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们自然会明白,大周各地的工程停工,他们没有事情做,没有银子赚,都是因为这些儒生乱来导致的。”
“只要百姓知道,是这些生事的儒生,在断绝他们过好日子的希望。”
“那么,根本不需要朝廷要求什么,百姓们会自发地厌恶痛恨这群儒家。”
“百姓一旦对儒家产生了敌视,想加入儒家的人就会直线下降,如此,也让他们没法继续发展壮大了。”
“儒家的力量削弱,我们的教育改革就可以顺利地进行,并且,朝廷还能通过报纸,来引导百姓的思想观念。”
“那些没有入公立学校学习的百姓们,也有了获取时事信息的渠道。”
“这其实也是教育的一种有效补充。”
许墨滔滔不绝地说出报纸的好处,让在场的所有人陷入震惊。
震惊小小的报纸,手笔却极大。
这简直跟儒家向百姓灌输思想的办法,大同小异。
只不过,儒家是通过开办私塾,各种舆论上的宣扬,来扩大影响力,令百姓向往,从而加入儒家。
而许墨的办法,却是用报纸的手段,背靠朝廷这颗大树,让百姓能够随时地了解大周的情况。
许墨摆明了,要在报纸上公布儒家的恶行,公然地叫百姓跟儒家保持距离。
遍布全国的儒生们,绝大多数也是出身贫寒,属于百姓的一分子,因此很容易在百姓中取得共鸣。
他们诋毁朝廷的政策,故意夸大政策中的不足,来鼓动百姓加入儒家。
许墨现在,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还远比儒家光明正大。
清楚许墨的用意后,在场的儒家大臣们,都哭丧着脸,哀痛的跟死了亲人似的。
许墨的设想一旦得逞,百姓们肯定要起劲儿地弄死儒家。
儒家大臣们顿时如坐针毡。
“皇上,不可啊!”
“许墨想要用这么见不得人的手段,来操纵人心,万一他有了异心,那大周必须危险了。”
“请皇上不要答应。”
那些大臣们迫不及待地站出来,开始谏言。
许墨在民间的声望很高,因此,他通过报纸的手段,让百姓们听他的话,这并不是什么难事。
秦霄虽说很不爽这些站队儒家的大臣,但是他们的话也很令人深思。
报纸能够引导百姓的思想,这绝对是一个大利器。
可如果有一天,掉过头来对上了皇权,同样是巨大的隐患。
虽说朝堂中,已经有大批的官员不再支持许墨,但是许墨为首的实干官员,早就分布在了大周各地。
再加上,大周的百姓还有商人,都那么拥护许墨,许墨可以轻而易举的,通过报纸引导百姓,实现他的想法。
哪怕他想造反,都不是难事。
许墨的实力过于强大,必须防患于未然。
许墨却摇了摇头:“皇上倒不用担心这个。”
“报纸上要刊登的信息,必须先让六部拟稿。”
1秒记住114中文:www.。手机版阅读网址:.
<r 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