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书本全部由朝廷制定,民间甚至连私塾也要取消。
不过前九年的学费全免,这对于众多的贫寒学子来说,还是很有诱惑力的。
一些寒门的学子立刻露出雀跃的神情。
秦霄也是激动起来。
这小子,脑瓜儿就是够灵活!
书籍由朝廷统一,就完全防止了学生们的思想,会被那些腐朽的儒家思想毒害。
而且,朝廷办学校,指导学生的学习,可以更有目的性的,培养出对朝廷有用的人才。
九年义务制教学,能让更多贫穷子弟获得学习知识的机会,更是普及了民智。
这个政策,不但对天下百姓有益,更巩固了皇权。
儒家再也不可能跟皇权一较长短了。
这主意太妙了!
秦化宣心里感慨万分,既赞赏又是惊叹。
这么一来,学子们也会安心的学习,不再参加什么暴动了。
就像许墨所说的那样,很多的所谓大儒,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儒学学者。
如果许墨的建议被执行,对大周的读书育人进行改革,大周的将来,绝对会焕发新生。
许墨提出的这个教育体系,是由朝廷来全权的管理。
朝廷比任何人都清楚,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如此,培养出适合国家发展的人才,也能大大的提升国力。
民智开则国强!
大周百姓的整体素质都提高了,国家的总体水平才会跟着水涨船高。
不用说,许墨的提议很快获得了在场读书人们的赞同。
但也有很多拥戴儒学的大臣,却持反对的想法,毕竟,这么做损害了儒家的利益。
在他们看来,儒家有数千年的历史,现在更是一家独大,属于朝廷的官方教材。
这些人还想着,不断地吸收新的血液,把儒家传承下去。
但许墨不但要制定课本,还明文禁止的私塾。
这等于是将儒家排除在了科举之外,挖了儒家的根!
“皇上,臣的建议就是这些,请皇上定夺。”
秦霄还在思考。
他没想到,许墨居然采用刨了儒家的根的办法,把这次的闹事摆平了。
说起来,没有人会反对免费读书的机会吧。
朝廷钦定的学校,教材,谁不想进去好好地学,将来参加科举,好出人头地?
这么下去,天下的读书人自然不会去接触儒家的思想了。
“朕准了!”
“此事,就由户部尚书许墨负责,即刻地办理。”
这个办法好是好,也确实平息了学子们闹事的怨气。
但秦霄跟儒家的矛盾,反而变得更加的剧烈。
这一回,许墨也被牵涉了进去。
不过,许墨完全不在乎这些,等散朝后,就召集相关的六部官员着手进行。
消息一传十,十传百。
那些聚在京城闹事的读书人们,也心里踏实了,赶紧地各回各家。
经过此事,儒家和读书人们,算是划分了开来,读书人实打实的未必就是儒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