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2 / 2)

形影不相随 潍水一兵 1233 字 5个月前

还有一个女同学,在吴三兵当兵入伍之后,自己到处说是吴三兵的对象。这话很快就传到吴三兵父母那里,连忙写信给吴三兵询问,谁知吴三兵回信说,知道这个名字,不记得她长得什么摸样。吴三兵入伍后第一次回家探亲的时候,还问同村的同学这是怎么回事,那同学告诉他,大概是暗恋吧。吴三兵问,后来呢?同学回答,别人给她提亲,她一概不同意,再后来就疯了。吴三兵听后十分震惊,还想再问,那同学忙把话题岔开了。

还有一个女同学,自毕业后,坚持每年的八月十五和春节去看望吴三兵的父母,每次看望之后,都给吴三兵写封信,寥寥数语,仅说一下老人的情况,绝无半句情话。后来这女同学也结婚生子了,但依然坚持去看望吴三兵的父母,直到有一天她自己生了重病,半年之后不治而逝。

吴三兵和自己和妻子也是同学,与前面说的那三个女同学是同时期的同学。清高而又单纯的吴三兵不知道怎么就和她恋上了,现在回想起来,是不是真正的恋情都很难说。最初当然是他的妻子主动的,她在一个擦肩而过的机会塞给了吴三兵一张纸条,吴三兵本想随手扔掉,但又想看看她写的什么,于是就攥在手里,走到离教室很远的学校围墙下,打开纸条,见那纸条上写了一首诗,不是情诗,而是一首描写景物的诗。看罢,吴三兵便不想扔掉这纸条了,而是想回一首,生怕被这女生认为自己没文采。在吴三兵冥思苦想了两天之后,终于写出了他有生以来的第一首诗,也找了个擦肩而过的机会塞给了那女生。于是,这一来一往的就对诗不断了。

仅这样对诗也就罢了,也就没有后来的麻烦了。后来的麻烦是因为吴三兵当兵之后,妻子很自然的开始给他写信,吴三兵也回信,这一来一往的书信很快就不仅仅是对诗了,而是演变成了情书。谁先发乎其情,也难追查得清楚,但是有一件事是清楚的,那就是“以物定情”是吴三兵在先。仅此一举,便成了妻子永远抓在手里的把柄,导致吴三兵后来即使有机会放弃这段“恋情”也不敢放弃,生怕被一状告到部队丢了前程。那时候的人就是那样“痴情”,痴情得有点傻,有点愚。

现在,吴三兵面对自己的家庭僵局,也只能是自哀自怨,或者用“人生不可能完美”的“醒世恒言”来啊一下自己。在这套房子的问题上,吴三兵料到自己的决定会成为妻子坚持她的意见的又一个理由。

凡事有得有失,此事难周全,吴三兵想。

国庆节前夕,也就是那个女人自杀后一个多月,吴三兵搬进了那套所谓的凶宅。

1秒记住114中文:www.。手机版阅读网址:.

<r 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