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静妤眼前的河流因为是活水的原因,便成为了辛家村日常生活用水的来源,这从河岸两边担水洗菜的众人中,就可以看出来。村里虽然也有井水,但和村前的河水比起来,不仅味道不够甘甜,而且还浑浊,一般没人取用。
辛静妤平常倒没有注意过这个问题,只是在刚来的时候感慨过古代水质的纯净,毕竟她见多了现代的水质污染。
于是,王氏语气骄傲的给她普及,眼前的河水,虽然看着不宽,可是不仅水质纯净甘甜,而且四季长流,仅王氏嫁过来的这么多年,就从未见过它干枯。
而且,听老一辈的人说,在他们小的时候这水就是这样的,所以大家一致认为是河神保佑,每年都要准备丰盛的祭品祭拜河神用于感谢河神。
要知道月有阴晴圆缺,大自然是不断变化的,潮起潮落是不可违背的科学定势,在没有外力手段干扰的情况下,眼前的河水像脱离了科学一样,常年如此川流不息,这样就显得非常神奇!这也是辛家村虽然靠近大山,地理位置比较偏僻,村里没成婚的却比较少的原因。
在古代,由于生活的农耕模式,水是非常重要的,自古以来因为水发生的斗争不在少数,并常常伴随流血受伤,严重者甚至性命不保!
尤其在干旱年间,更能体现辛家村所占的优势,按理来说,辛家村应该生活比较优越才是,可惜成也萧何败萧何。
辛家村虽然占据着优质的水源,但水不会无缘无故的就流出来,它来源于背后层峦叠嶂的山峰,不仅野兽毒虫众多,而且山高势陡,攀爬不易,因此就造成了交通闭塞。这样比较起来,辛家村也就和别的地方持平了。
辛静妤虽然努力让自己洗的快一些,可惜技术不达标,最后还是王氏下手帮忙才洗完。
当她们收拾好了正准备回去时,迎面遇见个熟人,当然这是相对于王氏来说的,辛静妤是不可能认识的。
“尤嫂子,你也来洗衣服啊”王氏热情的招呼着,辛静妤同样上去叫了声“尤嫂子”,就乖乖站在一边装木头,可惜俗话说不想什么来什么,辛静妤在这边装木头,那边尤嫂子却和王氏招呼一声后,就把眼光转到她身上。
“如花看起来是大好了!比之前显得沉稳的多,倒也不枉你爹娘不顾危险的跑到东山去求人”,语气欣慰的道。
辛静妤听了这话,只能上前斟酌着说“嫂子,以往是我不懂事,如今经历磨难才知道爹娘的恩情,后悔万分,只能以后加倍用心侍奉二老!”。
尤氏点点头,“理应如此”。
王氏本来还怕辛静妤应付不来,如今见她应付得体,提着的心才算放下,不过还是赶紧转移话题道:
“尤嫂子,不知我辛三哥在不在,上次上山真是多亏辛三哥带路,才会如此顺利的救回小姑,我们全家都是念着这份恩情的,应当当面好好感谢才是。”
尤氏爽朗的道:“我们两家哪里还用说这些,我夫妻二人受辛大娘帮助良多,如今能帮伯母一点小忙,更是不值一提!你辛三哥去了山上,还没回来,等他回来,我们一定去辛大娘那里探望。”。
“行了,我还等着取水做饭,就不耽搁你们回家了,得空可一定要去家中坐坐”。尤氏看看日头道
“哎,得空一定去”。
等到双方分离,王氏介绍道:“刚刚的尤嫂子是村中猎人辛三哥家的,辛三哥年幼丧母,经常受娘照顾,对娘十分恭敬,这次也是他不顾辛苦的上山领路,可以说多亏了他,小姑才能及时得救,咱们一家是十分感恩的,万万不能失了礼节,小姑这次应答的非常的好!”
说着诧异的看了辛静妤一眼,可能是没想到她会回答的得体。
辛静妤只是不认识人,又不是不知事,礼貌回话还是能做到的。
她这会正在对一个问题十分好奇,从她来到这里开始,几次听人提起东山,如果是大夫,大家就不应该是一副遮遮掩掩的样子,这让她早就想找个人问问,于是就借着这次机会询问道:“不知东山上住的到底是谁?”
王氏没料到辛静妤会问这样的问题,面带难色的道:“东山上还能有什么人,不过是个不出世的大夫而已,小姑如今好了,就不要再提她了”,一副不愿多谈的晦涩模样。
辛静妤见状更觉得山上的人不简单,难道还是个隐士的高人不成,想着就是一阵兴奋,就要接着向下问,王氏却加快脚步,让辛静妤只好把话憋了回来,抓紧衣盆跟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