,有针对各家族的指定对口学校。”

张飘飘父母不在,由一位伯伯出面,参加了高考调整班。那位伯伯原本很不乐意,但是经不得村民在另外事情上的嫌弃,就送张飘飘上了高考调整班愉悦了一下自己的心情。

老师説:“高考调整班,不读比读更好:毕竟,读书虽説是为了前途,但是保住命却是根本。”他説全班如果学生们聪明,学一半就退学回老家,就能保住命;剩下的,就不可能保住命了。对于剩下没有退学的学生,老师让张飘飘修改了他们的报名资料:“因为读书丧命,可不能连累自己的家庭。”

老师説:“全班只会有唯一的学生能够考取大学,活下来;但是前途,不太可能,得看造化。能够真正参加高考的,会有二三个,聪明的是去考试就不要回来了。剩下的,高考试卷并不是真正的全国高考试卷,考分,就是他们的死亡通行证。分高,死得轻松;分低,死时就像杀猪一样的。”

全班唯一考取大学的,是张飘飘,也是唯一能够活下来的。因为张飘飘并不是高考调整生,而是真正的全国高考毕业生,并且考取了某所大学。

老师们在调查每一位高考调整班的学生时,调查到张飘飘并不是高考调整生,而是正规的全国高考毕业生,是在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被自己没有防范到的同学杀死的枉死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