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邑国王城,林邑浦,又名「因陀罗补罗」,在一千多年后的世纪更替之年,被列为世界遗产,成为越南的旅游热点。
凡是繁盛城池,必然离不开河流的滋润,林邑浦也是如此。来自长山山脉的河流,从西往东,绵延不绝,灌溉着这座城池,汇流入海,冲积出良好的港湾,为河岸贸易或出海远航提供有利条件,促使此地成为南洋地区重要的港口。
如果历史车轮没有改变轨迹,林邑浦渐渐发展壮大,成为远近闻名的贸易港,热闹繁盛,直至公元一千年,被越南人占领,一时间沉寂下来。
随着季风掀动船帆,引动海船远航,林邑浦在十六世纪重新活跃在贸易航线上,在数百年的沉寂中积蓄力量,这次迸发拥有无比的活力。
在公元一千五百二十七年,后黎朝权臣莫登庸篡位,建立莫氏王朝,但是郑氏与阮氏家族不肯归顺,在南面进行抵抗。然而,携手消灭莫氏王朝后,郑氏与阮氏反目成仇,新一轮的南北战争爆发。
南北对峙期间,阮氏的综合实力弱于郑氏,必须想办法壮大自身,因此充分开发利用港湾,进行贸易,林邑浦凭着地理优势和历史渊源,一跃发展为东南亚举足轻重的贸易港,甚至吸引许多中国商人千里迢迢来此交易。
在十七世纪末,古之林邑浦,又称为“明乡”—大明的明,无数人背负灭国饮恨之痛,遥望故土,试图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一千六百四十四年,随着清军入关,明帝国大势已去,部分反清志士逃亡南洋,穿汉服,说汉话,保持中华的生活习俗,可是随着时间推移,又被阮氏政权颁布明令禁止「明乡人」复返中国,这批人及其后代才越南化,融入当地社会。
但是,先辈们背井离乡的往事铭记在记忆中,昔日的“明乡”,今天的“会安”古镇就有着一座「明乡萃先堂」,供奉初代明乡人的祖先。
不过,如今处于林邑国范氏统治下的林邑浦官民无论如何都无法料到千年后的沧海桑田,只是从城内城外的军队调动闻到战争来临的气息,大多数人脸上却丝毫没有担忧之色。
自从林邑大王子掌权以来,吞并周邻小国势力,劫掠侵袭南交州,国力蒸蒸日上,连立国更早的南洋大国扶南也不得不收起昔日骄傲的姿态,控制蠢蠢欲动的爪子,使得林邑王城远离战火几十年之久。
城外连片军营,从林邑各地抽调的驻军陆续赶到,将门大族也派出兵马助战,如今总兵力突破两万,如果不是要保持对南边扶南国的戒备,所能调集的军队更多。
大战将起的景象!
林邑大臣搵罗夫乘坐马车,打着林邑王的名义检视各部兵马,实则是替大王子看看各家大族的出兵力度,最好能够找出那么几家阳奉阴违的。
借着几个月前的秘密军械事件,林邑大王子范伽名正言顺地处理了一批政敌,使得朝堂对他的反对声下降到几乎于无的份上。同时,抄家搜出的财宝物资,以及从南交州缴获的战利品,大大充实范伽的仓库,完全弥补出征南交州的损耗。
坐在马车上的搵罗夫叹了一口气,即使各家心中有怨,表面功夫却是滴水不露,看来是无法杀鸡儆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