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站着挣大钱(2 / 2)

不过雕版一次要刻一整页,现在走精品路线不能有错,错一点就得废掉重来,所以要多花点时间在雕刻模板上。

等过些年能大批量印书培养读书人,到时候只要模板别错太多就都能用。

这年头传抄出错的概率更高,模板出错只需要标出来即可,比传抄时错字漏字更容易发现。

贫寒学子能有便宜的书读已经不容易,没人会在意拿到的书上有几个错别字。

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现在的任务就是把市面上能见到的基础典籍都印出来。

一本书卖一百金,卖出去一本就能养十四个骑兵或者三十三个步卒,三百本书的利润就足够养四千精锐骑兵一年。

一本书卖一千金,换成钱就是一千万,放到前几年甚至能买个太尉来当。

正所谓治大国若摆小摊,灵帝卖官以俸禄等级来定价,三公一千万钱九卿五百万钱,只要有钱除了皇帝什么官儿都能当。

曹老板他爹花一个亿买太尉是特殊情况,大概是因为曹老板当官太正直到哪儿都想着惩除奸佞,当官太正直容易得罪人,曹老爹只能多花点钱让皇帝手下留情。

一书千金,在颍川只有四千骑兵和八千郡兵的情况下,卖出去一本书就足够整个颍川的士兵战马都吃的肚儿滚圆。

这还是不怎么起眼的没怎么听过的文人,要是换成袁术本人,自小奢靡的袁公路怕是能报出两千、三千甚至上不封顶的价位。

难怪大汉十三州所有州郡的百姓都背井离乡,钱粮都到世家大族口袋里了,被盘剥的百姓当然活不下去。

所以他们家的家底也这么厚吗?

荀晔不敢想。

在叔祖应召进京之前荀氏只在颍川郡出名,而且出名也不是太出名,主要是叔祖那辈儿的长辈德行出众,不像汝南袁氏弘农杨氏那样在官场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应该、应该没有太有钱吧?

长辈们的衣食住行的确很讲究,但是也有他和他爹这种不怎么讲究的,不过他们父子俩隐居在乡下也没缺过钱就是了。

嘶,天下乌鸦一般黑,恶龙竟是我自己?

荀小将军神情恍惚,脚步虚浮的飘到郭嘉办公的地方,想和聪明叔聊聊到底是他不正常还是这个世界不正常。

可惜猪猪陛下已经走了,不然、不行、猪猪陛下应该不太能了解他的心情,书籍的价钱到唐宋才打下来,赵大陛下应该更能感同身受。

儒家典籍的字数都不多,少的几千字多的也不过十万字。不过这是不算大儒注解的字数,算上注解那字数就多的很了。

总之就是,书肆里能见着的书印出来都是薄薄一本。

一本书,一千金,抢钱的速度也不过如此了。

郭嘉刚和毛玠算完颍川各城府库的存粮能支撑多久,回来就看到荀小将军两眼发直的坐在他的位子上,“不是去见韩胤了吗?怎么这个表情?”

谈崩了?谈崩了也不该是这样吧?

荀晔起身将位置还给他们家奉孝叔,然后继续失了魂似的缓缓汇报,“是去见了韩胤,还让他回去和袁术说我父亲不同意这门亲事,书也卖出去了,事情进行的很顺利。”

或者说,顺利的超乎他的想象。

郭嘉挑了挑眉,“进行的很顺利你为何这样?”

“问题就是太顺利了。”荀晔长出一口气,缓到现在都没能从千金一本书的刺激中缓过来,“叔,你猜韩胤报价多少?”

郭嘉正要开口,备受刺激的荀小将军先他一步自问自答,“一千金啊,叔,一本书一千金,他们家有金矿吗?”

虽然挣钱的是他,但是这钱他拿在手里真的感觉不踏实。

“一千金一本?看来那家伙在袁术手底下没少捞钱。”郭嘉也有些惊讶,不过还没有惊讶到荀小将军这种地步,“我以为五百金一本就差不多了,没想到还能翻倍。”

“他最开始报的确实是五百金。”荀晔喝口水压压惊,“但是可能是我震惊的太明显让他发现了,之后就改口成了一千金。”

“这有什么震惊的?”郭嘉不明所以,“等等,你开始想卖多少?”

荀晔眼神飘忽,端着茶杯实诚的回道,“韩胤出自小世族,五十金一本就差不多了,换成汝南袁氏那种大世族要卖给他们一百金。”

郭嘉:……

“这就是你藏着掖着不肯告诉我们的理由?”

荀小将军委屈,“我以为我的报价太高,奉孝叔会觉得我没把事情当回事儿故意捣乱。”

一百金就是一百万钱,他一本书能换颍川的一百亩膏腴良田,简直是举世罕见的黑心书商,走在路上都可能被人砸臭鸡蛋的那种。

谁知道那韩胤不按套路出牌?

“叔确实觉得你在故意捣乱,那么好的书只卖百金,未免太瞧不起世家大族的财力。”郭嘉叹气,“袁术一次酒宴就能花费百金,你觉得一本书卖给他千金贵吗?”

“一顿饭百金?”荀晔睁大眼睛,“他把天上的龙拽下来宰了吗?”

郭嘉:……

荀晔:……

“童言无忌,童言无忌。”

荀小将军捂住嘴巴,努力把刚才那没有见识的话收回去。

他承认他没见识,但是他还是觉得一次酒宴花费百万钱好像有什么大病。

有那么多钱干什么不行?花在酒宴上纯属打水漂。

感谢奉孝叔,他现在一点儿也不觉得一本书卖一千金是奸商行为了。

反正都是花钱,不如把钱花给他。

钱在他手上好歹能办点实事,在其他人手上鬼知道会用在什么地方。

荀晔瞬间恢复精神,“叔,待会儿韩胤会把他想要的书目送过来,我和他说印书非常麻烦,会拖到过年再给他送去。回头您和志才叔看看有没有想要的,想要的话就先给你们送几本。”

郭嘉清清嗓子,非常矜持的回道,“回将军的话,嘉与志才都想要。”

看来这小子真的被一本书卖一千金给吓到了,都忘了他和志才手里也没几本印好的书。

仲豫兄也真是的,怎么真把孩子养成农家小伙儿了。

荀氏虽不像袁氏那般家大业大,但也是颍川顶尖的世族,族中田产房宅无数,完全可以让这小子过上日日挥霍百金的生活。

好吧,荀氏家教严,还真没出过奢靡骄横的子弟。

“叔,新印出来的那些书要用来赚钱,您和志才叔平时看的时候记得避着点儿人,如果有人问就说是重金求来的。”荀晔叮嘱道,“托韩胤的福,我刚想到一个更好的法子来卖书。”

郭嘉摆出洗耳恭听的架势,“何法?”

荀晔郑重其事,“等这批书印出来后给京城的天子以及杨彪杨太傅各送一份。”

他最初想的是直接开个只面向世家大族的书肆,既然世家大族都那么有钱,那销售门路就得再调整调整。

上赶着卖东西太掉价,他要让全天下的世家大族求着他卖。

谁说挣钱必须跪着?这个钱他不光能站着挣,还能坐着挣躺着挣,让天下世族满地打滚儿求着他挣。

不过挣都挣了也不能太过分,书本质量再好也就那样,服务上必须让各位出钱的大爷觉得这钱花的值。

对不起了陛下,劳烦您再当次工具人吧。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大汉地界儿出现好东西自然要给皇帝送一份儿以示尊敬。

当然,在皇帝拥有之前,远在并州的美人爹和长辈们都会先一步得到他充满爱意的儒家典籍大礼包。

他荀明光!就是这么靠谱!

回归正题,把好东西给天子和杨太傅都送一份。

还是那句话,虽然朝廷已经成了摆设,但是朝廷就是朝廷,缺了这个摆设就是不行。

天子手里出现好东西,朝中众臣看到后肯定心痒痒,到时候那些人都是他们的潜在客户。

——书是哪儿来的?

——颍川太守荀晔上贡。

——颍川太守荀晔哪儿来的?

——得神人入梦遣工匠复刻得之。

——卖吗?

——什么?岂有此理?得神仙传授才印出来的东西怎能用钱来羞辱?你是看不起神仙还是看不起陛下还是看不起荀小将军?

——荀小将军这边来,荀公在京时与在下交好,看在荀公的面子上以三千金换《春秋》一本如何?

——荀小将军这边来,balabalabala~

总之就是,自带价来买、啊不、换书。

他自己定价抠抠搜搜不敢定太高,别人自带价就不用他操心了,有奉孝叔的劝解在前,对面报多高的价他都能面色如常的应下。

要是有人觉得他来者不拒有敛财之嫌也没关系,他自有说辞应对。

如今这天下打着匡扶汉室旗号的诸侯遍地都是,真正想振兴汉室的却一个巴掌都数得过来,他荀明光得到好东西第一时间给天子送了一份儿还不能证明他是个憨憨?

拜托,过来求书的都是长辈,要么和他们家叔祖有交情要么和他爹或者他那一串儿叔是朋友,他只是个没见过大世面的小辈,不懂得拒绝有错吗?

他还是个孩子,不懂事犯点错儿多正常,和他计较太多那是心理阴暗见不得别人好。

反正他年纪小不懂事儿,把他惹急了他就让上天的恩泽惠及天下苍生,正好还省的为之后的普及义务教育工作找借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