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香邻说:“‘绿色坟墓’的事我没法解释,但根据壁画上描绘的事件,我相信你确实遇到了你自己的‘幽灵’。”
其余三人在旁听了都颇感震惊。罗大舌头愕然道:“原来已经死了的人是司马灰!”
司马灰奇道:“老子什么时候死过?这么紧要的事我自己怎么不记得了?”
高思扬对胜香邻说:“考古队里也就是你头脑清醒,为什么也会相信鬼怪?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巫楚壁画虽然扑朔迷离,常把一些自然现象超自然化,涉及许多不可理解的古怪传说,但胜香邻到大神农架山区以来,与这些谜团接触得多了,也渐渐摸索到了其中的规律。加之她从事的专业是勘探测绘,又懂些山径水法的来历典故,因此能领悟到楚幽王壁画里的一些神秘内容。她当即将矿灯照在壁上,向司马灰等人说出自己的推测。
这神兽楚载中的壁画,是两千年前的楚幽王命人描绘在此。它以时间为经、事件做纬,如同史诗长卷般壮阔瑰丽。每个场景底部,都有站在巨鲸上的裸身力士擎托。长蛇、大龟、翼鸟,以及各种怪物分布周围。由遂古之初为始,支撑在天地间的八根柱子有两根倒塌,水汽与大气共存一体,到处浓云密布、迷迷蒙蒙,没有明暗之分。后来出现了雷电狂风,暴雨浊流,大雨下了很久,水越聚越多,汇入千川万壑,形成了原始的海洋。那时的神农架是浩瀚不息的大海,水下则有雄伟的高山、深邃的海沟与峡谷,辽阔的海底平原和一些孤立的洋底火山。直到地门大开吸尽了海水,山脉才得以隆起,成了如今群峰逶迤的神农架。
沧海桑田轮换之际,有一座岛屿陷在地裂之间,岛上的史前植物群落还保存着原貌,后有一些头饰怪角、身躯长大的古人,于山中架木为巢,追逐鸟兽,这些人可能就是上古神农氏了。由于地底古岛中多有奇木异兽,人踪也就逐步跟随到此,并发现岛上的洞窟通往更深处,其下有大壑,实为无底之谷。
壑中有山阙如门,即是所谓的“阴山”。它时有时无,鬼怪出没其间,四周尽是漆黑幽暗、不可抵达的去处。古人在一个地方找到了遗骸,这壁画里描绘的遗骸,其实就是一些地脉最深处的矿物。虽然像是人形骷髅,但实际上只是形状轮廓相似的黄金水晶。传至春秋战国时期,始终被尊为圣物。
传说中发现遗骸的地点十分奇特,按照壁画上的描绘,那是许多奇形怪状的圆盘形物体。形状并不十分规则,大小也不相等,其上纹路斑斓。除了铸刻在禹王鼎上的山海图之外,各类的古代文献和地理典籍中对此也毫无记载,显得很是神秘。而岩洞内的巫楚壁画同样是循环成圆,仿佛是一个预示着生死轮回、无始无终的怪圈。
胜香邻推测壁画的循环布局,暗示楚人的生死观。另外,壁画中还提及祭鬼之事古已有之,因为古时候普遍认为:“有生之气,有形之状,造化之始终,阴阳之所变者,谓之生死。”人死之后为鬼,只有多加祭祀,王者才能变龙升天,不至坠入虚无。遗骸正是一件最为重要的祭器。这些情况同考古队掌握的线索基本吻合。
楚幽王丧女后以无数百姓殉葬,每夜噩梦缠身难以成眠,担心会有阴魂从地底逃脱,就想以大批活人祭祀。可巫者占之不吉。于是置重器镇鬼,将洞内岩石凿为楚载巨兽,填塞了通向阴山的洞口,再占,又不吉。楚幽王疑心这具遗骸来自深渊,并非人间之物,也许是留在世上受鬼神所忌,是一切灾祸的根源,便想将它抛下阴山。
据说楚有神龟,活了三千年仍不免一死,可见这世间有生有形之物,到头来总会有个限数。楚幽王同样生而为人,这次还没来得及再让巫者占问吉凶,他便殒身乘龙而去了。
洞口附近的壁画,是楚幽王未能进行的祭鬼过程。一旦揭开铜盒玉匣,使遗骸暴露在外,洞窟里便会阴风四起,涌出愁云惨雾。这时,唯有石函内部可以容人躲藏。壁画里所绘的情形,便是由数十名头戴面具的巫者,把遗骸摆在洞中一个特定的位置,楚载便会将之带到地底。壁画中那些通天神巫分置几处,除了在洞里守护着遗骸的几个人,还有几名巫者站在石函外,一个个都显得惊慌失措。不论其形态如何,雾中都会有个身影与之重叠,还有不少人横尸就地。这壁画似乎是指,在将遗骸运往阴山的途中,如果有人妄图违背王命逃跑,就会惨遭横死。而那阴风鬼雾深处,还有许多妖异飘忽、身体细长的女仙围绕着楚载巨兽,唯独此处最难解释。
司马灰听胜香邻分析得倒是十分合理。壁画中这些佩戴鬼神面具的楚国巫者,大都死在了附近,尸骨早已成了灰土。遗骸则装在铜盒玉匣里两千多年未动,显然是楚幽王死后,巫者们没有遵照王命行事。奈何阴峪海下的洞窟已被填埋,另一条穿过古岛通往山腹的秘径只有楚幽王才知道,因此无路可逃。但这些巫者宁肯死在原地,也不敢带着遗骸去寻找阴山地脉。不过根据这壁画所绘,“任何进到雾中的人,都会遇到自己的亡魂”,到底是怎么回事?莫非真能预先看到自己死后的情形?为什么直到打开铜盒之后才会有雾出现?这是否与遗骸有关?罗大舌头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又是谁对老蛇发出的指令?
众人都想尽快解开这些疑问,可胜香邻在壁画中找到的线索也不多。她现在只能告诉司马灰:“雾里出现的东西,并不是你死后的亡魂,用幽灵形容才比较恰当,或者说那是一个‘灵体’。”
1秒记住114中文:www.。手机版阅读网址:.
<r 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