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眉目清秀的李景隆(1 / 2)

一座大殿

看见李景隆的名字出现在天幕上,朱棣表情依旧,咱早就是猜到了,并不惊讶。

下方的朱高煦,眼珠子在不安分地转动,看样子好似在打着什么坏主意。

知子莫若父,对于这个汉王爷的性子,朱棣相当了解。

眼神往上一挑,示意朱瞻基行动。

嗯?

本来无所事事的朱瞻基,接收到朱棣的信号后,两只手不住地在身前摩擦,二叔,你这一生可真是多灾多难。

我感觉这一次,你好像真的什么都没做。

你要怪就怪皇爷爷,千万不能怪我,毕竟我可是你的老师。

一只手在朱高煦的肩膀上拍了拍,朱瞻基笑眯眯地说:“二叔,你在想什么?”

“咱的想法,大侄子你没有知道的必要吧。”朱高煦小声地说道。

脑子中也是在想,这大侄子,未免是管得太宽了。

只见朱瞻基嘴角一弯:“咦,二叔,你刚才是如何称呼我的。”

朱高煦:“.......”

这小兔崽子还有完没完,就只是个称呼,有必要这么斤斤计较?

踮起脚,朱瞻基一把搂住朱高煦的脖颈,一脸的真诚:“这事,我们就说过了。

私下,咱们各论各的,你还是我的二叔。

眼下这种地方,二叔千万不要乱叫,皇爷爷的脾性如何,你是知道的,我这是在担心你。”

朱高煦:“我真是谢谢你。”

勉强露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表情,朱高煦也是纳闷,为什么朱瞻基这小子每次都盯着自己。

老三就站在我的旁边,这家伙都当没看见一样,他奶奶的,要不要这样区别对待。

坐在上方的朱棣,察觉到朱高煦的表情变换,不由得一乐,要治老二这东西,还是大孙有办法。

其他人,他们与大孙相比,都是远远不如。

“汉王爷!”布满茧子的大手摸着下颌,朱棣一字一句地说道。

朱高煦一个激灵,身子站直,快速朝前方看过去,嘴上的动作丝毫不敢闲着:“陛下!”

往往很多时候,从一个称呼就能够以此,看出很多东西。

平常时,朱棣一般都是叫的老二,这猛地一叫汉王爷,令得朱高煦有一种别样的感受。

爹这是动怒了?

可是自己最近,一直都安分守己,并无异样的举动。

哪怕是爹让自己跟朱瞻基这臭小子读书,我当时都还是顺从了,爹如今的状态,又是怎么一回事。

朱棣的目光如电,身子微微前倾:“说说吧,你刚才到底在想些什么?”

顺着朱棣的话,朱高煦仔细地回忆,不一会儿,双手行礼,略带敬意地禀告:“儿臣方才,什么都没想。”

朱棣眉头一皱,眼睛一直留在朱高煦身上,继续开口:“是吗?

再好好地想一想,咱是不会看错的,这与曹国公有关!”

听朱棣提起李景隆三个字,朱高煦这才猛然想起,这糟老头子,好像并没有说错。

顾不得许多,朱高煦说道:“爹,咱只是在想,既然天幕这一次出现的人物是曹国公。

那我们,正好可以让曹国公来这里一趟。

算算时间,爹也是有许长时间,没有见到曹国公了。”

朱棣眼里闪过一抹异色,老二这一回,倒说得倒还不错。

正好是趁着这机会,与李景隆那个家伙,好好地叙叙旧。

一摆手,朱棣便是说:“你说得确实是不错。

的确是该找个时机,与曹国公说说话了,当年要没有他,咱想要取得这天下,还是要多费一番气力。”

递出一个眼神,侍奉在身边的太监立即反应过来,俯身靠近一步。

“去,叫李景隆来这里一趟,速度要快。”

“诺!”

李府

李景隆独自一人坐在书房中,手里拿着一部泛黄的兵书,注意力高度集中。

一阵微风拂过,篇章迎风自动,举止优雅地伸出手,将兵书翻回之前的地方。

“趁着酒意,来阅读这兵书,还别有一番韵味。”

脑子里一一闪过以往的诸多战役,先不论其胜负如何,至少在建文年间,我李景隆还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嗯?

忽然地,李景隆感觉到左眼莫名地跳动,自身的状态也是变得心绪不宁。

这,这情况,莫非是待会儿要发生什么事吗?

“咚咚咚!”

剧烈的敲门声蓦然响起,李景隆立即是站起,平静的脸上发生了变化。

难道说,今时今日,真的是有大事要发生了?

洪武年间

“还真是九江这孩子。”朱元璋只是感叹一句,天幕上呈现出的信息,并未超出他们的意料。

这时候,一个太监小心翼翼地来到朱元璋身边,低下头:“陛下,人已经到了。”

朱元璋一脸的迫不及待,招手道:“快快快,快让九江过来!”

片刻后,一个仪态翩翩、顾盼伟然的男子,踏着步子走进了坤宁宫。

“九江,你来了。”看见李景隆,朱元璋兴奋地说道。

对于李景隆这孩子,朱元璋是真的喜欢,长得又好看,还喜好读兵书,也谦逊有礼。

说不定,称之为大明战神,这之中也是另有隐情。

李景隆此人,并非是个不懂事的家伙,先是施施然地对朱元璋夫妇两人行礼,又向朱标二人问好。

一举一动都表现得很是周到,礼节方面这一块,李景隆简直是让人挑不出毛病。

“不知陛下此次,如此急切地唤微臣前来,所为何事。”前来坤宁宫的路上,李景隆一直在脑海里回忆,自己这段时间的所作所为。

想了半天,以李景隆有限的智力,愣是没有找到原因。

唯一有可能的,就是出现在大明上方的天幕画面,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解释其中的缘由。

“咱这次寻你,其目的很简单,就是想要与你一起看看这天幕。

你也应该看到过,这一次出现在天幕中的人物,就是你。

让你来这坤宁宫一趟,咱认为,还是有那个必要的。”

说完话的朱元璋,时时观察李景隆的反应,惊喜地得出一个结论,这家伙在各方面的表现,都很是令人满意。

和朱标比,自是比不上的,可与朱棣这混小子相比较,不知好了多少倍。

心里有了这番计较,朱元璋缓缓说:

“九江,咱多希望,你是咱的孩子。”

李景隆一愣,慌张地眨了眨眼睛,自己最近什么事也没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