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兵七岁夜走坟地买药的事,一直是老家的人们用来证明吴三兵胆大的故事。其实,据吴三兵自己说,那天他之所以穿过坟地去买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为了妈妈,妈妈头疼欲裂的样子让他很着急,当时他只有一个念头,就是用最快的速度把药买回来,根本顾不上去想鬼啊神啊之类的东西。穿过那片坟地的时候,自己也不是不害怕,感觉身后就是有个小鬼跟着。但是,他必须得硬着头皮往前走,于是就闯过去了。
现在,吴三兵面临着一个选择,就是要不要这套房子。那些恐惧的场面总是在他脑海里浮现,说一点也不害怕那是假的。
吴三兵决定去征求他姑姑和他表姐的意见。
吴三兵的姑父出身于旧中国的富户人家,祖上都是读书人,称得上书香门第。姑父从小浏览群书,国学功底十分深厚,还学了一些西学知识,数学物理都懂得一些。家里人原本期望他留洋求学,学成回国,以知识报国。然而,当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也就是解放战争爆发的时候,姑父却瞒着家里参加了解放军!
姑父的文化水平,在当时的解放军部队中,就是相当高的了。所以,他很快就被提升为军官,调到了师机关。
姑父随部队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然后一路南下,一直打到福建。当时,刚刚解放的地方十分缺少干部,不少军官在大军南下的途中,陆续被安排到地方工作。姑父所在的部队驻扎在福州市郊区,做着战斗的准备。有一天,首长找姑父谈话,说打算让他到地方工作,姑父欣然同意。然而,就在这时,抗美援朝战争打响了。
已经准备到地方工作的姑父毅然决定留在部队,首长批准了他的要求。姑父十分高兴,同时他又觉着在过去的军队生涯太平淡,一直在机关,没到一线战场上作战,有点缺憾。姑父想,抗美援朝大概是最后一次机会了,等回到国内,很可能就连抢都摸不到了。于是,他提出了到作战连队的要求,师首长便安排他到某团侦察连当了指导员。
三年抗美援朝,姑父浴火重生!凯旋回国的时候,他心里并没有太多胜利的喜悦。他所在的侦察连,最激烈的一场战斗,打得只剩了12个人,100多人长眠在冰雪之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保家卫国,战胜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作为军人他很自豪。然而,更加强烈的是他对战友的怀念和对家乡的眷恋,以及对战争的厌恶。他不打算在部队干了,想回老家种地或者教书。那时,他已经是团政委了。
姑父向组织上汇报了自己的想法,但是组织上没有完全批准他的要求。首长找他谈话说:“离开部队可以,回老家种地不行,教书也不行。我们国家现在百废待兴,缺人才,缺干部,你各方面都很优秀,不能当逃兵。组织上决定让你到南山市工作,那里离你的老家也近些。”
姑父还想坚持自己的意见,首长说:“我们不唱高调,也不能唱低调,我们实事求是。你想回老家享清福是不可能的,我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历程都走过来了,现在就是让你继续出点力、吃点苦,还有什么不能接受的?”
姑父哑口无言。此后,他被安排到南山市工作,不久又调到省直机关。
吴三兵去找他姑父征求关于房子问题的时候,他的姑父已经是省直机关某局的副局长。
姑父听了吴三兵简要地说了事情的过程,沉思了一会,便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这通见解算得上博古通今,吴三兵猜想姑父大概是瞬间回顾了自己读过的群书,选取了所需要的内容。以下是姑父引经据典的见解:
凶宅是什么?旧时指发生过凶杀、非正常死亡以及闹鬼等现象的房舍。这样的凶宅历史上是有过记载的。唐张鷟在《朝野佥载》卷六中说:“其宅中无人居。问人,云此是公主凶宅,人不敢居。”唐谷神子在《博异志·苏遏》中说:“长安,永乐里,有一凶宅,居者皆破,后无复人住,暂至亦不过宿而卒,遂至废破。”清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说:“蠡县,有凶宅,一耆儒与数客宿其中。夜闻窗外拨剌声,耆儒叱曰:‘邪不干正,妖不胜德,余讲道学三十年,何畏於汝。’”可见,凶宅之说,古来有之。
近百年来,有关“凶宅”是否存在的争论,一直是沸沸扬扬、莫衷一是,存在论者和不存在论者都拿不出让人信服的证据。然而,现实中最令人费解和害怕的是,尽管绝大多数“凶宅”并没有出现过幽灵,但一旦有人住进了这样的屋子里,就会遇到一些不好的事情,甚至是大难临头。比如,被民间公认的世界四大凶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