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双更合一(2 / 2)

宋明瑜自己就在这种环境中进入社会滚摸打爬,肖春生的这一招在她看来,既新鲜,也不新鲜。

新鲜是在于,他敢在1985年玩价格战,这人比想象中还要胆大妄为。

不新鲜,那就是这种招数放在几十年后实在不够看。

做生意,尤其是开餐饮店的生意,那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进货、物流、人工房租之类的固定成本、定价甚至是售后,这是一条很缜密的线,调整是整条线都要配合,就像手和脚那样。

拍脑袋直接降价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可是降价之后的成本呢?

三毛钱一碗的肉酱酸辣粉,进货、物流这些环节能压缩到两毛吗?

如果能,那利润一点不要了吗?

如果不能,那品质怎么保证?

不要利润,那店铺迟早关门大吉,无法保证品质,那最后也是关门大吉。

除非又能保证质量,又能保证价格低廉。

比如说雪王,靠的就是从生产到物流全部都自有,自产自销,那就不怕打价格战。

这就不是一个普通的餐饮个体户能做到的了,别说肖春生了,她宋明瑜也做不到。

时代发展没到那一步,物流、技术、产量,首先就把这条路堵死了。

毛小静还懵懵的,不知道她明瑜姐为什么说肖春生这种做法是自寻死路。

“姐,那咱们怎么办?”

她更急切地想要知道,“明瑜”应该怎么办。

她对“明瑜”的感情很深,不仅仅是因为和宋明瑜亲近,更重要的是,她是陪着明瑜姐一起去比赛的那个人。

“明瑜酸辣粉”是她和娟姨守在宋明瑜身边,看着它一点点做起来的。

哪怕到现在为止,毛小静都还负责在总店煮酸辣粉,“明瑜酸辣粉”对她来说,就像是她抱在怀里的小婴儿。

谁要是对这个“婴儿”有恶意,毛小静这个姐姐第一个冲上去要揍人。

“明瑜姐,难道我们也得降价吗?”

“不。”宋明瑜摇摇头,“降价是绝对不行的。”

无数价格战的结果已经很好地表明了,沾上这事儿,就是饮鸩止渴,慢性死亡。

“那——”小毛有些茫然,“不降价的话,我们要怎么把客人留住呢?”

“这个事没你想象中那么严重,小毛。”宋明瑜安抚她:“你记住一点,羊毛是出在羊身上的。”

小毛想了想:“也就是说……这个钱其实不是便宜了,是从其他地方‘偷’出来的?”

“当然。”宋明瑜觉得小毛是真的孺子可教,主动思考也能慢慢想明白,“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和他一起共沉沦。”

这种东西真要打起来,那就是双输的局面,无论谁是赢家,都已经把底子给斗坏了,后面会越来越难做。

她才不陪肖春生发疯呢。

“明瑜”是她的心血,是她安身立命的根本,宋明瑜很爱惜羽毛的。

她的重心还是打算放在品质上。

“明瑜酸辣粉”为什么能稳稳地在南城打下这么好的口碑?

一方面是因为宋明瑜巧妙地抓住了形势,用这个时代很少见的“流动贩售队”来拉人气。

但更重要的一点,也是最核心的一点是,“明瑜”的东西真的很好吃。

宋明瑜在“明瑜酸辣粉”总店开业那天,特地准备了许多份“调查问卷”。

菜品口味、环境、服务……如果客人们有什么想法,或者建议,也都可以写在上面。

这年头还不像是前世,人们早已腻烦了调查问卷,根本不会写。

八十年代,只有大人物才有这个地位,收到问卷的客人们都很兴奋,这就是总店对他们的重视呀!

那些没收到的反而还不高兴,还是店里服务员机灵,赶紧就上报申请,又赶紧去印了一批。

这问卷主观性比较强,宋明瑜只是当做用户市场调查,像是服务、环境这些,都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只有一项,是绝大多数人都给出了满分评价——那就是口味。

提及最多的是,“在摊上吃的,和在店里吃的味道完全一致。”

或者是“图片上和实际做出来的长得差不多,很好。”

肖春生觉得便宜就能胜过一切,他这个想法一开始就是错的。

物美价廉,那也是物美,才谈得上价廉!

宋明瑜心里有数,肖春生搞跳楼价,客流量只会被分走一部分。

但她也不是什么脾气温柔的主。

专心钻研菜品品质是为了对得起顾客,但反击,是作为生意人的最佳选择。

之前,宋明瑜只是觉得做生意讲究一个和气生财,没必要事情做绝。

但肖春生一而再,再而三地挑衅她,宋明瑜感觉自己背上痒痒的,好像又要长刺儿了。

只有千日做贼的,没有千日防贼的,宋明瑜要杀鸡儆猴,肖春生就是这只鸡。

“我说不和他打价格战,但不是什么都不做。”

她交代毛小静,“你明天请杜清姐过来一趟,就说我有一个生意,问问她想不想做。”

价格战有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拖不起,宋明瑜现在就打算好好跟他拖一拖,看他命有多长。

不是喜欢跟她玩商战吗,那就别怪她不讲武德了!

……

杜清当然想要这个机会!

从前,她一直奔波忙碌,什么生意都做。

无论是给人代写家书,过年时帮忙写对联,哪怕帮人家读信这种劳累活儿,杜清也毫不推辞。

常常一天忙碌下来,整个人腰酸背痛,嗓子也哑得不像话,却没能挣到多少钱。

直到她认识了宋明瑜。

一开始,只是一张牌匾,之后慢慢地,杜清接到的工作越来越多。

见证“明瑜”一步步从零成长到现在,杜清站在胡同门口,看着一左一右的两个招牌。

这都是出自她手,她有一种不真实感。

殊不知宋明瑜见到她也有种不真实感。

“杜清姐,你越来越年轻了。”

宋明瑜拉着杜清进小饭馆坐着,“这身衣服现在可流行了,我上回去百货大楼也看见了,不便宜呢。”

杜清却不只是换了新衣服,她甚至还剪起了波波头短发,看上去整个人又精神,又洋气。

“托你的福。”杜清说话还是温温柔柔的,“现在也有不少老板找我做招牌,写菜单,都是冲着‘明瑜’的牌子来的。”

一听说连“明瑜”的老板都特别信任她,单子是一个接一个的来。

“不过你放心,你的事儿,我一定放在最前,不会耽误‘明瑜’这边。”

杜清心里有杆秤,如果不是宋明瑜,她不会过得今天这样自在,“你说的生意是?”

宋明瑜把“明瑜”和肖春生的恩怨大概讲了一下。

“是这样,我不打算和他打价格战,但是我想做一套会员卡和优惠券,想问问杜清姐,你这边能不能做?”

“会员卡,优惠券?”

宋明瑜想出来的反击手段,就是巩固客源,培养客户忠诚度。

就像海X捞,市场上那么多比它便宜,团购只要五六十就能吃一顿双人餐的火锅,它凭什么长盛不衰?

靠的就是客户认可这个品牌,遇事不决,那就海X捞。

在几十年后,品牌、客户,这些都已经是行业说滥了的东西。

然而在八十年代,“会员”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甚至没有听过。

至于会员卡,优惠券这种模式,更是跨时代的大杀器!

国内最早也要到九十年代才会有。

宋明瑜要和杜清合作,自然是要把事情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

“客人来吃饭,当然是想怎么划算怎么来,所以总店这边专门出了一些套餐,无论是一个人、两个人还是一家人,都能找到自己合适的。”

“套餐给人的感觉就是比单点餐品要便宜,所以大家下意识就会觉得,也多不了多少钱,不如点套餐。”

“优惠券和会员卡,也是这么个道理。”

预先购买一份优惠券,优惠券的价格设置为五块钱,也就是十碗酸辣粉的价格。

看似和单点没差别,但用优惠券来店里吃饭,当优惠券最后一碗吃完,可以多送两碗有添头的酸辣粉。

也就是十碗的价格,一共能吃十二碗,这就是折扣。

当然,这只是宋明瑜为了方便杜清理解举的例子,实际上优惠券是可以玩出很多花样的。

比如说消费满四元,就赠送一碗素酸辣粉的优惠券,下次来可以使用。

再比如说,客人单次消费到五元之后,就可以进行大转盘抽奖,然后再把店里的饮品、小吃作为抽奖奖励,最高大奖免单一次。

而那些到店消费累计金额超过三十元的,会被列入“店铺会员”。

会员卡上面有“明瑜”的商标,由杜清来设计、手写顾客的姓名、卡号、发放日期。

最重要的是,要写清楚“会员专享特权”。

比如说“持卡消费九折优惠”,比如说消费累计积分,可以兑换各种小礼品。

还有“会员日”免费赠送甜点一份,会员到店可以专属抽奖一次,会员生日免费布置和庆祝仪式……等等。

优惠券让客户感受到她们用心,实惠。

会员卡门槛高,那就是“被特殊对待”,“被重视”。

总而言之,就是要培养客人们的品牌忠诚度,但是又不会跟直接降价一样,自跌身价。

品牌一旦给客人留下不值钱的印象,后面再想找补回来就难了。

这些营销手段,在前世,早就已经是铺天盖地,宋明瑜甚至都只是挑选了那些营销大战中,最朴实无华的部分。

倒不是因为她对肖春生手下留情,而是太超前,这个时代的硬件条件跟不上。

但即使如此,也已经是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了!

宋明瑜讲得仔细,杜清听得入迷,愣愣怔怔好一会儿,才开口。

“明瑜,你这些东西做出来,这南城的餐饮行业,恐怕要变天了。”

她有一种预感,自己将见证一个新时代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