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袁术搞科举(1 / 2)

*

场面过于震撼, 震撼的敌我双方都不敢吭声。

不知道是军中严明的纪律更得民心还是孙小将军阵前敲锣的举动更有震慑力,总之就是原本凝重沉痛的气氛被“铛——”的半点不剩。

骄阳似火,城门处除了孙小将军的声音外只剩下城外树林里传来的蝉鸣。

以及只有荀小将军能听到的放肆大笑。

半空中的阿飘陛下笑的眼泪都要出来了, 他生前没少亲自攻城略地,见多了阵前对骂还是第一次见攻城的一方敲锣打鼓的对城里喊“我们是好人”。

拜托,他们是来攻打城池的, 不是来变戏法的啊哈哈哈哈哈哈。

荀晔捏捏耳朵, 努力忽略掉头顶的笑声, 然后真诚的看向刚刚站起来的徐州众人, “为将者当保境安民安定四方, 我等只惩恶扬善诛凶殄逆, 不会伤及百姓分毫。”

虽然他们家虎崽子看上去不太正经,但是他说的那些军纪都是真实存在的,他手底下的军队纪律严明,一直奉行军民一家亲的原则。

赵昱等人干巴巴的恭维道, “将军大义。”

绵长嘶哑的蝉鸣声声不绝,简单易懂的军纪一句一句砸到耳中, 配着时不时出现的铜锣声, 明明嘈杂闹嚷乱纷纷,却愣是让人有种安静的游离于世俗之外的错觉。

——我是谁?我在哪儿?我在干什么?

另一边,整齐立于城下的三万大军表情也是如出一辙的空白。

就算这场面已经不是第一次见到,再见到的时候也依旧让他们魂惊胆颤目瞪口呆。

不过一想对面比他们更惊疑不定满头雾水,所有人的心情一下子又都变好了。

别看这“两军交战先敲锣”很不体面, 只要动静足够大能让对面守城的弟兄听明白他们的意思, 接下来十有八九都是不战而降。

开战会有伤亡, 如果可以的话他们也不想当被伤被亡的那一个,也不想朝夕共处的兄弟缺胳膊少腿丢掉小命, 对面能不战而降再好不过。

等孙小将军敲着锣进行完安抚民心的步骤,投降仪式也差不多该结束了。

不到结束的时间也得结束,他们威风凛凛的正经形象不能被破坏。

荀晔收下徐州牧的印绶,命大军一半随他进城一半去接手军营。

虎崽子去下邳的军营。

战报上带来的震撼比不过亲眼所见,此等社交恐怖分子必须委以重任,不然对不起他这惊天动地的天赋。

孙小将军带着他的铜锣心满意足的走了,留下神色复杂的小曹同学欲言又止止言又欲。

荀晔拍拍曹昂的肩膀,“这些天辛苦子脩了。”

他知道虎崽子是个人来疯,但是没想到那小子能不走寻常路到这个程度。

看来有乌程侯或者吕大将军镇着不利于年轻人放飞自我,这不,换成和同龄人搭档一下子就起飞了。

简直就是个天才!

曹昂沧桑的出了口气,“不辛苦,应该的。”

一阵忙乱之后,城里的官员都平复好心情迎接了州牧印绶的荀小将军入主徐州。

赵昱、王朗等人到城外奉上印绶,陈登、糜竺等人带着所有州郡属官排好队等待新主检阅。

大军兵临城下之前他们已经将官署清理了一遍,随笮融作恶的官员依照律法该杀的杀该刮的刮,罪不至死的要么下狱要么送去服劳役,如今留在官署的官员只剩下五六十人。

他们先清理一波,等新主就任再清理一波,到时候官署能剩下多少人全看命,要正常运行还是得重新选官。

荀小将军到青州后用考试的法子选了批士人来应急,徐州没有乱到青州那个地步,应该不需要从庶族中选人来充实官署。

……吧?

新主抵达之前谁都摸不准接下来会是什么情况,所有人心里都没有底,只能老老实实当案板上任人宰割的鱼肉。

不过荀晔并没有将他们全宰了的计划,他甚至连陶谦都不准备杀,而是让他继续以州牧的身份在床上躺着。

比起杀死陶谦,活着的陶谦对他更有用。

徐州这地方有多重要不用多说,所谓“天下第一雄关”那是笑话,单看地势的话徐州四通八达全是平原一处可以防守的天险都没有。

占据周围青、兖、豫、扬几州想侵吞徐州容易,占据徐州想打天下却很难。

不过平原有平原的好处,特别适合太平年间生活。

看现在的徐州就知道,就算老天不给面子连年降下天灾,只要有个能稳住局势的主官也能在两三年内恢复成富庶的模样。

土地肥沃能养活的百姓就多,养活的百姓多培养出来的人才就多。

颍川因为有个知名HR在三国的纷争中存在感极强,不过徐州也不差,三国后期很多名臣都是徐州人。

这会儿陶谦民心尽失声望锐减,正是他趁虚而入的大好时机。

且等着,他争取在半个月内刷爆身边所有名臣能吏的好感度,努力让徐州成为他逐鹿中原的又一稳定大后方。

……

扬州九江,得知徐州不战而降的袁术鼻子都要气歪了。

他到扬州后连扬州郡县都没怎么整顿就盯着徐州,徐州怎么不投降他?

他也很想要徐州好不好!

袁术火冒三丈的召集亲信议事,他已经不是原本那个被表象所迷惑的袁公路,这次就算没法夺取徐州也得从其他地方讨点好处。

他是可以代替汉室的天命之子,一时的风光不是风光,等他缓过气儿来所有人都是他的垫脚石。

谋臣武将收到传唤后很快在议事厅中齐聚一堂,最近徐州那边动静很大,不用想也知道他们家主公召集他们是为了什么。

比起占地广大却贫瘠的扬州,富庶的徐州更令人心动。

好地方谁都想要,奈何他们家主公心比天高却抢不过别人。

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换旧人。

早先还能仗着汝南袁氏来让人主动退让,如今树倒猢狲散汝南袁氏的名头也越来越不好使了。

不过袁术不觉得他袁氏的名头不好使,在他心里汝南袁氏依旧是那个如日中天的袁氏,甚至还会在他的带领下走的更高更远。

区区荀氏,切,放十年前他看都不看一眼。

等亲信到齐,袁术直接开门见山把他的接下来的计划说出来,“徐州已经被荀家那小子拿下,这时候上赶着撞上去没好处,我们得趁天下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那边的机会趁早掌控整个扬州。”

他现在的确是踢了扬州刺史陈温自己当家做主,但是陈温那老小子把刺史当成了摆设,他踢了陈温也只是名义上占据扬州。

名义上占据扬州和实际上掌控扬州完全是两回事,想让地方郡县听他的话没那么简单。

好在他有上天的庇佑,有垫脚石上赶着把解决问题的法子送到他跟前。

“我等到九江已有数月却无所作为,今日召诸位前来乃是商议效仿青州行科考取士。”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愣了。

包括近来最受宠信的田野田长史。

他想过袁术可能恼羞成怒派兵夺几座城,没想到话锋一转竟然会到科考之事上。

科考?这是能从他嘴里说出来的词?

显然,议事厅中其他人也都是这么想的。

他们家主公提起科考取士不骂就算了怎么还效仿呢?这是被荀氏下降头了吗?

众人惊疑不定,一时间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袁术眯了眯眼睛,“怎么?你们觉得不行?”

阎象看看神色各异的同僚,无奈叹道,“主公,扬州各郡县不缺官吏,怕是腾不出那么多位置来安排新人。”

袁术捏捏手腕,“现在不缺官吏,过些天就缺了。”

他到九江这几个月也不是什么都没干,别以为只有荀氏那小子有魄力屠戮世家立威,他当年到南阳也没少杀挡他路的世家大族。

会稽、豫章两郡离的远暂时鞭长莫及,九江郡挨边的庐江、丹阳、吴郡可就在他眼皮子底下。

这些天看着那些家伙在眼皮子底下上蹿下跳已经耗尽了他的耐心,哪些能杀哪些不能杀他已经有了成算,就差开杀了。

在场大部分都是从南阳跟过来的老人,都能猜到他们家主公的言下之意。

可是强硬归强硬,青州那法子对他们而言确实不太合适。

用来应急还好,若是以后每年都这么选官,扬州的世家大族肯定不会乐意。

同理,青州也会是这样。

“诸位,这法子可没那么简单。”袁术老神在在的摇摇头,和还没有意识到他究竟想干什么的亲信们说道,“官员全由地方举荐或高官推荐的确很方便,可这样选出来的官只会忠于推举他们的人,并不会忠于、咳咳。”

推举出来的官员会更偏向推举他们的人,而不是朝廷,这一点他最清楚。

没办法,汝南袁氏就是凭着门生故吏遍天下才逐渐发展成关东第一世家,世上没人比他更清楚察举制度多容易让世家做大做强。

如果天下没乱,以袁氏在朝中的底蕴可以轻轻松松再捧出好几个三公级别的官员,族中子弟只要不是天生痴傻也能轻松身居高位。

凭真本事来选官就不一样了,除非提前泄露考题,不然考不上就是考不上。

站在世家的立场上他应该强烈反对,但是!他是即将代汉的新帝!

身为世家子他希望世家子能长长久久的尊贵显赫,身为皇帝,他希望世家大族有多远滚多远,有资格出生便注定尊贵的只有他袁氏一家。

从此只有拥有真才实学的人能为官为将,没本事的人家世再怎么显赫也顶多当个衣食无忧的富家翁,休想进入官署扰乱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