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军守将邱缙、林壮猷、金作裕均投入与清军的巷战之中,力战而死,担任同安知县叶翼云等人被俘,拒绝投降,从容赴死。
这次同安保卫战,郑军表现出极为英勇的大无畏精神,令清军伤亡极大,清军主将佟鼐恼羞成怒,下令屠城,致使同安城内屋舍一空,血满沟渠。由于同安距郑成功所驻的铜山岛距离很远,加之清军的封锁,直到八月份,郑成功方才得知同安城被围攻的消息,他大惊失色,当即命令海军返援,可不巧的是,海上狂风巨浪,迫使船队整整花了五天的时间,才抵达金门岛,此时已经传来同安失守、全城遭屠的消息,郑成功在金门岛遥祭英灵,失声痛哭,全体将士,无不动容。
同安陷落后,郑成功将军队带回铜山岛,一部分驻于镇海。铜山岛位于福建的南部,离广东较近,可见此时的郑成功希望与永历政权联合作战,共同推进抗清事业。
可能在这个时间段,施郎、施天福、洪习山、黄廷等闽籍将领从广东投奔到郑成功麾下。
施郎曾追随黄道周入江西,由于他的军事建议得不到黄道周的认同,他便擅自脱队返回福建,在郑芝龙降清后,施郎也随即投降清军,并与其他郑军将领跟随李成栋入广东与南明军队作战。李成栋对这些郑军旧将怀有很深的偏见,除了施郎外,其他郑家旧将如施福、洪习山、黄廷等人,均被李成栋所打压。
在李成栋反清归明、迎回永历帝之后,大力排斥郑军旧将,上书要求将施福、施郎、林习山等福建籍将领遣返回福建。当施郎部经潮州准备返回福建时,占据潮州的李成栋部将郝尚久企图加害施郎,将这支福建军队一网打尽。
施郎得知此事后,急忙率领所部士兵逃到饶平,郝尚久率军追击,施郎且战且退,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突围,终于摆脱郝尚久的追击,施郎的两位从弟都在撤退途中死去,施郎率所部投奔郑成功,郑成功授予他左先锋镇的镇将军职。
郝尚久对郑军旧将的迫害,导致了严重的后果,为日后郑成功与郝尚久兵戎相见,埋下了祸根。
施郎确实是一员非常优秀的将领,他的到来,给郑军带来了军事训练上的革新,他深谙兵法,犹其在海战上他有一套独特的阵法,后来郑军海军中的楼橹、旗帜、伍阵相离之法,多是施郎所创置。
除施郎外,施福、林习山、黄廷等人也陆续返回福建,并投奔到郑成功麾下,这不仅壮大了郑成功的军事力量,更重要的是,使郑军拥有一批富有作战经验的将领与士兵,战斗力得到大大的提升。
郑成功移师铜山岛,可能还有一个目的,这一年福建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郑成功不得不与郑彩联手,组织大批的船只前往广东购买粮食,同时也在铜山附近的诏安募兵征饷。郑成功在诏安征粮饷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诏安人林日灼等人鼓动当地人拒绝交粮饷,武装对抗,结果郑成功不得不动用军队,派甘辉率军镇压林日灼等人的骚乱。
在郑成功陷入粮荒的困境中时,全国的抗清形势再次发生大逆转。
1649年初,南明中兴的希望,三大军事力量金声桓、何腾蛟、李成栋相续败亡,中兴的希望泡沫破灭。
江西在金声桓反清归明后,曾有一度成为全国的抗清中心,金声桓在1648年的三月对江西南部的赣州发动进攻,但是赣州战役却进展缓慢,经过两个多月的围攻,仍然未能攻克赣州。此时清廷以谭泰为征南大将军,大举增兵江西,并开始进攻南昌。金声桓被迫放弃赣州之战,退保南昌,到次年正月,南昌终于被清军攻破,金声桓自杀身亡。
中国人都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但在南明内部,这个浅显的道理一再被争权夺利的官僚们所忽视。在金声恒被围困南昌期间,无论是南方的李成栋还是西面的何腾胶,都没有给予有力的支援。李成栋并不急于救援南昌城,而是在九月份对江西赣州发动进攻,然而这次浩大的攻势却意外地被坚强的赣州守军所遏制,南明军队损失了一万多人,李成栋心灰意冷地返回广州。次年二月,李成栋对赣州发动第二次进攻,赣州的清军采取主动出击的策略,李成栋军大败,而他本人也在渡河过程中意外落水丧命。
几乎与金声桓、李成栋败亡的同时,永历政权下最重要的将领之一何腾蛟意外失手。金声桓与李成栋的相续反正,给了南明的复兴一个难逢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南明军队乘机反扑,占领了湖南绝大部分地区,然而南明内斗的故事却一再重演,致使军队内部一片混乱,清军渔翁得利,济尔哈朗迅速进逼何腾蛟所在的湘潭,当时何腾蛟想召回逃亡的南明军队,手上根本没有军队,因此被清军所俘虏,他拒绝投降,最终被清军处死。
南明复兴的事业,又从高潮跌落低谷。
1秒记住114中文:www.。手机版阅读网址:.
<r 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