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清军开始第二波进攻,第二波骑兵冲锋到郑军方阵前,先拉弓射箭,射如雨下,郑军的第一防御线的士兵,任由敌人射箭,大约这就是铁人兵团吧,反正刀枪不入哩,反倒大喝一声,竟然快速冲向清军的第二波骑兵处,然后以团牌护体,下砍马腿上砍人,清骑兵在郑军这一阵猛砍之下,被杀死颇多。
前二波的骑兵都退了回去,与第三波的骑兵相会合,准备采取密集冲锋的战术,撕破郑军的防线。此时清军的一支步兵,扛着鸟铳、行营炮躲在骑兵的后面,并且开始向郑军放枪发炮,郑军也以鸟铳、行营炮发击,双方你来我往,一时间旷野轰鸣,声震天地。
郑军冒着炮矢,向前冲锋,清军骑兵全部下马打硬仗,只见两队人马刀来刀往,血光四溅,很快山坡上便血流满地,郑军越战越勇,清军抵挡不住,最后拉了马匹,齐奔下山去。这山坡山有很多沟坎,慌乱之中,清军出现严重的自相践踏,步行的士兵被马匹踏死,而骑兵一片混乱,不少人马跌到沟坎中,真是兵败如山倒。
此时还按兵不动的四路清军骑兵,见这一路骑兵吃了败仗,郑军的中军营却岿然不动,管效忠便以一路骑兵约一千余人,牵制郑军其他部队,而率其余三路骑兵共计数千骑,猛冲郑军的中军营。
三路清军骑兵分为两个进攻梯队,第一进攻梯队先发起冲锋,郑成功以精锐的左武卫镇等兵力坚强地顶住清军的猛烈冲击,同时,郑军的火炮、弓矢、火箭等齐发,使得第二梯队不敢以骑兵冲击郑军,而是采用下马步战,这么一来,清军的骑兵没有发挥其优势,冲入郑军的中军营后,郑成功当即变化阵势,郑军平素严格的阵形训练体现出其优势,阵形变化莫测,首尾相应,奋勇直进。清军大乱,战斗成一边倒的格局,管效忠见大势不妙,赶紧下令撤兵,但为时已晚,撤退更加混乱不堪,特别是下山坡时,战马的速度难以控制,速度太快,步行的便被马给撞死或踩死,有些马匹失控,将马背上的骑士晃荡跌落于地上,马上被后面的马匹践踏而死,特别在经过狭窄的地段时,更是乱得一点秩序也没有。
另一路清骑兵见其余几路全部溃败,哪敢恋战,也调转马头鼠窜而逃。郑军乘胜追击,一直追了十里才停止,那些跑得慢的或掉队的,都成为郑军的刀下之鬼了。
这次决战,训练有素的郑军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清军的精锐损失殆尽,伤亡不计其数,仅仅是清军提督管效忠麾下的四千人,生还者只有一百四十人,这里还不包括南京的援军以及其他地方部队,管效忠长叹道:“吾自满洲入中国十七战,未有此死战也。”而郑军的战死人数,居然不到十个人,这简直是奇迹。不仅如此,郑军还缴获了大量的马匹、骆驼、盔甲、弓箭、鸟铳、行营炮等。镇江之役,可以说是郑军起兵以来,最辉煌的一场胜利。
镇江府城的守将高谦与知府戴可进,在镇江城头上观看了这场战斗,两人看得目瞪口呆,郑军威武雄壮,摧锋陷阵,所向披靡,堪称天下最精锐的部队啊。就在两人发呆之际,郑军在重挫管效忠兵团之后,已经兵围镇江城。攻心为上。郑成功一面围城,一边差人给高谦、戴可进送了一封劝降信,这时的镇江城内,已经没有多少守军,精锐部队悉数在城外的银山被歼灭了,这座城怎么能固守呢?两人你看我,我看你,最后一拍案,守是守不住了,投降得了,打开城门,亲自前往银山,向郑成功请降。
郑成功兵不血刃占领镇江城,以周全斌的右武卫镇守卫镇江,郑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进入到镇江城里,当地老百姓多少年没有见到南明的军队了,心里真是激动万分,当看到郑军行伍排列整齐,场面壮观时,百姓间交头接耳,称之为\"天兵”。
江南沦陷多年,要重拾民心,必须要严肃军纪,郑成功再下一道喻令:“城守貴乎嚴肅,寧民必以簡靜。鎮江首先歸順,乃為恢復之始,當十分加意撫字,以為天下榜樣。宜嚴束官兵,日夜住宿窩舖,不許混落城下,擅入民家,致行騷擾。該道不時緝解,有擾民者罪連該統領。其民不准道府差役擾索。該統領須為查察,有病民者即拿啟報,罪連該道。此處騷擾,即四方望風而遁,天下事自爾等壞矣。慎之!慎之!”
镇江战役的完胜,震动长江两岸,镇江附近的各县城,更是望风而降。
六月二十五日,句容县投降。
七月一日,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当时郑军差遣一艘小哨船前往芜湖劝降,但是却走错了路,开进浦江港,小哨船便登了岸,前面来了二百名清军步卒,当时郑军士兵只有八个人,其中四人是骁勇的虎卫镇士兵,这八个人冲向敌军,这两百名清军居然被吓跑了。八个人乘势追击,只追到县城的南门,守城的清军以及县令,赶忙从北门一溜烟逃跑了,县城的老百姓大为高兴,打开城门,迎接这八名郑军士兵进城驻守,可见当时清军已经如同惊弓之鸟。当地老百姓编了一首歌谣唱道:“是虎乎否?八员铁将,惊走满城守虏。”
七月二日,六合县、浦口镇归顺,县官与守将弃城而逃。
七月五日,芜湖县送来降书。郑成功对张煌言说:“蕪湖上游門戶,留都不能旦夕下,則江、楚之援師日至;控扼要害,非公不可。”张煌言慨然率军前往芜湖受降,芜湖在南京的上游地区,张煌言率海军溯流而上,经过南京城,南京清军莫敢出城阻挡,张煌言开始他一生中最伟大的一次远征。
张煌言率部抵达芜湖后,接管芜湖的军政。张煌言文武双全,是继张名振之后的又一名伟大的抗清英雄,他抵达芜湖后,审时度势,兵分四路,一路出溧阳进窥广德,一路占据池州截断长江上流,一路攻克和州以加强采石矶一带的防御,一路入宁国府,进逼徽州。
与张名振一样,张煌言虽然名义上隶属于郑成功,但是实际上他比郑军系统的将领拥有更大的指挥权,对此,郑成功也没有加以限制,这就使得张煌言有机会独当一面,迈向其一生事业的颠峰。
张煌言扯起南明的旗帜,传檄各郡邑,大江南北的潜伏的抗清志士,无不受到极大的鼓舞,纷纷给南明军送粮送款,张煌言兵锋所至,无不望而归附,共计收复四府、三州、二十二县城。
四府是太平府、宁国府、池州府、徽州府。三州是和州、广德、无为。二十二县分别是當塗、蕪湖、繁昌、宣城、寧國、南陵、太平、旌德、涇縣、貴池、銅陵、東流、建德、青陽、石埭、含山、巢縣、舒城、廬江、建平、高淳、溧陽。
与此同时,郑成功紧锣紧鼓地布置南京之战,在先后取得瓜州大捷与镇江大捷之后,南京城已经近在咫尺。
离北伐的成功,仅有一步之遥。
当时整个中国,都将目光集中于了这个曾经是大明旧都、南明故都的虎踞龙盘之城。一场决定中国未来命运的大决战,将在这里上演,这滔滔长江水,又将涌出怎么样的惊涛巨浪呢?
1秒记住114中文:www.。手机版阅读网址:.
<r 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