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电视剧制作没那么快,宋明瑜只能告诉她,轮到她登场的那一集还要等上一段时间,高彦芝这才罢休了。
当然,高彦芝不是唯一一个,比宋明瑜本人还要兴奋她上电视这件事的。
宋言川听到这个消息,想也不想就说:“姐,你要变成大明星了?”
他姐要是变成大明星,他就是大明星的弟弟,宋言川脑袋里面顿时冒出一溜串的名字,“能不能帮我要一个‘赵倩男’的签名?”
赵倩男是电视剧《霍元甲》里面的侠女。
当然,签名是不可能有的,宋小朋友唯一收到的就是来自他亲姐的脑门崩。
“就是去客串了一集,而且是在南城电视台,你让我上哪儿去给你找港城的女明星要签名?”
南城电视台啊,那就没办法了,宋言川趴倒在床上:“早知道我就答应在少年宫学个才艺了,说不定还能跟姐你一起上电视。”
南城少年宫,是每个南城小孩儿都不陌生的地方。
长达三十米长的螺旋滑滑梯,足以把最胆大妄为的熊孩子吓得哇哇直哭。
但与此同时,它又是南城最有人气的游乐场,冬天可以溜冰,还可以坐海盗船,要是运气好,还能跟着老师去看木偶戏看杂技!
改开之后,少年宫也跟随潮流,开起了兴趣班,什么琴棋书画,那是样样都有。
就是门槛高,要一个个筛选,不合格的交钱人家都不让进。
当时胡同里面大家约着要一起去,其中就有宋言川。
宋言川的“天赋”可以说是在考试场上发挥出了百分之一百二。
唱歌五音不全,画画人神共愤,写字仿若狗爬,考乐器是最离谱,他竟然给人家的小提琴弦给拉断了!
各个兴趣班的带班老师纷纷表示他们这尊小庙收不下宋言川这么个“样样突出”的大神。
但是宋言川不知道,宋明瑜和林香她们这几个大人又不忍心打击他的自尊心。
最后说是要周末上课,占用休息时间,宋言川自然不肯,说他不去,这事儿才结束。
这傻孩子现在都还不知道自己当初是被所有老师嫌弃了个遍,还乐滋滋地说,“如果我们两个都是明星,出门坐车都打折!”
宋明瑜决定不拆穿他这个永远不可能实现的妄想。
就不说他一开口,老师们就四散奔逃的样子,恐怕很难让他成为明星。
更别说这年头明星坐车,那也得给原价,出租车司机比明星还牛气呢!
……
尽管胡同众人都对宋明瑜客串电视剧却暂时看不到这回事抓心挠肝,但总的来说,这个夏天,胡同里的日子还是很惬意的。
尤其是傍晚大家下班回家,高彦芝和林香带着家里小孩过来。
三家人拼着桌子吃过晚饭,一起坐在电视机面前,一边吹空调,一边追电视剧。
这个夏天,最热播的莫过于引进自岛国的那部《阿信》。
宋明瑜上辈子只听说过这部电视剧在国内很火,好像是全国收视率最高的一部。
但真的回到八十年代,她才真正见识到这个“收视率最高”的含金量。
只要《阿信》的片头曲响起,无论男女老少,无论此时此刻在做什么,都会把目光投向那台正闪烁着荧幕光芒的电视机。
《阿信》的爆火,也离不开电视机的爆火。
进入1985年,南城取消了不少票证限制,又集体上涨了一回工资,电视机比起1984年的时候,卖得更好了。
当然,大多数人还是买不起十六寸的大电视,但至少一台十二寸的,南城本地产的电视机,还是消费得起了。
家家户户几乎都会守在家里看《阿信》,要是路过胡同小巷的过道,甚至能听到许多家里面都传出同样的声音。
都在看《阿信》!
谁要是说自己没看过《阿信》,其他人能用看外星人的眼光看这人。
有些人看着这个剧情有点眼熟。
仔细琢磨,诶,这阿信从一个农家女儿,一步步奋斗创业,开起百货连锁八佰伴的故事,怎么那么眼熟?
这不就是他们胡同里头的明瑜嘛!
虽然明瑜是城里人,但她也是年纪轻轻就没有父母帮衬,完全靠自己打拼呀!
看人家现在过得多好。
很多人把宋明瑜偷偷就叫做“南城阿信”,但是和宋明瑜最亲近的林香和高彦芝反而不肯跟着一起打趣。
“明瑜才不是什么南城阿信,明瑜就是明瑜,不用跟谁比较。”
这两个宋明瑜的铁杆支持者发自内心觉得,把宋明瑜和电视剧里面的女主角放在一起比较很没意义。
人家那是艺术加工,明瑜这是认认真真,一步一步脚踏实地走出来的好不好!
身边就坐着这么一个白手起家,又已经颇有成就的年轻姑娘,高彦芝压力也有点大。
她私下就和丈夫商量。
明瑜这么能干,事业也做得好,林香如今也要做生意,她是不是也要做点什么?
高彦芝跟林、宋两家关系都走得近,两人要合伙做服装品牌,当然也没瞒着她。
“这光是厂里头的钱,总感觉有点心里没底。”
高彦芝倒是有副业,打打毛衣之类的。
但毛衣这些东西冬天要的多,夏天要的少,再加上她现在年纪也不小了,学花样什么的,已经明显没有年轻那会儿得心应手了。
“我十五六岁,刚从学校毕业那会,纱线接头根本就不用怎么练就能上手,当时带我的师傅都夸我脑子灵得不得了。”
高彦芝颇有些唏嘘,“那会儿我还是细纱操作能手呢,你知道不,我最厉害那会儿,一个人能盯几百个纱锭!”
可自从今年,她那些本事好像就跟不上了。
吴书记抓的是厂里的销路,纪厂长可不会就这么放过机会。
他愣是瞅了个空档,绕过吴书记,跟纺织局的领导通了气儿,大手笔底引进了许多国外的新设备,听说花了特别多钱。
“新设备太多了,又都是外文,上面的操作说明都认不明白。”高彦芝心里堵着一口气,“说我没有上进心,现在流水线都不让我主管了……”
众目睽睽之下,高彦芝当时在车间难堪得只想当场走人。
她不是没认真学,但是机器实在太多了——提花针织机、提花经编机、试验染色机……她还没背熟上一个,下一个就又来了。
高彦芝觉得很挫败,“要不我也去卖衣服。”
当然不是说去找林香和宋明瑜说自己要入伙,高彦芝分得清楚轻重,这种事只有死皮赖脸的厚脸皮才做得出来。
她是想模仿那些在观音街摆摊卖衣服的,“听说她们从广东批发衣服过来卖,能挣不少钱。”
张新民知道老婆是说气话,也是因为她心里不安。
这两年物价又开始上涨了,厂里面的工资却不可能涨得那么快,两人说是只有一个女儿,可现在读书哪像是以前?
这也要考,那也要考,小蝶才上小学没多久,两口子的心恨不得操到十几年后的高考。
再加上胡同里头还有个宋明瑜,两口子是看着她一点一点发展起来的。
高彦芝现在是犹犹豫豫。
又向往明瑜的日子过得好,又害怕她和林香一样豁出去胆大包天地做个体生意,她又不比林香那样沉得住气,一个不好暴露了,还得吃厂里的处分,甚至铁饭碗都掀翻。
但是做服装批发哪有那么轻松的,人家早上四五点就要在朝天门去抢货,晚上天黑了才能回家,都没个休息时间。
怎么休息,别人放假的时候,就是衣服最好卖的时候,必须要撑住一口气去抢位置抢客户才能赚钱。
张新民觉得太累了。
“没事,你还是做你的副业,钩钩东西,织织围巾毛衣,挣一点是一点。”
他安慰老婆,“我在设备科工资不低,反正我们再怎么说也是正式工,是铁饭碗,我们多攒攒钱就是。”
他都没发现,自己的话也没几年前笃定了,那时候谁要是说进国营厂当工人不如个体户,他一定会反驳。
可是现在看着个体户日子过得这么火热,张新民头一次产生了动摇。
他勉强把这个动摇按捺下去,哄老婆早点睡觉。
而隔着胡同过道的另一边,气氛就没这么不安了,反而是一派轻松。
林香在和宋明瑜讲“Venus”的准备进度。
得了总店的灵感,林姐现在主持“Venus”的门店装修那叫一个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服装厂那边也在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这些事情都不用宋明瑜操心。
“厂里面是注意到了我最近偶尔会请假,但是抓不到我的小辫子。”
不知道是不是在外面和人打交道越来越多,林香现在说话也轻快多了,“反正我技术上不出错,谁也拿不住我。”
林香很清楚,明瑜愿意和她一起做“Venus”,其实是在照顾她,所以她更要争气,不能让明瑜的心意落空。
不做生意不知道,一做起来才发现哪哪儿都要花钱。
不过越是这样,林香越是斗志昂扬,明瑜已经给她打了个很好的范本了,她要做的就是全力以赴做好。
该说不说,身边有个斗志满满的人,对宋明瑜也颇有影响。
林姐都这么努力了,她也不能掉链子嘛。
总店如今各方面都步上正轨,成绩也很让她满意。
要不趁这个空隙,她调转方向,试验点新菜,也挑战挑战高难度的工夫菜,练练手?
令人遗憾的是,她的试验还没开始,就被打断了。
毛小静按惯例去邮局给家里父母汇完钱回来,急急忙忙地找到了她。
“明瑜姐,不好了,大十字路口开了一家‘瑜明酸辣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