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文化研究(2 / 2)

古玩行述记 披雪楼主 1046 字 10个月前

“隋涛说这酒三百多块钱一斤呢。”

秋霁白站在工作台前,一边和两个人说着话,一边仔细欣赏着台子上修补装框完毕的四条屏。画是用老凌子修补的,虽然边缘处还能看出一点儿修补的很近,但整体已经非常完整了。尤其是镶嵌在用老檀木改装的木框里,古拙之感尤为突出。

“漂亮!”秋霁白赞叹地说道:“这四君子条屏不知道原本是装在那位皇上、娘娘的房间里,就这韵味和气度,已经把皇家特有的雍容富贵气息展现的淋漓尽致。修补的天衣无缝,这活儿干的漂亮。”

李成海一笑,说道:“从画风和所有的凌子看,应该是清中期的,我倾向是嘉庆、道光两朝的东西。”

沈崇辉点头说道:“从老旧程度看,应该是这两朝的。”

“嗯!”秋霁白点头赞同,说道:“这个具体时代不重要,关键是这画工很值得研究。我看中间有些西方油画焦点透视的关系,说不定这是朗世宁学生画的呢!”

秋霁白开着玩笑说道。

沈崇辉微笑着点点头,说道:“这么说也不是没有道理。我和成海初步看了一下,这些‘贴落"里有不少这样的绘画技法。这样证明了那个时候的皇宫装饰中,就注重了这种透视关系,用这样的一种绘画技法,调整人们的视觉感受,追求一种赏心悦目的效果。”

李成海接着说道:“这种绘画技法在请中晚期的宫廷绘画中很流行。从这一点上分析,朗世宁对中国绘画,尤其是装饰绘画的影响很深远啊!在这四条屏修复过程中,我发现画上所用的颜料很特殊,是用一种含有胶质的颜料画在绢布上的。”

“朗世宁来到中国,先后服务了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位皇帝。尤其是康熙,和喜欢朗世宁的画。不过康熙不喜欢油画,因为年代久了就会变得黑乎乎的,模糊不清。于是郎世宁和其他欧籍画师学习使用胶质颜料在绢上作画的艰难技巧。一笔下去就不能再加第二笔,也不容修改润饰,笔触偶有踌躇,或下笔太重,那幅画就毁了。所以,我在修复的时候,发现这四幅画的每一笔都是一蹴而就,没有任何补笔,太难了。”

听了沈崇辉和李成海的话,秋霁白也频频点头。从两个人的对话中,他也学到了自己不曾掌握的知识。

秋霁白从小就跟着刘爷爷学画。当然了,更多是学习怎么鉴定画。不过,他对绘画的基本技巧还是知道的,但也仅限于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而对于朗世宁这种融入了西方油画风格的绘画技法,他掌握的并不详细。通过李成海的讲解,也是为秋霁白日后鉴定相关的绘画作品有着很大的帮助。

所谓活到老、学到老,这在古董文玩行儿里体现的更加真切。

其实,三个人今晚的这番对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秋霁白这个中国古文化交流中心成立的实际意义。只有在更广泛,更精准地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基础上,才能破解一些无法解读的历史问题,掌握历史发展规律,探寻正确的发展道路。

总之,研究历史就是为了增强人们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