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书本曲辕犁(2 / 2)

要是太傅不在场他还能和小皇帝对着热情,现在见多识广的杨太傅就在旁边站着还是别了,不然荀氏的教育水平肯定要被质疑。

他自己挨骂没关系,不能牵扯到家族。

荀晔送上礼物,然后一本正经的给小皇帝和杨太傅讲纸质书的来源。

当然,还是神人入梦的说法。

太傅信不信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理由确实能用。

不光纸质书能用,门口的曲辕犁也能用,以后还有什么新鲜玩意儿冒出来都能用。

小皇帝睁大眼睛,“太傅您看,朕今日背了两卷书简,在这书上两页就写完了。”

要是哪天他调皮捣蛋惹太傅不高兴,该不会要罚他背一整本书吧?

天呐,他只是有一点点小聪明,还没到过目不忘的程度啊。

杨彪无暇和天子说话,小心翼翼的翻看送到面前的几本书,仿佛已经看到书简被取代的将来。

书简笨重绢帛昂贵,当初蔡侯纸面世便是解决简重帛贵的问题,不过最后也没能解决。

荀家这小子说这书是梦中得神人传授所得,怎么来的不重要,他就想知道造价几何?

如果成本和蔡侯纸差不多,那大汉将迎来天翻地覆的变化。

荀晔就知道见多识广的杨太傅关注点肯定和韩胤那种庸才不一样,这不,上来就能问到点子上。

巧了,他也不是庸才,他是脑袋瓜特别灵活的大忽悠。

“太傅,此法乃仙人所赐,府上匠人钻研数月才略有所得,印书时少有差池便全本皆废。”荀小将军睁着眼睛说瞎话的本事已经练的炉火纯青,在皇宫里也不影响他发挥,“此前刚印出来时被人看到,那人愿出千金相求。”

他们对雕刻都不陌生,这年头印书少见,印玺却到处都是。只要给工匠提个醒让他们转换思路,雕版印刷能让他们玩出花儿来。

最后一句说的委婉,但是意思却非常明确。

一本千金,还是对面自己报的价,他什么都没说。

工匠动手刻印有价值,神仙入梦教他怎么做无价,所以他也不知道这书的成本到底是多少。

杨彪神色复杂,“此书甚好。”

“书简太不方便,太傅您还有什么想要的书,小子回去安排匠人专门给您印了送来。”荀晔以小辈自居,不着痕迹的拉进关系,“不过印书需要时间,得等一两个月才能拿到。”

杨彪纠结了一会儿,到底还是扛不住轻薄简便的书本的诱惑,“你有心了。”

荀晔眉眼弯弯,“叔祖特意叮嘱过,小子不敢不上心。”

他说什么来着,没有读书人能抗住这个诱惑。

世家大族都是经学传家,汝南袁氏治孟氏《易》,弘农杨氏治欧阳《尚书》,杨太傅的曾祖父杨震甚至被誉为关西孔子。

他印书之前打听的明明白白,就算市面上没有流传也得想法子把各大世家的传家宝都印出来。

市面上没有流传怎么了?当他荀氏的知识储备是闹着玩的?

拜托,看看他的姓。荀,荀子的荀。他们颍川荀氏是荀子后人,溯祖追宗完全不带怕的。

呵,正经起来他地下依旧有人。

当朝世家大族大部分都专门钻研某一部经出名,不过他们家长辈不太一样,自大家马融遍注群经之后大汉就开启了全面注经的时代,他们家长辈走的也是遍注群经的路子。

换句话说就是,所有的儒家经典都能拿出来说道说道。

太傅是长辈,又有他们家叔祖的交情在,就算印书不容易也不能忘掉太傅这一份儿,这是他身为小辈的孝敬。

少年郎的漂亮话听的杨太傅心情极好,早就听荀慈明说他这位侄孙嘴甜,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小皇帝眼巴巴的看着俩人相谈甚欢,相插话也插不进去,只能委委屈屈的回去坐好。

如果他从今天开始好好学习好好吃饭好好睡觉,会有神人入他的梦让他醒来就变成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战神皇帝吗?

不确定,但是可以试试。

小皇帝迅速调整好心情,已经开始期待今天晚上的梦境。

荀小将军和杨太傅加深完感情转过身来继续和天子说正事儿,说是和天子汇报,实际上主要还是和杨太傅说,“陛下,太傅,仙人说大汉接下来可能多灾多难,他们不忍百姓衣食无着,特意赐下轻巧柔便的曲辕犁造福苍生。”

小皇帝和杨彪都愣了,“接下来还要多灾多难?”

天呐,他们大汉现在还不算多灾多难吗?再多灾多难得难成什么样儿啊?

荀晔顿了一下,提醒道,“陛下,仙人还赐下了曲辕犁造福苍生。”

多灾多难不是重点,重点是后面的造福苍生。

小皇帝吸吸鼻子,他觉得重点就是前面的多灾多难,后面的造福苍生只是找补。

神仙要是真的想造福苍生,何必还要让凡间多灾多难,这不是欺负他们凡人没法上天抗议吗?

“小将军,那曲辕犁可曾带来?”

荀晔点头,“带来了,就在殿外放着,陛下可要看看?”

洛阳北宫不只有朝宫寝宫,东边是东掖庭、永巷署、钩盾署、尚书台等官署,西北还有朔平署,北边和东北边则是园林织室以及少量耕地。

陛下和太傅要是想看,他现在就能带上新犁下地开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