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有田被俘虏后,在解放军战俘营接受了三天的集中教育。教育结束后,按照解放军对待俘虏的政策,士兵和下级军官,愿意回家的,发给路费回家;愿意留下的,编入解放军的部队。林有田放弃了回家的机会,选择留下,编入了解放军的部队,反戈一击,与国民党军队作战。
解放军占领南京后,林有田所在的部队继续南下,一路打到福建。这时,林有田已经提升为副营长。
新中国成立后,林有田被安排到地方工作。不久,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他又回到部队,奔赴朝鲜战场。入朝第二年,提升为团长。在一次激烈的战争中,林有田身负重伤。战争结束后,林有田转业回到自己的老家潍西县,担任潍西县县长。
在后来的政治运动中,有人揭发林有田曾经在国民党军队当兵,并参加过三次抵抗解放军的战斗。于是,他被开除党籍,撤销职务,判刑三年。刑满释放后,回老家农村务农。
那时,吴三兵的父母也是因为这场运动,被发配回老家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吴三兵也跟着父母开始了他的农村生活。
林有田始终记着吴满福因为掩护他而受伤的事,他觉着这段恩情一定要报,但苦于没法与吴满福联系,只好通过各种渠道打听吴满福的消息。
当县长时,他曾经到吴满福的村庄去打听过,村里的人告诉他,自打吴满福被抓了壮丁,他们一家人就都走了,听说是去了东北,具体在什么地方不知道。林有田刨根问底,村里人对他说,吴满福的家族人丁很旺,后代很多,但就是大多数人都在外闯荡,不在老家。吴满福有一个亲哥哥,也就是吴三兵的爷爷,年龄大了,叶落归根,前几年带着媳妇回来了。据说他有五个孩子,三个大的都有工作没回来,两个小的带回来了,也就是吴三兵姑姑和叔叔。过了两年,这一带闹饥荒,没有粮食吃,吴满福的哥哥嫂子相继去世了。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林有田也就没有再到村里去问寻。
林有田那个村叫林家庄,吴满福那个村叫吴家庄,两个村尽管分属于两个县,但实际上就是隔着一条河,林家庄在河西,吴家庄在河东。尽管就隔着一条河,但两个村说话的口音却明显不同。尽管隔着一条河,但两个村却经常同赶一个集。到了集上,一说话就知道是河东的还是河西的。
林有田在老家务农的那几年,忽然就有了赶集的习惯。到了集上,他也不买许多东西,有时候甚至什么也不买,只是在集上转来转去。他不太说话,但特别注意听,听见有河东的口音,他就会留意,期望从中扑捉到信息。
有一天,林有田赶集的时候,忽然听到一个不一样的声音,既不是河东的口音,又不是河西的口音。林有田循着声音看去,见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正在买菜,个子挺高,面目帅气。他买菜也不讲价,也不看秤,人家说多少钱,就给多少钱。林有田立刻断定,这是刚从城里回来的。
林有田走到那人跟前。问:“伙计,刚从城里回来?”
那人看了看林有田,说声是,随后把菜放进一个筐子里,打算离去。
林有田跟着他,继续问:“回来探亲?”
那人说:“不是,回来改造。”
林有田说:“缘分,我也在改造。”
那人放慢了脚步,显然是来了兴趣,问:“你在哪里改造?”
林有田说:“前几年在监狱,这几年在林家庄。”
那人“哦”了一声,并不感到惊奇。
林有田又问:“你是哪个村的?”
那人说:“吴家庄。”
林有田说:“那就给你打听个事。”
那人说:“我刚回来,村里的人还都不认识,我能知道啥?”
林有田说:“村里的人反倒是不知道,你在外边的人倒是有可能知道的。”
那人疑惑地看着林有田说:“有意思,什么事?”
林有田说:“你知道吴满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