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国太子耶律基并未在大月国过多逗留,他的行色匆匆,仿佛一刻也不愿多留,更没有给大月国国王吐尔逊留下任何喘息或思考布局的时间。
他直接以宗主国继承人的高贵身份,向大月国下达了两道不容抗拒的“圣谕”。
第一道圣谕,他要求大月国放弃与邻国大宛国之间的边境争端,将这片争议之地拱手让出,作为宗主国大辽在西域的驻军之地。这一要求,无疑是对大月国主权的严重侵犯,让吐尔逊心中充满了愤慨和无奈。
紧接着,耶律基又抛出了第二道圣谕,他命令大月国征集一万精兵,跟随宗主国辽国东征大明王朝。
这一道圣谕,更是让吐尔逊如遭雷击,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恐惧和绝望。
他很清楚一旦答应了这个要求,大月国将彻底沦为辽国的战争工具,无数将士将葬身异国他乡,而大月国也将因此元气大伤,甚至可能面临灭国的危机。
太子耶律基的这两道圣谕,如同两把悬在大月国国王吐尔逊头上的利剑,随时可能落下,让他和大月国的百万臣民“尸首分家”。面对耶律基的强势威逼,吐尔逊感到毫无办法,他只能强忍着心中的愤怒和恐惧,勉强维持着表面的镇定。
耶律基在完成对大月国的威逼利诱、达成目的之后,并未多做停留,而是马不停蹄地前往大宛国,继续他的征服西域之旅。
当大月国国王吐尔逊率领群臣亲自出城为辽国太子耶律基送行时,耶律基更是以不容置疑的语气对吐尔逊表示,最多只能给他一个月的时间来处理这些事情。
并且耶律基还告诫吐尔逊不要想着玩什么花样,否则整个大月国的臣民都将因为吐尔逊的愚蠢而承受来自大辽铁骑的怒火。
面对耶律基的威胁和恐吓,吐尔逊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悲愤。
他深知自己无力与辽国抗衡,更无法保护自己的国家和臣民免受战火的摧残。
迫于形势的压力,他只得硬着头皮,违心地表示愿意为了宗主国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苦涩和无奈,却也只能如此,才好不容易把耶律基打发走。
当耶律基的身影终于消失在视野中时,大月国国王吐尔逊顿时脸色一变,眼中闪烁着愤怒和决心的光芒,随即下令文武百官立即返回王宫大殿议事。
大月国王宫大殿内,气氛再次变得凝重而紧张。
国王吐尔逊坐在王座上,脸色铁青,目光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和愤怒。
群臣们战战兢兢地站立两旁,静待国王示下。
“哼!”
吐尔逊冷哼一声,打破了沉默:“耶律基这小羊羔子,竟敢如此嚣张,以大辽太子的身份对我大月国指手画脚,下达那所谓的‘圣谕’!他真当我大月国是任人摆布的羔羊吗?”
闻言,相国艾尔迪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国王陛下息怒,耶律基此行显然是有备而来,他仗着辽国的强大势力,意图在西域扩张势力范围;
我大月国虽小,但也有着自己的骄傲和尊严!
臣以为,我们应当谨慎应对,既要保全国家的独立和尊严,又要避免与辽国直接冲突。”
“谨慎应对?”
吐尔逊眉头紧锁,沉声道,“他耶律基给我下了两道圣谕,一是让我大月国放弃与大宛国的边境争端,作为辽国的驻军地;二是要我征集一万精兵跟随辽国东征大明。这哪一条不是要我大月国的命?我们若不从,他辽国铁骑恐怕即刻就会踏平月亮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