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第44章双章合一(2 / 2)

舍娘 春未绿 3527 字 23天前

庆王妃见她这样的稳重大方,丝毫不露端倪,又想千好万好,不如儿子自己觉得好,她倒是能够接受。更何况庆王也和她说:“现如今我们世子原本因为和太子关系好,备受瞩目,京中许多人都盯着呢,若是真的又娶了一位极其显赫的人家,恐怕就得被人留心了。再者,你们之前看好的杨家,布政使杨大人已经有了致仕之意,可见没什么是长久的,裴家好歹仕宦名门,裴以清如今还不到四十,就已经是四品。等到咱们出了孝,他任期也差不多快满了,到时候指不定他还得升官。”

故而,庆王妃倒是愈发看好舍娘了,再不说江都郡主之前就和舍娘关系不错,听舍娘说起襄阳风光,沿途故事,都听的津津有味。

只有辅国公夫人生气,她之前因为儿子跳下河去救了杨茉,以至于杨茉说亲给她儿子了,她还觉得捡漏了,现下,杨布政使准备致仕,杨茉的爹这么多年也就是个二世子,反倒是儿子李琼起初同她说过的裴舍娘,人家嫡亲祖母和襄王府有关系,父亲三十多岁就是知府,才貌俱在杨茉之上。

真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要舍娘说这真是世事变幻,总是提醒人,有时候不要只在意脚尖上的那点事情。

裴霁是清明节之前到家的,庾氏好一番关系,又道:“你四妹妹如何?说起来这都快一年了,我们也是担心的紧啊。”

“四妹妹挺好的,我看妹夫对她挺宠爱的。”裴霁见过丽娘几次,见她一次比一次打扮贵气,说话也和以前有点不同了。

庾氏这才放心:“我只盼着她早些生下个孩子,有个依靠,我才放心啊。”

裴霁的亲事很顺利,甚至连庆王妃都亲自过来观礼,庾氏总觉得都有些不真实,最终庆王妃拉她到内室,和她

确认了亲事。

上次杨茉那回还只是大家心照不宣,这次却是庆王妃直接确定,还要提前先开始走流程,“等出了孝期之后,咱们再定成婚的日子。”

舍娘也从芙蓉手里收到李琚的一封信,她看了之后,见李琚信上写了一首词,“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这是贺铸的《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的上阙,抒发的思念之情。

舍娘一看就笑了,果然等晚上,庾氏就告诉她说庆王妃亲口定下此事。

“不管女儿喜不喜欢她,这才是真正求娶的态度。”不是让女方上杆子,而是决定了要娶,就把自己家人搞定,搞定了家人,才给她写这封信。

如果真的那么爱争宠,她还不如嫁给皇上或者东宫呢,那还争的有点意思。一个王府,从次妃升正妃,王爷说了都未必算,还得让上头同意,那争的没意思。

庾氏松了一口气:“原本想着庆王那边如果没有音信,等你哥哥成婚后,咱们也有几个人选。没想到庆王府这般说,我的儿,娘也是为你开心。”

按察使的老二,读书很是不错,按察使夫人人也和气,再有金陵严家老四,亦是世家豪族,叔祖做过首辅,长兄刚入阁。

这都是极好的亲事,也不辱没舍娘。

但显然现在就有更好的了,世袭罔替的庆王世子,一步到位了。

李琚是个有心人,这件事情过了明路,他也不算放下心来,因为前世家中也是定好杨茉,但朝廷却突然下旨赐婚,这辈子便不能这样秘而不宣,还是得快速定亲,到时候即便圣上下旨,他们也有说法。

现在的他,似乎开始擅长去说不,去反抗了。

倒是郡主对李琚道:“哥哥,裴姐姐回去吃喜酒就吃的不来了,她那日还说要同我一起做襕裙的?”

“她这些时候没功夫过来呢。”李琚拿了个小橘子在手里抛来抛去。

郡主狐疑:“她有没有功夫,你怎么知晓的?”

李琚索性岔开话题:“过几日,是三伯的生辰,虽说他爵位没了,但终归是一家子。到时候你还要提醒娘一声。”

话题被李琚带着跑了,郡主还没发现,等他走了,郡主才反应过来道:“什么呀,三伯关这个什么事儿。”

大人们都已经把话说明白了,但碍于孝期,就没对外宣布,只说出孝后立马定亲。

因此,庾氏这边也就只是暗地里备嫁妆,并没有写信告诉亲友们,倒是花太妃那边,借着中秋送节礼,让人送了一封信过去,花太妃并没有觉得自己努力付诸东流,反而笑着一拍大腿:“好好好,这才是我的好孙女儿了。”

能靠自己的功夫,直接拿下庆王世子妃的位置,这才是有本事的人。

自然这些对于舍娘是后话,哥哥成亲之后,新嫂嫂黄氏就开始在庾氏这里晨昏定省,新妇一个月的规矩,她也不好说什么。

黄氏个头娇小玲珑,虽然出身军户人家,但其父科举在二甲之上,因为与裴家乃是同里之人,倒是比别家亲近,一手面食做的极好。

舍娘正吃着她做的油泼辣子面,忍不住道:“嫂嫂,怎么你这辣子如此正宗,我们从老家带来的东西,没几日就上霉了,南方的天气太潮湿了。”

“这是家中亲戚送的,我们从河东带来的东西也是放不住。”黄氏道。

舍娘听说这位嫂嫂也识得几个字,但是的确是个很能干的姑娘,且不说厨艺女红,就是说话行事也自有一股伶俐。

就像现在,她在庾氏这里请完安后,和舍娘前后脚出来,正主动的道:“妹妹,平日都在做什么?”

“不过是读书抚琴,打发光阴罢了。嫂嫂呢?”舍娘笑问。

黄氏其实也不是真的想打听舍娘做什么,但所谓小姑子似二婆婆,自当把关系搞好。这样每日请安时,多说几句,自当比陌生的好。

二人在院子中间分手,舍娘昨日练字练了一日,右边的肩膀手臂都酸疼的不行,自然让丫头帮忙按摩。

她这几个丫头中,珊瑚的力气最大,且最有耐力,把舍娘按的是又疼又舒爽。

“姑娘,我给您按半个时辰,保管您身上舒坦。”珊瑚作为舍娘身边人,已经知晓舍娘很快就是庆王府的女主人了,更是伺候的用心。

舍娘在家当然是很舒服,等珊瑚按完,她又开始继续读书写字,下半天陪雱哥儿玩耍。她的字有了显著提高,人也是养的油光水滑起来,甚至每日还能睡个懒觉。

作为嫂子的黄氏当然不会管小姑子的事情,只要小姑子不找自己的麻烦就好了,她怎么有胆子管人家?

只不过裴霁还得去京中考院试,庾氏则对裴霁道:“你若考过了,有了秀才的功名,怕是要进学,若是没考过,就直接回来吧,也不必总在京里。”

“是。”裴霁道。

庾氏又叮嘱道:“京中人多口杂,我们家里虽然和庆王府有默契,但是怕有心人从中破坏,你一定要嘴紧。”

裴霁立马做了个封口的动作,他甚至连丽娘都没说。

丽娘还同他哥哥道:“说来也真是的,舍娘都多大了啊,她的亲事还未定下。新安侯世子是续弦不好,可也有旁的啊,真是的。”

但她也就这么说一句,裴霁心想四妹妹如今认识这么些贵人,怎么不替舍娘说一门亲事呢?他还以为接下来,丽娘就要介绍了呢。

还好舍娘前程远大,即便不嫁庆王世子,以她的才貌家世,也能说上一等不错的亲事。

不过,裴霁倒是从丽娘这里听说舜娘的亲事定下了。

“不知道定的是哪家?”

丽娘摊手:“原本咱们老夫人定的是褚家,也就是褚王妃的亲弟弟。可是后来大姐夫又亲自去了一趟河东,故而就把舜娘定给了他。”

裴霁道:“褚家的大老爷在京里做着首辅是不错,可褚王妃的亲爹不是犯事在任上去世了么?如此看来老太太的选择也没错。”

“有这位伯父在,到底能保佑褚家。不过你说的也对,新安侯世子到底有爵位。”丽娘如此道。

裴老夫人也是如此想的,襄王府那边久久没有回音,她便想着书里写着晋王终究荣登大宝,既然如此,晋王妃的弟弟们当然将来就是国舅爷。

尤其是褚王妃的三弟,最得晋王喜欢,平日还在王府读书呢。然而比起将来数年之后的爵位,萧棠可是现成的世子,立马要做侯爷的人,更何况,舜娘的爹娘都很满意。

这桩亲事定的很顺利,舜娘的嫁妆早早就准备好了,约莫一百二十抬,算是极其厚的嫁妆了。

但孟氏难免道:“还是等五丫头出嫁了,我们舜娘再嫁吧?就是不知道五丫头说了人家没有?”

裴老夫人暗道便是丽娘的亲事都是她引荐的,没有她,那一家子能攀上什么好亲?

却没想到等到次年三月,国孝出了之后,庆王就立马为儿子亲事上折子,这次是庆王本人先上的旨意,不似前世被打个猝不及防。

很快旨意批准,庆王府送来了定亲礼,金五十两、珍珠十两、花银四百两、各色苧丝四十匹、大红罗二匹、生纱二匹、绢四十匹、绵胭脂一百个、金花胭脂二两、铅粉二十袋计十两重、北羊四牵、猪二口、鹅二十只、酒八十瓶、圆饼八十个、末茶十袋、果六合、白熟米二石、面四十袋……【1】

晋王府消息灵通立马向裴家道喜,裴老

夫人听了却手脚冰凉,她费尽心思阻止丽娘嫁到皇家,可是那个舍娘怎么会嫁到庆王府呢?还是庆王世子妃。

她本人德行比舜娘差远了,家世更是差远了……

这怎么会这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