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双更合一(1 / 2)

宋明瑜又在锦城呆了两天才走。

当然返程的时候, 是盛凌冬和她一起。

不知道是不是宋明瑜的错觉,这回锦城之旅,盛凌冬的哆啦A梦属性好像又进化了。

回程的火车上,竟然她想吃什么喝什么, 他都恰好带了。

时间在盛凌冬分享的粤省出差趣事, 还有码头见闻中飞快度过, 两顿饭都在餐车吃炒菜,舒舒服服地进餐。

到站的时候, 宋明瑜甚至都没反应过来。

时间过得很真是快。

回到南城之后, 两人迅速就把合同签掉了,细节上说是要谈,但具体聊起来却没什么阻力。

宋明瑜想要双赢, 对双方都公平。

盛凌冬本来就是想进一步加深两边的关系, 所以只要宋明瑜觉得合适,他没什么不可以。

签完合同, 盛凌冬甚至主动把后续物流这边的安排也共享给了宋明瑜,免得她再打电话来确认。

“我这边尽快把事情敲定,这样你在家可以好好休息。”

宋明瑜说不用, 她也不是第一次出差, 之前江阳镇不也是她自己跑的?

然而她还是低估了这次出差的强度。

又是和各方人马斗智斗勇, 又是舟车劳顿,最牵挂的事情就是“明瑜”的扩张合作了。

等和盛凌冬这边把事情谈好,他前脚刚走, 后脚, 宋明瑜心里那根绷着的弦就彻底松弛下来了。

勉强撑着洗漱了一番,回东厢房一口气睡了个天昏地暗。

要不是林香担心宋明瑜弄出胃病来,到了饭点硬是把她叫起来吃饭, 宋明瑜估计连吃饭这回事都忘了。

这一觉睡了很长时间,好在除了吃饭谁都没来打扰,就是有什么事也被林香挡在了外面。

等宋明瑜神清气爽地从补觉状态中退出,恢复了正常的作息,所有人都松了口气。

宋言川乖得不得了,忙前忙后。

连热水都是小不点早起去烧,宋明瑜起床就有热水洗脸刷牙——

甚至还有人跟他抢。

陈冬青知道师父回来南城,一声不吭,但每天都早早地买好了早饭来宋家小院。

热腾腾的皮蛋瘦肉粥,暖乎乎的小米山药粥,加上南城特色的松针小笼包。

宋明瑜这日子简直惬意得不行。

林香就更不用说,这年头又讲究食补,顿顿正餐是换着法子给宋明瑜做好吃的,要给她养养肉。

“出一次差就瘦了一大圈,这可不行。”

宋明瑜感觉自己在火车上也没少吃,在锦城更是抱着“来都来的”的心态,大吃特吃,好好饱了一回口福。

但显然关心她的人不这么想,高彦芝甚至提着麦乳精上门,“你张叔叔还在江津没回呢,听说你没什么精气神儿,都担心你得不得了!”

麦乳精在这年头可是紧俏货,都是去医院探望病人,或者是家里头过年走亲戚才会送。

这是相当重视,也相当担心她了。

夏娟、小毛、薛绍他们这些现在店里的顶梁柱也是直接来院子里探望她,大包小包提着。

宋明瑜这回是亲身体验了一把什么叫“团宠待遇”。

这种被人放在心上,事事在乎的感觉未免……太幸福了。

其实宋明瑜自己也被这次的“虚弱”给吓了一跳。

真的有点夸张,她上一次像这样补觉还是在前世高考结束之后呢!

或许就像之前她自己意识到的那样,事业上的进步,多少让她的压力大了一些,之前绷得太紧,一下放松就会这样。

还有一方面,宋明瑜觉得这个交通必须得背锅。

出行是真的一点也不方便!

明明锦城和南城之间隔这么近——要是换作她上辈子,最快的高铁也就一个半小时!

这辈子却要花上大半天不说,还拿着钱都没得选,什么动卧,什么软铺都别想了,能有个硬座就不错了。

这么一想,盛凌冬刚到锦城,还有力气跟她一起去看大熊猫,回南城还把合同的事情给圆圆满满地落实了——

这人精力未免太旺盛了吧?!

当然,宋明瑜这一趟辛苦,收获也是巨大的。

明瑜酸辣粉开分店的事情其实早就在推进,只是囿于资金问题,进展缓慢,有了盛凌冬的加入,这部分就可以放开去搞了。

不过——

“林姐,就我们两个人,真的能看完这么多资料吗?”

看着桌上垒成小山包的资料,宋明瑜感觉比吃了一盘苦瓜炒蛋还难受。

明瑜酸辣粉和Venus都面临扩张。

首先就是明瑜酸辣粉接下来要开的分店,要选址,要装修,要员工分配,新人还得培训!

宋明瑜现在又要在锦城那边给总店选址、装修、调配,尽管这部分是交托给盛凌冬了,但她也不能什么都不做。

比如说在锦城做的市场调查,那边的消费力怎么样,现在市场上有什么样的饮食,哪些占主流,和南城这边口味有没有细微之处的差别?

这些都得宋明瑜自己去一一确认记录。

这还没算上盛凌冬那边共享给她的物流情况呢。

她还得根据盛凌冬给的物流链来确定供货进货的安排。

Venus这边事情也不轻松,尽管只有一家新店,但却又是一家“全内地无代餐”的专卖店。

光是要在九龙坡落地这第二家专卖店的相关筹备资料,就垒起了一摞。

宋明瑜苦着脸一张一张看过去——好么,还有一个重点项目她都差点忘了,“明瑜”和“明香”现在还要租个办公室!

办公室租赁,在这年头的南城是个再新鲜不过的玩意儿。

欧美早就有办公室,甚至办公楼的概念。

国内不是没有人走在前列,就最近这几年,京城建国门外头那街上就有个能租赁办公室的,叫中信国际大厦。

沪市也是一点不落后,直接在外滩旁边落了个联谊大厦。

许多外资公司都在这些大厦里“安了家”,像什么三洋电机、花旗银行这些大企业也在。

可南城目前却没有这样的大厦,宋明瑜稍微打听了一下,只能跟京城、沪市以前的做法一样,去租饭店的套房。

像京城的长城、丽都,沪市的锦江,那都是外资公司青睐的常客。

但宋明瑜始终觉得,两家公司就坐落在南城,又不是港商那种临时驻扎办公的情况,租饭店房间始终不是长久之计。

而且办公环境也不是那么合适。

没办法,宋明瑜干脆又去求助高主任和瞿主任——

不,现在不能叫主任了。

知青回城的事情,在1986年基本上是进入了最后的尾声,各地知青办在这两年裁撤了许多,南城也不例外。

那裁撤取消单位之后,里头的人怎么安置呢?

一部分是安排去了团委里,有些是去了工会,甚至还有转入国企系统的。

但那都只能算是平迁,不能算是升职。

高主任就是知青办的,但是她不一样,她是真的积累了不少实绩,之前知青回城潮里高主任就是奔波在一线。

后来和宋明瑜关系越发亲近之后,宋明瑜帮她解决了不少知青就业安置的问题。

高主任之前和瞿主任联合帮宋明瑜争取到了三八红旗手、社会杰出这些表彰,这会儿又反过来,变成了她自己脑袋上的光环。

就这样,高主任光荣调入了劳动局,加上她原本就和劳动系统打交道多,人脉资源也广,直接一跃而成了分管就业安置的副局长。

尽管比起负责社会保障、劳力管理这几个版块的副局长,她这个后来的存在感要低一些,权力范围也没那么大——

但那也是副局长,名正言顺的!

妇联的瞿主任也升了职,如今不能叫瞿主任了,得叫瞿副主席!

妇联的副主席职位,在这年头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她的主管同样是社会工作和就业扶持,经济发展这一块。

两位领导都很记宋明瑜的好,也由衷希望宋明瑜能发展得更好。

毕竟宋明瑜发展得越好,她们俩的仕途也更顺利。

个体经济、妇女创业、大力吸纳待业青年和下岗职工……宋明瑜身上的“关键词”实在太多,完全就是行走的“政绩”。

听说宋明瑜要租赁办公室,两人都很上心——她们还想和宋明瑜进一步合作呢!

今非昔比,领导一句话,自然有人去打听,还真就给打听到了一处不错的地方。

还是宋明瑜熟悉的地方——

“……纺三的办公楼,竟然愿意租给我们当办公室?”

这些国企可是一个比一个在乎脸皮,把自家办公楼租赁出来,相当于是昭告天下,厂里日子不好过了。

如果不是因为真的举步维艰,很少有厂子会这么做。

宋明瑜努力回忆着纺三那个厂长的表情,印象已经很淡了,只能依稀记得他似乎是个挺傲的人,“厂长能同意?”

“你说那个赵厂长?”林香要比她印象深刻一点,“他已经不在纺三了。”

“嗯?”

“说是调走了,说是调迁,估计就是降职,你不知道,之前晓霞还在胡同里骂过这事儿。”

纺织三厂以前效益其实就被两隔壁的针织总厂吊打,但那时候纺三一直是平稳过日子的经营模式,所以还能维持。

“就后来我俩找纺三那时候,他不是把Venus生产的事情直接拒绝了吗,那时候他是把宝压在了港商身上。”

针织总厂能和港商谈生意,我们纺三凭啥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