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双更合一(2 / 2)

“流动贩售队”也没闲着,不做礼盒,他们卖的是散装的迷你小月饼,个头小,价格也便宜,来买酸辣粉的客人可以顺手买一两个回家。

光是月饼这么一个东西,宋明瑜就快玩出了花,等其他老字号还有糕点铺后知后觉地想跟上,市场都已经被“明瑜”占领了,他们也只能跟着喝喝汤。

尽管忙得脚不沾地,但正经农历八月十五那天晚上,宋明瑜还是推掉了一切工作上的事情。

呆在巷子里,和林家、高家她们一起过中秋节。

下午,两家店都提前打烊。

等天色慢慢昏暗下来,也就到吃晚饭的时间。

胡同里却不是平时各自吃饭,这个特殊的节日,宋明瑜亲自下厨,在林家院子里摆了一桌宴。

林香家当然少不了,高彦芝两口子带着小蝶也来了,小毛不会缺席,这回连一直觉得不好意思参与的夏娟也带着薛绍一块儿来了。

一大一小两个圆桌,院子里摆得满满当当。

宋明瑜主厨,其他人打下手,就连小朋友们也在陈景行的带领下洗筷子洗碗,安排桌椅板凳。

“上菜啦,上菜啦,都让让——”

随着高彦芝喜气洋洋的吆喝,穿过月形拱门,一个又一个的菜,源源不断地从宋家小院传了出来。

香气四溢!

咸香Q弹的卤菜三拼,辣到眼眶红红的伤心凉粉,又麻又辣的椒麻土鸡片,前菜已经让一桌人欲罢不能。

主菜更是用足了心思,一道麻辣过水江团,一道红烧肉烧排骨,一道南城本地最爱的烧鸡公,再来一道小孩大人都喜欢的鱼香肉丝!

泡姜泡椒的香味儿,混合着热油麻辣的小米辣香味儿,刺激得肠胃咕噜噜直叫饿。

这种时候就少不了甑子饭,竹香中和了大鱼大肉的油腻,却又是这一桌子下饭菜的最佳伴侣。

红糖糍粑、酥肉作为南城最传统的小吃零嘴,自然也是桌上的一员,小孩那桌一端上去,就受到了热烈欢迎——当场就少了一半。

刚炸出来的糍粑裹上黄豆粉,酥肉外脆里嫩,就这么一口一个,吃得根本停不下来。

这桌宴席大多是辣菜,饮料就是配的最解辣的醪糟甜汤。

大人们多一口米酒,小孩儿们里头加了一点点红糖。

清爽解辣,一口下去还接着一口。

一桌子人热热闹闹,你招呼我,我招呼你,等到宋明瑜解开围裙出来,最重要的主座正空着等她。

宋明瑜也不推辞,坐下,拿过林香倒满甜米酒的杯子,笑着举杯。

“中秋快乐!”

所有人都举起手里的杯子,就连小蝶也跳起来,把手里的杯子举高高,奶声奶气。

“中秋~快乐!”

宴席前的寒暄结束,早就迫不及待的一双双筷子马上瞄准了自己想要吃的那道菜。

高彦芝夹了一筷子椒麻鸡片,眼睛一下亮了:“这鸡片好嫩!”

宋明瑜笑:“这是江阳那边送过来的跑山鸡,都是散养长大的。”

秋姨养跑山鸡特别有心得,都是散养,她喂出来的跑山鸡就特别好。

听说她这边要做中秋宴席,秋姨还特地让盛凌冬专程从江阳“快递物流”上来的,一同送上来的还有天然无污染的黄瓜。

“都是自家种的,味道特别好,就当给你的中秋礼物了!”

陈继开就喜欢那一道江团,这鱼可不便宜,一斤十几块钱,一般国营饭馆都不敢买来做,做不好吃那可是真的肉疼!

但明瑜手艺好,鱼肉切花刀过滚水,再用热油一泼,说辣没有多辣,完全是把辣椒里的香味儿给全部激发出来,裹进了鱼肉里。

整个菜的口感就是,香,特别特别香,也特别嫩!

对美食最高的赞美是什么?

那就是闷头狂吃,甚至都顾不上说话。

平时总爱在饭桌上交流国足比赛的张新民和陈继开这对难兄难弟,都少见地没提那个让人又爱又恨的队伍。

而是一边碰杯说几句家常,一边夹烧鸡公里头炖得酥烂的芋头来吃。

小孩儿们吃完这桌吃那桌,一个院子里跟飞了几只小蝴蝶似的,热闹得不得了。

高彦芝跟小毛八卦:“就隔着两个巷子,老廖他们家之前就想订小饭馆的中秋宴,结果说是早两个月就订完了?!”

“对,中秋明瑜姐就安排了一桌,中午做完那一桌就休息了。”小毛解释道,“像这种节日,都得提前至少两个月才行。”

别说包房这种一天两桌的,小饭馆现在是一位难求!

因为厨师就宋明瑜一个人,她一人身兼多职,又不想太累,小饭馆现在一天就固定那么十桌、二十桌的客人。

以前的老顾客在这种时候就有了优先权,像嘉陵厂那几个姑娘,还有灯泡厂的熟客,都是宋明瑜主动就把会员卡给送了。

小饭馆和酸辣粉的会员卡有一点不同,那就是预约权,持卡才能预约,有会员卡还可以先电话里头就点菜,到店之后直接就走菜。

比不少大饭店还潮流呢!

“那咱们今天这一桌,岂不是赚大发了?!”高彦芝又是咋舌,又是有点嘚瑟。

“老廖他们家想吃吃不到,咱们胡同里头邻里邻居的,不仅吃到了明瑜的手艺,这些菜还都是明瑜特地准备的——这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呀!”

多让人羡慕嫉妒恨,老廖要是知道她今天吃这么多明瑜做的好吃的,恐怕要气得跺脚。

但没办法,谁叫他们家不住针织胡同,也和明瑜不熟悉呢?

这么好的机会,给错过了呀!

宋明瑜抿唇笑,招呼夏娟和薛绍多吃一点:“第一次一起吃饭,还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吃得习惯。”

夏娟满眼笑意:“好吃的,明瑜你不用管我们,你赶紧吃。”

“明瑜姐,你手艺真的是这个。”

夏娟一直知道宋明瑜手艺好,相比亲妈的淡定,薛绍才是真的第一次亲自见识宋明瑜的厨艺。

他其实也有预料,毕竟“明瑜”能做那么大不是白来的,更别说酸辣粉他自己也喜欢,那方子就是宋明瑜的。

但真正吃一回宋明瑜亲手布置的宴席,感觉还是完全不一样。

太好吃了,他甚至有种冲动,问问他明瑜姐店里还差不差人,他也想来店里当帮工,只要包三餐就好!

当然这话最终没有说出口,他现在带着“流动贩售队”,把酸辣粉可以说是铺开到了南城的大街小巷里。

就连有些不看电视也不看报纸的爷爷奶奶,都知道有家做得很好吃的酸辣粉叫“明瑜”,这离不开他们的努力。

薛绍却还是觉得不够,他甚至想把“明瑜”的牌子带到其他地方去,最好是所有人都知道这个牌子!

他咬一块红烧肉,炖得酥烂的土猪五花肉肥瘦刚好,软糯的口感配上胶原蛋白特有的Q弹,忍不住让他一口气刨一大口饭下肚子。

——今天这个机会太难得了,一定要多吃点!

中秋这么热闹地聚一场,吃完饭,大家三三俩俩地坐在院子里,聊天,赏月亮。

当然也要吃月饼!

特制的云腿小饼,还有玉兔形状的冰皮月饼,加上其他南城常见口味的小月饼,要多好看就有多好看。

“这月饼,外头想买都买不到,这都是沾了明瑜的光了。”林香颇有些调侃,“总厂那些人不知道怎么羡慕咱们。”

“谁叫他们平时不对明瑜好点?”张新民说道,“就有月饼的时候想起人来了。”

说来也是好笑,之前宋明瑜在总厂的风评还两极分化,可眼见着“明瑜”一天天做大,总厂不少人又变成了墙头草。

这回宋明瑜卖月饼礼盒,还有人私底下来问林香和高彦芝两口子,能不能拜托宋明瑜给她们留两盒。

“家里老人小孩吵着要!”

别说高彦芝本身就是暴脾气,张新民又是个不轻易答应事儿的。

就连林香如今也不是个软和包子,一句“可以提前去店里排队”,就轻飘飘地把话顶了回去。

不是喜欢么,那你去排队呀!

不排队,还说什么留两盒,不好意思,“明瑜”的月饼礼盒有的是人抢着要,人家加钱也要买,真不少你那两盒。

至于对方背地里说什么,才没人在意。

之前明瑜被实惠酸辣粉那老男人盯着打价格战,也不见这些人帮明瑜“扎起”啊!

虽然事情过去了许久,但胡同里头这群维护宋明瑜的邻居们还是义愤填膺。

“纪厂长现在风头旺得很,吴书记在厂里说要调□□气,这些人背地里还不是说一套做一套,人心都长歪了。”

之前纪厂长还是二把手的时候,厂里虽然也不是什么都好,但至少对宋明瑜这种做出成绩的职工子弟,还是都说好话的。

高彦芝尤其不能忍耐,竟然有人在她面前叽叽歪歪,说宋明瑜也不过就是蹭了总厂的风头。

她真想把纺织机盖对方头上,不知道当初明瑜去参加小吃比赛,还是吴书记亲自来请的吗!

宋明瑜笑眯眯地把玉兔造型的月饼往两人面前推:“不搭理她们——试试我做的,冰皮月饼!”

冰箱位置有限,最好的自然是留给自家人,冰皮月饼就连港城如今都才刚刚风靡没多久,更别提南城了。

在座的哪个也没吃过,更别说还是玉兔这么可爱的形状,陈念嘉小心翼翼地捧在碗里,都舍不得吃。

一转头,宋言川一口咬掉了兔脑袋:“红豆沙馅儿的!”

这个中秋,胡同里头久违地过了个和和美美,又热热闹闹的节日。

尤其是没过多久,又能迎来国庆这个一年里头仅次于春节的黄金假期,大家心情都十分放松。

然而这高兴劲儿却没能持续多久,胡同里头忽然传来一个不好的消息。

张新民被针织总厂“优化”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