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下一步扬州(2 / 2)

他都把唯二能打水仗的虎崽子派去要水军了,再拿不下扬州实在说不过去。

曹昂快步跟上。

广陵太守张超是前陈留太守张邈的弟弟,之所以是前陈留太守,是因为人已经被他爹给干掉了。

他爹和张邈、袁绍之间的恩怨情仇相当复杂,身为小辈不好多说,反正现在袁绍和张邈都没了,只有他爹还活的好好的。

张邈在兖州作乱被杀,但他爹看在少年交情的份儿上也将人厚葬了。

他们已经仁至义尽,就是家属可能不太认可。

……

袁术志得意满亲自率军出击,留守寿春的阎象等人送走大军表情沉痛,莫名感觉送行像是送葬。

他们很希望他们家主公能在城里安生待着,奈何他们家主公就是不听劝。

连田长史、现在应该称呼他为田侍中、连田侍中的劝告都不听,孔融说什么就是什么。

天晓得那孔融压根就是不怀好意,他要是真心为主公着想会连主公给的官职都不接吗?分明是觉得主公没有胜算不想让主公给的肮脏官职脏了他清清白白的身。

该听劝的时候不听劝,不该听劝的时候又听劝的不得了,天底下怎么会有这样的主公啊?

田野也想问,袁术这个样子你们当初为什么要投奔他啊?

当初在南阳的时候好歹形势比现在好,南阳本地人追随高门大户出来的世家子很正常,那时候的袁术袁绍两兄弟因为反抗董卓而逃离京师,有士人蜂拥追随也说得过去。

可是现在不一样,袁公路到九江后就差把“昏庸”两个字写在脸上了,这些从南阳大老远跟着他来九江的人不走还留着干什么?

他们又没被绑在袁术身上,干不下去完全可以弃官而走,总不能留下来的全是其他势力安插进来的细作吧?看着也不像啊。

田侍中唉声叹气,他明明是个细作,现在却在真心实意的操心同僚的去留,这都是什么事儿啊?

阎象叹了口气,问道,“主公现在到哪儿了?”

“已退至东阳县。”田野有气无力的回道,“荀青州派人到广陵主持战事,广陵太守张超被看管起来,现在的广陵郡已经被荀青州掌控。”

杨弘也跟着叹气,“这是正好给了荀青州拿下广陵的机会啊。”

那广陵太守张超应该是不想归附荀青州,他们家主公的大军到广陵后短短几天的时间连下三城,喜的他们家主公以为自个儿是战神在世,连着写了几封信回来炫耀他的战绩。

一看就不正常,一看就像有诈。

兖州曹使君杀了张太守的兄长,曹使君的兖州牧之位是荀青州举荐而来,张太守和荀青州之间是私仇,广陵郡不听荀青州的话情有可原。

荀青州年纪虽小心思却很是缜密,没在刚到徐州时就对徐州的人事大肆改动,一来是陶谦陶徐州还没死,二来也是摸不准徐州官员对他的态度。

他们家主公开战的时间赶的正巧,如果张太守奋力迎敌,看在广陵百姓的份儿上荀青州也能继续用他,而张太守选择龟缩不出也就意味着他无心守城,如此一来荀青州也能以正当理由将他换掉。

这哪儿是打仗?这分明是上赶着给荀青州当试金石。

打下城池不算什么,能守住城池才算能耐。

主公攻城时没有废多大力气,三座城池都是大军刚到城下守城官员便举白旗出降,只求他们家主公不要伤害城中百姓。

也就是说,只要广陵开始反击,三座城池随时可以复叛。

不,不对,人家可能自始至终就没想过他们家主公能长久,投降也只是权宜之计。

奈何他们家主公现在是劝也劝不动说也说不听,还有个孔融在旁边煽风点火,他们在寿春急出满嘴燎泡也无济于事。

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希望一个人死在混战之中过。

老天保佑,让战场上忽然出现一支冷箭带走孔融吧,就算顺便把他们家主公带走他们也能接受。

到时候大家愿意留在寿春的就留在寿春,不愿意留在寿春的就哪儿来的回哪儿去,当官也好不当官也罢,都好过现在这般成天提心吊胆连个安稳觉都睡不上。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第不知道多少次叹气出声。

田野换只手托腮,连送到眼前的战报都不想看。

说真的,以前这些真正办实事的官看他都像看纣王身边的妲己,自从孔融来到袁术身边,竟然衬的他这个妖颜惑主的“妲己”也成了忠臣。

那是孔圣人的后人啊!怎会如此?

杨弘看着位于河道湖泊之中的东阳县,看了许久才转身叹道,“九江到南阳的路不算难走,公远之后如何打算?”

广陵的地势和九江没有多大区别,虽河道纵横却难以治理,熟悉地形的小船可以飞速前进,战船却行不通。

河道湖泊之间经常有大片长满芦苇的荒滩,万一慌不择路跑进荒滩,就算没有追兵也很难活着跑出来。

这么好的九死一生之地,亏他们家主公能找着。

哦,孔融撺掇的啊,那没事了。

战事还没有结束,但是几个随袁术一路从南阳到九江的谋臣已经默认他们家主公回不来了。

荀氏那小将军是天生的将才,看他这几年的打法就知道,轻易不出兵,但一出兵就是往死里打,完全不给对方留活路。

这时候称帝实在是一步烂棋,扼守长江防线的庐江太守陆康忠于汉室,如果不是要防备刘表沿江而来怕是已经发兵来讨伐他们。

更要命的是,他们家主公带着大军被困在广陵,荀小将军却不只派去广陵的那一支兵马,再加上已经快打到寿春城下的豫州大军,他们现在已经不是九死一生,而是十死无生。

便是有心挽回颓势,在他们家主公的一错再错之下也是无力回天。

阎象放下手里的笔,一瞬间沧桑许多,“到时候再说吧。”

他们大老远来到九江,总要等到尘埃落定的那一刻。

杨弘摇摇头,走到田野跟前继续问,“海平是哪里人来着?”

“老家在北边,家里已经没什么亲人,不说也罢。”田侍中两眼含泪,似是舍不得这好不容易得来的安稳生活,说着说着就呜呜呜的哭了起来,“在下生来便亲缘淡薄,幸由族人抚养长大,然而这些年族人也相继离去,亲朋好友走的走散的散,莫非在下是那天煞孤星转世?不然怎么每次略有安稳便出现变故?”

杨弘和其他人都吓了一跳,赶紧过去安慰,“是这世道的问题,这年头因为战乱颠沛流离的多的去了,怎么就天煞孤星了?”

亲朋好友走的走散的散多正常,就北边前些年的乱象,说是十室九空都还有因为瘟疫毫无生机的村寨在幽幽的盯着他们。

这世道太乱,除非天子能支棱起来重振大汉国威,不然这乱七八糟的日子还长着呢。

以前也没看出来田大人这么多愁善感,怎么刚说几句就开始哭?

弄得他们也怪想哭的。

男子汉大丈夫,流血流汗不流泪,忍住。

可是氛围已经烘托到了这个地步,真的很难忍住眼泪啊。

o(╥﹏╥)o

……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袁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得广陵三城,在周瑜抵达广陵控制住广陵太守张超之后,被夺走的三城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回到他们手中。

广陵不似中原那般一马平川,但骑兵冲杀的势头也丝毫不减。

周瑜亲自率军追杀,袁术军中大乱,将士四散奔逃,尽数被提前埋伏在芦苇丛中的兵马俘虏,仅有寥寥数人逃归九江。

但是其中不包括袁术,也不包括为袁术“出谋划策”的孔融。

荀晔没功夫和战俘打感情牌,直接让大功臣周瑜带上俩人进京复命。

造反是死罪,撺掇造反亦然,孔融的所作所为虽然不能让传承千年的孔氏在这里画上句号,但也能大大降低他们在读书人心中的威信。

这次战事开销不小,最好能多带回来点儿赏赐补上他们的消耗。

袁术被俘第三天,寿春城破,乌程侯孙坚暂领扬州刺史。

第四天,鼻青脸肿的虎崽子带着黄盖、祖茂两员大将还有一万精锐水师回到下邳,“大哥!策幸不辱命!”

荀晔:!!!

乌程侯这什么毛病?怎么每次都照脸打?

“两位将军怎么不拦着点儿?瞧这打的,又得大半个月养不回来。”

黄盖和祖茂还没来得及说话,孙策便努力睁大他那肿的几乎睁不开的眼睛叉腰道,“男子汉大丈夫不拘小节,这点伤不算什么。大哥你看,咱有水师了!”

从今往后都是他的兵!挨打也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