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双更合一(1 / 2)

明瑜酸辣粉开分店这件事一直在稳步推进。

三中门口的这一家, 是最早定下来的。

用宋明瑜的话说,这是个于公于私都非常完美的选择。

“于公,它的地理位置堪称绝妙。”

一三八加上旁边的师院,还有稍远一些的南城大学, 拥有的数万师生, 组成了稳定且庞大的客源。

尤其是学生, 这年头的学生消费水平算不上高,但小吃本身就是走平价亲民路线的餐饮路线。

而且, 小吃有个其他餐饮形式没办法替代的优点——那就是快捷。

一碗酸辣粉, 从点单到端上桌不过几分钟,吃一顿下来也就二三十分钟,不会耽误什么时间。

但是又不只是便捷, 对于那些时间相对来说不那么紧张的大学生来说, 他们有了一个可以聚会、社交的地方。

点上几份小吃,在卡座里能谈天说地一下午。

学校门口的生意是最好做的, 一方面是因为客源大,正好客户群体吻合产品,还有一方面就是, 它的口碑做得很快。

别说八十年代了, 哪怕是宋明瑜前世读书的时候, 哪个校门外面有家什么店好吃,那都是能迅速在朋友圈里发酵的新鲜事。

被困在学校的中学生会宁肯排半小时长队,也要试一试所谓的“芝士火鸡面”, 对校门口出现的各种新鲜玩意儿乐此不疲。

大学生呢, 刚刚脱离了循规蹈矩的中学生活,有了一点点自己决策的机会,寻觅到一家美食, 是特别舍得花钱。

口口相传,“明瑜酸辣粉”本身又有品牌的口碑印象和人气托底,做起来是分分钟的事情。

但宋明瑜坚持要在这里开店,却不只是这一个理由。

“景行在三中,念嘉和言川想考三中,包括小妍也是想去三中,咱们这胡同里到时候全是那边上学的孩子。”

宋明瑜说道,“既然生意好做,那当然是要找个离孩子们近的地方。”

她会想到这个,还是因为之前林香和她聊起陈景行在学校的生活。

“也不能说吃不饱,但食堂就是大锅饭,也不可能迁就谁的口味。”

尤其是有时候可能看书入了迷,复习忘了时间,去食堂的时候,就已经不剩什么了。

快班的学生学习压力本就大一些。

陈景行想跟上进度,自然是要花很多时间在读书上。

其他人也看书,可他们大部分都住附近,回家吃个饭也就是抬个屁股的事情。

一来二去,只有陈景行经常成了去食堂吃“剩饭”那个。

他是有什么就吃什么。

倒也不真是剩饭,无非就是剩的种类少,食堂阿姨也不至于苛待学生,这里多一勺,那里添一勺,也能吃饱。

但林香心疼得不行,“蜡烛哪有两头烧,本来学习就累,这要是吃不好还怎么念书?”

家里倒是给陈景行订了牛奶,鸡蛋这些也不缺,陈景行每天在家都有吃。

可在家的餐点再好,也弥补不了中午最重要的那一顿,在学校的那一顿。

搬家?

这是个不切实际的想法。

Venus如今有了办公室,就在江北,陈继开要在江北上班,念嘉也还在江北念书……

全家搬到沙区去,不太现实。

带饭也不行。

要想热饭,最方便的就是微波炉。

但微波炉实际上进入国内将将也就十来年,最开始还是科研用的。

八十年代,随着改开推进,才有部分沿海城市开始进口微波炉,但价格极为昂贵。

有多贵呢,这么一个前世双十一、双十二这种折扣时只需要一两百的小家电,需要一个工人三年甚至五年的工资。

而且还不是想买就能买得到——卖微波炉的地方甚至比卖电视的还少!

南城基本上是见不到微波炉的,中学里头就更不可能配。

炉子倒是有,但那是教职工用的,不可能让学生随便动用。

而且天气冷点还好,稍微热一些,那饭盒还没到中午就馊了。

最后林香只能退而求其次,给儿子身上多揣了一些毛票,嘱托他千万别省钱,想吃什么吃什么。

“想吃什么自己买,零食也行,别委屈。”

但有了酸辣粉店就不同了。

一顿饭就几毛一块钱的,现在的林香不是掏不起,关键是这店她百分百放心。

在明瑜的店里吃饭,和在家里吃饭也没差别了。

今天就是这家三中分店开业的日子,从前几天,陈景行就听见他妈和明瑜姐在讨论这个事儿了。

甚至因为一大早就要开张,还问过陈景行要不要搭店里的便车。

陈景行不想给他们添麻烦,比平时更早的时间就收拾出门了,胡同里头第二早起的徐妍出门时,他都到码头了。

陈景行去学校这么早,其实是因为他也很激动。

言川在他眼里就和自家弟弟没差,明瑜姐就像自己半个姐姐。

从小在家里当老大的陈景行,头一次体会到“当弟弟受宠爱是什么感觉”,就是在宋明瑜那里。

她大方、慷慨、包容,而且还做得一手好菜。

从第一次吃到明瑜姐的手艺开始,陈景行一直念念不忘。

酸辣粉总店他也沾光吃过几次,味道是一等一的好。

但要不要去店里,他却很犹豫。

他想去,想为这个新店的开张添一把火——最好是再装作不经意地给它打打广告,让大家都知道这里有一家好吃的小吃店。

可是,他要是怎么隐藏自己的“身份”?

陈景行在这一点上和林香的性格很是相似,那就是怕给人添麻烦。

听见明瑜姐和他妈说,胡同里的孩子来吃饭,都不收钱,可陈景行有点坐立不安。

本能地,他觉得这样有点“占便宜”。

少年人心里那一点难以言说的“骨气”,让他有点迈不出那一步。

就在这时候,方霖嚷嚷着,要他去家里一起玩,还要给他补课。

陈景行忽然想到了一个绝佳的主意——他完全可以带方霖一起去。

方霖这家伙因为家里条件好,别说自己在外面吃饭了,就算是和同学一起出去吃饭,他也经常当付钱那个。

“反正都是同学,无所谓啦。”

他阔气,自然就经常有人拉着他一起吃饭——当然,陈景行并不想当占便宜的那个人,他只是想“利用”一下方霖的性格。

方霖请客,他再把钱还给方霖,这样不就一举两得?

陈景行其实在路上还有些忐忑,这能行吗?

但到了门口,他慢慢地心情就放松了——因为酸辣粉实在是太火了!

两人来得不算晚,也就刚刚到饭点,可整个店门口已经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上了人。

陈景行和方霖两个甚至是被人群推着去排队,周围都是嘈杂的人声,讨论着酸辣粉的事情,方霖也很兴奋。

“陈景行,平时没看出来你对吃的这么有研究啊?!”

“……?”

人太多,方霖就差杵在他耳朵边上吼了:“你怎么知道我是明瑜酸辣粉的粉丝!”

陈景行愣了愣:“啊?”

天地良心,这事儿他是真的不知道。

方霖却高兴得不得了,竟然是明瑜酸辣粉,这里竟然开了一家明瑜酸辣粉!

“我以前特别喜欢追着他们流动摊跑!”

开分店当然不是无的放矢,彭倩早就提交了客流分析,这些一手数据没有人比她们流动贩售队更了解了。

之所以沙区最终会定在这一堆中学和大学的中心,也是客流分析的结果。

在分店落户之前,就是彭倩她们的流动摊在这一片来来去去,让这群学生撑起了流动摊的销售额。

陈景行自然知道,不仅知道,还见过,但他是万万没想到,方霖竟然是明瑜酸辣粉的粉丝!

他小声嘀咕了一句“真的假的”,方霖马上就不服气了,“当然是真的,我还有总店的会员卡呢,都!”

陈景行:“……”

会员卡不是谁来都发放的,方霖说他有会员卡,那是真的很喜欢吃,而且不止一次光顾过。

“你喜欢就好。”

没想到还真是误打误撞,他都想好了要怎么“忽悠”方霖呢。

方霖大气地挥挥手,“没什么,都是朋友!”

他搓搓手,颇有些窃喜。

班上的人估计压根不知道这件事。

这也正常,因为周围都是学校,这家店本就不缺流量,加上又不是之前总店开业的那时候没什么名气。

这次分店扎堆开业,宋明瑜就没空一家一家地巡视剪彩了,干脆来了个营销打包。

保证每家店都有专门的开业促销大酬宾活动,再根据不同店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的环境,具体做一下优化调整就行。

像三中门口这家分店,除了本就有的消费抽奖,还有美食试吃。

但哪怕就是这样“没怎么宣传”,闻风而动的学生们还是接踵而至。

方霖个子高,环视了一圈,顿觉志得意满。

他不知道明瑜酸辣粉开业的事情让人很扼腕,但事实证明只有他不知道——

看看周围,一个班上,甚至一个年级的同学都没看见!

这证明什么?

证明陈景行是“暗中”打听到了消息,就专程带他来了!

“要是班上那些家伙知道我开业就吃到了,不知道多嫉妒。”

方霖一下子把其他的情绪都抛到了脑后,“今天你别管,这顿饭我请你,我可是明瑜酸辣粉的会员——”

好兄弟,好朋友!

陈景行垂了眸:“……行,那就谢谢你了。”

方霖乐得不行,哪怕排队,都给他排出了一股自得其乐的味儿来。

陈景行拿着单词卡默默背单词。

不知道是不是为了回报陈景行的“义气”,方霖乐了一会儿,又倒过来教他怎么记单词快一点。

就在这种“轻松、活泼”的补课氛围中,终于是轮到两人进去吃饭。

陈景行进门的时候还刻意低了低头,到进店,被扑面而来的嘈杂声浪给打了个满头满脸,这才发现自己纯属是想多了。

人太多,多到给他们带位的服务员都恨不得用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