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美人爹开怼(1 / 2)

*

威严是威严不了一点儿的, 领命的管亥刚走,荀小将军就跳起来算笮融在徐州这两年大概搜刮了多少钱财。

不用指望笮融有良心,直接按照下邳、彭城、广陵三郡的税收来算就行, 也许真正到手的比他算出来的还要多。

笮融直接负责的是下邳、彭城、广陵三郡,不意味着东海、琅琊能免遭毒手。

陶谦都已经拮据到要对外开战来转移内部矛盾了还舍不得杀个笮融爆金币,俩人之间真的清白吗?

不懂, 不理解, 不尊重, 也不祝福。

公私不分是为官大忌, 可以公而忘私国而忘家, 但绝对不能反过来。

就跟电视剧一样, 动不动就屠了三界为他/她陪葬,三界多冤啊。

徐州也一样,只搜刮百姓不干实事,百姓冻死饿死流离失所算谁的责任?总不能怪老天吧?

荀晔大概估算笮融贪污的金额, 越算越心平气和。

很好,感觉入主徐州的原始资金有了。

“爹, 莫要灰心, 过些天到徐州一定有您大展拳脚的机会。”荀小将军笑的开心,“您在家歇着,我去趟军营,天黑之前就回来。”

赵大陛下有气无力的摆摆手,让英明神武无懈可击的好大儿不用管他。

刚过来时他想着凭借无人能敌的身手打入敌人内部, 然而临淄城、齐国乃至整个青州有名的世家豪族他都转悠过了, 愣是没谁敢当出头鸟。

偶尔有几个不清醒的, 不等他们开始搞事儿就先被自家的人给摁住了,要么和平夺权要么武力夺权, 反正不给他们露头搞事的机会。

很离谱,但是事实就是如此离谱。

几天下来他也看明白了,青州的世家豪族不敢搞事不只有他们家好大儿的威慑,还有被一言不合就落草为寇的百姓吓怕了的缘故。

多年前大贤良师张角掀起的黄巾之乱主战场在冀州和豫州,其他各州虽然也在打仗,但是不像豫州冀州打的那么残酷。

然而在大规模的战事平定之后,其他地方都只是小规模的贼匪,只有青州乱到贼众百万的地步。

人家黑山贼的大本营在太行山,什么时候缺粮什么时候出山劫掠,被他们盯上的城池虽说抵抗不住但也不会遭受灭顶之灾。

青州黄巾和黑山贼的聚众百万还不太一样,他们没有黑山张燕那种名义上的大首领,也没有虽然松散但确实存在的组织,各路贼首互不从属,男女老少全部上阵,是匪是民只是换个称呼的事情。

当初那些入侵兖州的黄巾贼被招安劳改,如今都在老老实实的屯田,可青州黄巾不只入侵兖州的那些,留在本地的也有很多。

有管亥麾下堪比正规军的黄巾贼,有和张饶等人差不多的黄巾贼,还有正常种地只在日子过不下去的时候揭竿而起的黄巾贼。

在青州易主之后,外出作乱的黄巾贼都被登记造册加入劳改大家庭,小部分、不对、应该是特指管亥及其手下那些打着黄巾旗号的正规军,那些家伙直接编入正规军,至于数量最多的平常正常种地只在日子过不下去的时候揭竿而起的百姓们,他们藏好头巾后又是温顺无害俯首帖耳的普通百姓。

新来的州牧大人以为青州的百姓和别处的百姓一样温驯,但青州本地人却都知道这些看上去驯良的百姓闷声办大事的时候有多厉害。

州牧大人推行均田制,要把世家豪族的地盘和人口都清点一遍。

坏消息:家底儿被人查了个干净。

好消息:只是查家底儿不是抄家。

现在的情况就是,头顶时刻悬着一把利刃,谁敢露头就削谁。

说好吧,头顶时刻悬着一把利刃;说坏吧,利刃还没开始削他们。

如果需要对抗的力量只有头顶的利刃,世家豪族肯定会联合起来把新来的州牧赶出去或者直接弄死,偏偏他们现在不光有兵强马壮的州牧,还有时刻盯着他们的“温顺”老百姓。

荀州牧在青州推行均田,百姓分到的田地越多,世家豪族能控制的土地就越少,平民的数量越多,世家豪族能控制的人口数量就越少。

按理说世家豪族应该愤而造反,但是、但是他们实在不敢。

换个角度来想,能分到田的百姓越多,动不动就系上头巾烧杀抢掠的刁民就越少;愿意造反的刁民越少,他们能保住的财产就越多。

就跟前几年似的城里城外到处都是反贼流寇,他们有再多的地又有什么用?就算有收成,收上来的还不够贼匪抢的。

不如现在,虽然不能再暗戳戳抢占田地搜罗佃农,但是好歹能保住他们可怜的粮仓,总体来说还是利大于弊。

反对均田?

他们要是敢把话说出来,等不到州牧大人派兵抄家就会迎来等着分地的老百姓的铁拳。

指望青州的百姓能忍气吞声,做梦去吧。

然后就是现在的情况,阿飘陛下飘遍青州也没找到刺儿头,只免费看了几场兄弟阋墙父子反目的大戏。

很难说新来的州牧大人到底知不知道治下“温顺听话”的百姓的真面目,让赵大陛下来评价,他觉得那小子纯粹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什么叫过些天到徐州一定有他大展拳脚的机会?这是知道徐州百姓不像青州百姓一样该出手时就出手、确信徐州世家豪族会反抗?

行吧,话是他自己放出去的,干活就干活。

……

青州的大军如狼似虎,一时间天底下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徐州。

以前只知道徐州牧陶谦很有能耐,短短一两年的时间就能让徐州从世荒民饥变成物阜民丰的福地,没想到徐州富庶的表象下还有那么多见不得人的腌臜事。

檄文上写的是真的吗?下邳国国相笮融和陶谦到底是什么关系?陶谦为什么愿意纵容他在眼皮子底下胡作非为?

可惜陶谦已经病的神志不清,不然他会感受到什么叫谣言猛于虎。

青州和徐州开战,没有人看好徐州,也没有人会不自量力的派兵过去救援。

且不说那个作恶多端的笮融,陶谦能和孔融玩到一起能是什么好人?

之前荀小将军率军亲赴北海解黄巾之围是什么下场他们都看的明白,被请过去的援军尚且被骂的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主动派兵去救援鬼知道会被骂成什么样。

他们又不像荀小将军那样有本事硬刚,真要遇到类似的事情只能憋屈着吃闷亏。

大部分人都是看热闹,还有少部分试图浑水摸鱼,比如袁术。

九江郡和下邳国挨边,陶谦笮融等人想逃的话九成九的会选择九江,他只要派兵在两州交界处守着,很快就能看到数不清的金银财宝朝他冲过来。

古有农夫守株待兔,今有袁术拦路待财。

没人会嫌手里钱多,笮融在徐州搜刮了那么多钱财,能劫下来一半也是好的。用劫下来的一小部分钱财去救济百姓,扬州的百姓就会真心实意的拥护他,他还能拿着剩下那一大部分逍遥快活。

来的好来的妙,他最喜欢吃大户了。

袁公路期待满满的点兵点将,只等带着全副身家的大贪官路过九江郡。

等啊等啊等,等啊等啊等,等到花儿都谢了也没等到人。

什么情况?陶谦和笮融还真和城池共存亡了?

袁术不信,陶谦清醒着或许能为御敌干点实事,笮融就差把整个徐州都私吞了肯定不会冒这个险。

更换逃跑路线了?不能吧,除了九江还能走哪儿?总不能直接出海了吧?

海上风大浪大多危险,万一翻船可就全部便宜海里的鱼了。

不行不行,不如便宜他。

袁公路满心期待即将到手的钱财,等来等去等不到人于是派人去下邳打探。不打听不知道,一打听吓一跳,竟然有人敢在他前头把笮融给抢了。

袁术:???

笮融……这么没本事的吗?

好歹是搜刮了大半徐州的大恶人,带着那么多钱财出逃之前肯定得安排好随行护卫,他敢劫是因为特意调了八千大军在必经之路上守着,下邳境内哪个贼有那么大的本事?

“据说是别处流窜到下邳的黄巾贼,贼首相当凶残,一刀下去直接把笮融的脑袋劈成了两半。”好不容易挤到他们家主公跟前的韩胤绘声绘色的讲道,“那伙儿贼匪有五六千人,也不知道是哪儿来的,也是笮融倒霉,刚出城没多久就和他们撞上了。”

袁术听完之后捏捏耳朵,“流窜到下邳的黄巾贼?全是青壮年还是男女老少都有?”

韩胤愣了一下,回道,“好像都是壮年。”

“啧,还以为这次能趁机抢点儿好东西,散了散了。”袁术摆摆手让人派出去的兵撤回来,一边安排一边骂,“什么流窜到下邳的黄巾贼?分明是荀家那小子猜到笮融要逃提前派人去堵了。”

如今这天下哪儿黄巾贼最多?一个豫州,一个青州。

虽然两州的黄巾贼都已经改邪归正恢复老百姓的模样,但是就问他们没被荀氏打服之前是不是黄巾贼吧?

让归降的黄巾贼重操旧业而已,多大点儿事儿。

荀氏那小子也真是的,一点好处都不给外人留,徐州那么大全吃下去也不怕撑死。

“主公,就这么撤了?”韩胤难以置信,“下邳近在咫尺,荀氏远在青州,主公大可以……”

“大可以什么?硬抢?”袁术不耐的挥挥手将人赶出去,“想想青州的兵力,再看看我们的兵力,硬碰硬你碰得过?”

韩胤:???

不是,主公不是最听不得别人说他不行吗?

韩胤一脸懵的站在院子里,越发摸不明白他们家主公的想法。

“韩长史怎么站在外面?”匆匆赶来的田野田长史拱手打招呼,不等韩胤开口便拍拍脑袋告辞,“主公方才传唤,野先走一步,稍后有空再同韩长史闲谈。”

再会再会,他可不是闲人,他是主公一刻也缺不得的大忙人。

哈哈哈哈哈哈。

韩胤僵着脸目送某个抢了他位置的家伙离开,如果目光能杀人,那家伙现在已经被他碎尸万段。

抢了他的位置还在众人面前嘲笑他,当他韩胤是没脾气的泥人吗?

书房里,并不了解手下人之间争斗的袁术还在抱怨,“海平来了,快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