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无能为力的现状(2 / 2)

“呼......”辛老爹坐在板凳上埋头抽着水烟,一言不发,辛家的其他人也是埋头不语,只有刚从河边回来的辛家媳妇耐不住话。

“父亲,您倒是说句话啊,小妹最近的变化实在是大,让人心里慌慌的,您听听外面都是怎么议论咱们家的”,王金花说着偷偷的观察辛老爹的神情。

可惜什么也没看出来,悻悻的收回视线,使了眼色给坐在一边的辛老大。

辛老大看到了媳妇的暗示,却不想理她,他有点拿不准怎么开口,最近小妹是变化有点大,可也没有媳妇说的那么夸张,就是不记事而已。

掉水里能捞回来命就不错,再说像这样怪事又不是没有过,隔壁县里的王大财主家的傻儿子王元丰,傻了十几年还不是突然开窍了,大夫也说,这是有过例子的事,说不定过几天就好。

而且小妹走大运进了辛府,差事万万是不能的,大户人家当差再怎么着也比村子里的泥腿子强。

要是等以后小妹说了个好岳家,不就更能帮衬家里,这道理他知道,爹更是知道。

王金花看丈夫不搭理自己,急的一直使眼色,辛老大被她烦的要死,又想着老这么下去也不是个事,就对他爹开口道:

“爹,金花说的话,虽然不好听,可也有道理,老让外面的人议论也不是个事,而且过几天小妹就该回府里去了,总不能不让她去吧,这事怎么都要拿个章程出来。”

王金花见丈夫帮自己说话,紧接着说:“对啊,小妹再怎么说也是个未嫁的闺女,可不能让别人嚼了舌根去”。

辛老爹抬头看了一眼辛老大和他媳妇,放下水烟,对坐在一边垂头不语的辛母说:“孩他娘,你怎么看,毕竟你和静妤亲,你觉得静妤现在这样,应该拿个啥章程来,总不能老把人关起来吧。”

辛母怔怔的回过神来,眼红红的,“我早说过不能听东山上的话,好好的孩子变得怪怪的”。

辛老爹不耐烦的说:“总不能眼看着孩子没了性命吧,这时候说这些干啥,现在是说接下来该拿静妤咋办,再怎么说也是你身上掉下肉,总是和你最亲的。”

“咋办,能咋办,静妤不记得事了,本就够害怕的了,我总不能像那些丧良心的一样,作践自己的孩子吧,”

辛母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以往有过这样的事,有人家的孩子,不知什么原因,头发一夜之间就变白了,亲人都说他是妖怪,给灌了符水,赶出了家,没几天就死在山上。

辛母想到这,不禁想——她的静妤脾气虽然怪了点,可也是她十月怀胎生的,而且她闺女她最是清楚,绝对没有换人,顶多变得好说些疯话,可这也是因为什么都不记得了!

想到这里心头一定,忽略自己心中的不安,就抬头对辛老爹说:

“静妤如今虽然怪了点,可一没有害人,二没有疯癫的,我看挺好得,不记得事,就不记得事吧,总好过人没了强”。

“否极泰来,菩萨让静妤吃了那么大的罪,说不定享福的还在后面呢”,安慰着道。

又对辛老大说:“大郎,你妹妹如今伤了心神,不知事,你要多提点些,你妹妹再有出息,总是要靠着娘家兄弟的”。

“娘,我心里清楚着那,再怎么也不会作践了自家妹子的,你放心吧”说着瞪了一眼还想说些什么的王金花,王金花只能不甘愿的住了嘴。

辛老爹看辛母有了决定,觉得这样也挺好得,本就不是什么大事,农家人连饥饱都还没解决,哪来的闲心想这些没边的事!

要不是老婆子老是觉得闺女变了个人一样,也不至于将她关起来,而且辛静妤快回去当差了,也待好好的给她说说这里面的事,省的出了差错被赶了回来。

毕竟辛府给的月银着实不少,至于外面嚼舌根的妇人,等看到静妤混的好,自然就是另一个样。

辛老爹拿定了主意,神色严肃的说:“既然已经这么决定,这件事就算过去了,以后谁都不能再旧事重提!”又警告的看了王氏一眼。

接着转身对辛大郎说:“大郎,你去把静妤那屋的门开开去,让她出来吃饭。”

辛家人都是在中堂吃饭的,只是之前没解决辛静妤的事,就没让她出来,既然决定好,自然就解了她的门禁。

而这边的辛静妤,还不知道眼前最大的难关,已在辛母的坚持下悄悄的度过,也真是应了那句话“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