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少年福松
是到了让本书的主人公登台亮相的时候了。
他现在的名字,还不是后来为世人所熟悉的郑成功,而是郑福松,在他出生之后几年,对父亲几乎没有任何印象。当年郑芝龙参予颜思齐试图颠覆幕府的秘密行动,失败后仓惶逃出日本,此时福松刚刚满月,对人世间的一切都还一无所知,只是饥饿的时候便吸吮母亲的乳汁,在母亲的呵护之下又沉沉睡去。
作为冶剑师翁昱皇的养女,田川氏从小就比其他正常人家的女儿更加吃苦耐劳,更坚强也更独立。丈夫的逃亡对她来说,有如晴天霹雳,作为一名日本女人,家庭、丈夫、孩子是她一生全部的事业,她似乎注定此生坎坷。
在福松眼中,母亲既是慈爱的,也是严厉的,从他开始学会说话始,他既要学会日语,也要学会汉语,母亲有时要跟他说父亲的故事,以免他对自己父亲的光辉生涯没有一丝一毫的了解。
郑芝龙有没有返回去日本平户去看望母子俩呢?可能有。
虽然史料缺少这方面的纪载,但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是田川氏在1629年产下了第二个儿子,这表明在一年前即1628年时,郑芝龙应该曾经返回平户。我们查阅史料,郑芝龙是在1628年的七月被朝廷所招安,那么他前往日本的时间应该是在1628年的上半年。虽然郑芝龙曾经参予企图推翻幕府的行动,但此时的他已经是东亚最大的海商集团的领袖,日本政府应该已经不去追究他当年的行为了。
但是也有另一种说法,称田川氏的第二个儿子并不是郑芝龙的骨肉,这意味着田川氏在平户还曾经有过外遇,似乎有某些理由支持这种说法,比如她的第二个儿子完全是日本人的名字,叫七左卫门,后来在福松与田川氏都先后到了中国,但七左卫门却始终留在日本。
不管事实的真相到底是怎么样,郑成功,即福松,有一个同胞弟弟七左卫门,这点是无可置疑的。
随着福松的年龄的增长,母亲田川氏将他送到武士花房权右卫门那儿进行严格的武士道训练。在日本,任何一个武士的后代都必须从年少时接受这种残酷的训练。
花房权右卫门是郑芝龙在平户的朋友,郑芝龙对日本的剑道也十分喜欢,他经常与日本武士切磋武艺,其中便包括\"二刀流\"的高手花房权右卫门,据说在郑成功在海边出生的那一天,郑芝龙便是正在向日本武士学习\"二刀流\"的刀法。
有一种说法,花房权右卫门传授给小福松的刀法,正是日本最著名的剑客宫本武藏的刀法,宫本武藏与郑芝龙是同一时代的人,出生于1584年,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日本武士从十三岁开始,负剑遍游日本诸岛,挑战各流派的高手,到二十九岁共计十六年的时间里,参加过六十余次决斗,无一败绩,至于花房权右卫门是不是宫本武藏的弟子,这个似乎没有史料的佐证。
武士的训练不仅仅是体能与技艺的训练,同时也是精神的训练。
勇气与意志的训练是必需的课程,在漫长的季冬中,用冷水冲浴以刺激皮肤或者立于飞流而下的瀑流之下,直至克服刺骨的严寒,在深夜独身一人穿过魅影浮动的树林以战胜内心深处对黑暗的深深恐惧,有时要身临刑场让幼小的心灵感受流血的震憾,熟悉死亡才能在握刀面对敌手之时不致于发抖惊慌失措。
对任何一个孩童来说,这种训练都是残酷无情,武士追求的目标,就是在习惯痛苦的过程中,将忍受痛苦变为本能。
正如宫本武藏所说:“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一定要超过别人,这是武士处世之道的基本观点。”从接受武士训练的那一刻始,便要时时刻刻地记住要争强好胜,要超越对手,要向死而生,视荣誉高于生命。
大约从五岁开始,小武士便要接受技击方面的训练,包括柔道、剑术,射箭等科目,道德的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孔子与孟子的教诲是武士的精神来源,这就是仁义与忠诚,不可否认的是,孔子与孟子的道德思想,在武士那里受到了部分的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