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麻尾(2 / 2)

奇异乡村 玩子殿下 784 字 3个月前

扶贫工作中,我看到农民用水困难,打井不出水的场景如同电影《老井》。这里属石灰岩地质,地下暗河多,地上不蓄水,用水不便引发一系列问题,如卫生问题。镇干部认为农民懒、不讲卫生,可农民的解释是缺水导致无法搞好卫生。贫困与环境的适应性,在麻尾体现得淋漓尽致,人们习惯了贫困,也习惯了脏污,这让我对人类学中环境与文化的理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参与处理农民的纠纷,如南寨两农民因园边三株小树打架,来找我调解。这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却关乎农民的面子和在当地的地位,处理不好可能酿成大事。而基层政府往往不愿处理这类琐事,因为考核干部更看重政绩,而非处理民众问题的能力和与农民的关系。

在麻尾,我也见证了干部的升迁与应酬。杨书记调去县农业局当局长,全镇干部大庆,晚上去卡拉oK庆祝。新书记江书记调来,同样是干部陪同吃饭庆祝。迎来送往间,工作似乎在吃喝娱乐中推进,而扶贫的实际成效却在这过程中显得有些模糊。

离别与回望

终于,我离开麻尾的日子到了。没有送别,没有鲜花和眼泪,我在火车上读着韩少功的《马桥词典》,觉得麻尾就如同马桥,有着独特的故事和韵味。后来,我参加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班,提交的《贫困问题的人类学研究》论文未被打印,可我并不在意。当看到《扶贫手记》的样书,听着人们的褒奖,我脑海中浮现的仍是麻尾那些艰难而耻辱的日子。

在麻尾的一年,见证了扶贫工作的复杂与艰辛,看到了基层社会的百态。这里的人和事,如同拼图,拼凑出一幅中国基层社会的真实画卷,让我难以忘怀,也让我对这片土地有了更深的眷恋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