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勤王之路(2 / 2)

永历小朝廷虽然是半死不活的一个政权,但这面子也拉不下来,第一,“秦王\"是一字王,也就是亲王,在明代没有异姓封为亲王的先例;第二,“秦王\"是诸亲王之首;所以永历小朝廷为这个名号争吵不休,结果这件事,拖延了一年多,还是没有结果。

现在永历帝已经成为落水狗了,广州、桂林先后失守,部将要么被战死,要么降清,他现在差不多成为孤家寡人了。

在这个时候,永历帝才破格将封孙可望为亲王,但并不是孙可望希望的\"秦王”,而是\"冀王”,希望得到孙可望的大西军的保护。

郑成功决心南下勤王,可能有一个目的,就是想抢在孙可望之前,迎回永历帝。

此时永历政权下的旧明军事势力,已经基本上已经土崩瓦解。此后,南明只是一个象征,就象永历帝是一个象征一样,来自明朝政府系统的军事力量,已经被清军摧毁殆尽了,剩下来坚持抗战的,都是边缘化、体制外的军事武装,孙可望、李定国的武装来自张献忠的反政府叛军,而郑成功则是继承了郑芝龙半海盗性质的私人武装。

永历帝现在只剩下三个选择:第一,被清军杀死;第二,投奔西南的孙可望、李定国的前大西军;第三,投奔东南的郑成功。

永历帝被清军打得向西逃跑,当然不可能跑到东南,再说,虽然郑成功吞并了郑彩、郑联的军队后,实力一下子膨胀起来,但比起西南孙可望、李定国的实力仍然还显得过于弱小,地盘也过于狭小。所以郑成功南下勤王,大约有迎接永历帝的想法,只要永历帝在郑成功的掌握中,那么东南将成为全国抗清的无可争议的中心,并且可以让郑成功按自己的想法去构想反清的宏伟蓝图。在郑成功准备南下勤王时,他最担忧的是厦门岛的安全,因为厦门岛的防卫力量只有三个镇的兵力,显得太单薄。所以他希望郑鸿逵的军队能协防厦门岛,一旦弃守粤东,厦门岛将成为郑氏抗清活动的最重要的堡垒,不可丢失。

郑鸿逵也意识到揭阳一地,难以长期据守,便答应郑成功,退往厦门岛。

潮阳一带确实危机四伏,曾经归附郑成功并提出占据潮阳的当地土豪黄海如,见清军节节胜利,便秘密与清军平南王尚可喜联系,准备降清,结果东窗事发,事情败露,被郑成功赐死。

1651年正月,郑成功先在南澳岛与郑鸿逵的海军会合。驻守在南澳岛的陈豹认为南下勤王,风险莫测,而厦门岛是郑军抗清根本,也不可丢失,所以请求郑成功返回镇守厦门岛,由他率军南下勤王。郑成功慨然道:“我家世受先帝厚恩,捐躯难报,今有旨调师,虽越山逾海,义当趋赴,岂暇谋及身家?”身为左先锋的施郎对郑成功说:“勤王臣子职分,但郎昨夜一梦,似大不利,乞藩王思之。”看来施郎对勤王这件事非常不看好,他以做梦不利为借口,反对郑成功挥师南下。郑施郎这个人,有计谋,也有胆略,但是桀骜难驯,郑成功对他颇有意见,关于施郎与郑成功矛盾之处,留待后文再言。

郑成功心里明白施郎这个人并不想南下参加勤王作战,由于施郎多谋,也不好跟他撕破脸皮,索性就答应让施郎以休假的名义,追随郑鸿逵的舟师返回厦门,让他把军队交给副将苏茂。

郑鸿逵把部将萧拱宸、沈奇两队人马留给郑成功,随军南下勤王。正月底,郑成功的勤王军在南澳岛扬帆启航,而郑鸿逵则率舰队北上返航厦门,施郎也在北上舰队中。

勤王之路不仅遥远,而有充满凶险。舰队航行在茫茫的海上,海上行军不同于陆上行军,不仅在舰队补给上要求很高,而且还会遇上狂风、暴雨的天气、原来平静的海面会突然间变成狰狞恐怖,海洋如同吞噬一切生灵的恶魔,露出其邪恶的天性,将船只与船员一同吞入庞大无的腹中。

郑成功的海军在经过一段平静的航行后,在二月二十五日傍晚,舰队从白沙湖启航后。此时,大海开始显出其变幻莫测的一面,一场暴风雨不期而至,狂风席卷着豆大的雨滴,横扫过无边的海域,海面上惊涛骇浪,重重地敲击着船舷上的木板,甲板上许多屯放的物品都被巨浪所卷走,船队在风浪中颠簸难行,船体左右摇晃。风雨越来越烈,波浪越来越汹涌,在这种风浪下,强行行驶将导致船毁人亡。郑成功马上下令,全体舰队就近转移到并停泊在盐州港。

舰队中的船只都纷纷驶离危险区,躲入港湾内。但郑成功的座船可能因为体积大,受风浪的影响大的原因,没法驶入海湾,只好顺着风浪漂流而去。在暴风雨的袭击下,在海浪猛烈地冲打下,整艘船摇摇欲倾,随时都有沉船的可能。郑成功仍然体现出其一如既往的镇定与从容,他的神情自若大大鼓舞舵手面对风浪时沉着冷静,尽量顺风而驶,以减缓巨大的冲击力。但是船上的桅杆在狂风的猛烈袭击下,随时都是折断的可能,海浪一阵阵地冲击在甲板上,船仓内的大门都几乎快散架了。

在此危急时刻,郑成功的部将蔡进福、施举各率一艘船前来营救。暴风雨使得营救十分困难,好不容易到了一个名为菜屿的小岛,船终于有了一个可停靠的地方,郑成功的座船已经损坏严重,他转移到了损坏不算严重的蔡进福的船上,有惊无险。

另一艘由施举指挥的船在暴风雨中无法停靠,又被卷入到风浪之中,当时风浪极大,而且天色渐暗,施举根本无法找到可停靠的岛屿,只好将船驶向外洋,漫无目的地在海上漂浮,有几次险些被巨浪所吞没,船上的各种物品都被风浪卷扫到大海上了。到了清晨,暴风雨过去了,海洋上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郑成功很担心施举的船出现意外,因为船中有钱粮册籍,而郑成功的船也因为各种锅灶毁于暴风雨,储备淡水的水柜也被巨浪冲走,在茫茫大海上,根本没办法升火做饭,郑成功与其他将士忍饥挨饿,直到下午,终于找到了其他船只,而施举凭借他多年航船的经验,也脱险归队。

郑成功戎马一生,多次遇险,这些险情有来自自然界的威胁,有刺客的刺杀,更多则是战场上的枪林弹雨。郑成功从小时侯始,他就学会坚强地面对险境,他接受的教育,就是要能忍受一切痛苦,包括身体上的与心理上的,这些出生入死的经历使得他更加坚强,自小开始,他接受的教育就是要,坚忍不拔不仅是一种意志,也是一种领导力。

经过暴风雨洗礼的舰队,又开始踏上新的征途。三月十日,舰队抵达大星所,大星所在现在大亚湾附近,距离香港不远的地方。此时港口内停泊有数十只乌尾船,郑成功命令士兵登陆,上岸砍伐些树木,搬到船上,但是这时清军与当地居地一拥而上,要把这些士兵赶下大海。

郑成功大怒,传令舰队靠岸,在海岸边安营扎寨,夺取停泊在岸边的数十只乌尾船,并且对大星所城发起进攻。

驻守大星所的清军赶紧关闭城门,负隅顽抗,并派人前往惠州求援。

郑成功派部将万礼率三百名士兵在惠州通往大星所的道路险要处埋伏,准备伏击来自惠州的增援清军。万礼原本是诏安一支抗清义军的头目,善于打游击战,独立作战能力强,这个人有心机,有谋略,他派人找来几个当地人,经过盘问,得知在惠州与大星所之间,最险要的一段是经过龙盘岭的路,称为龙盘径,这个地方距离大星所比较远。万礼心里盘算,如果在龙盘径设伏,那么清军援兵一定会没有戒备,这样伏击战才能有奇袭的效果,所以他当机立断,下令即刻赶往龙盘岭,布置伏击阵地。

果不其然,清军援军在行经龙盘岭时,并没有意识到这里有郑军的伏兵,大摇大摆地前进,等到援军过了一半后,万礼发出进攻信号,埋伏的郑军一并杀出,将清军截为两段,并占据有利地形发起猛攻。经过一番激战,清军增援大星所的部队全军覆没。

当胜利的捷报传来时,郑成功大喜,马上下令对大星所城发起总攻,大星所的城防并不坚固,随着大炮的轰鸣声,很快城墙便被轰塌,然后郑军一拥而上,迅速占领城池,全歼城内的清军。

郑成功南下勤王的第一仗打得漂亮。

当所有将士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时,却传来了厦门岛被清军攻破的噩耗,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令所有的人惊呆了。郑成功更是说不出话。这是怎么回事呢?

1秒记住114中文:www.。手机版阅读网址:.

<r 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