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
万历年间
戚府
笔直站立的戚继光,将天幕里的信息一扫而过,随后缓缓点头,颇为认同地说:
“大明诸多的功臣,沐英无疑是比较特别的一个。
镇守滇南,其功劳之大,鲜少有人能相比。
对大明,极为忠心,不像某个叫门天子。
都成了那般模样,是怎么有脸继续回到国朝的。
还暗暗地等待时机,对自己的亲弟弟下手,抢夺儿子的皇位。
如此行为,可谓是丢尽了太祖、成祖皇帝的脸面。”
越说越气,戚继光到最后更是大骂:“这样的人,到底是怎么登上皇帝之位的。
景泰八年、风调雨顺,这句记载足以说明景泰帝的治理能力。
后人还真是聪明,竟是给朱祁镇这人,安了个叫门天子的名号,倒也算是相当符合了。
以后世子孙的聪明才智,想必一定是会对沐英做出十分恰当的评价。”
洪武年间
沐府
披戴一身盔甲的沐英,眼眶通红,“这,这就是我以后的结局吗?
有生之年使滇南得以安定,令当地的叛乱因素大大减弱,也没有辜负义父当年的嘱托。”
想到朱元璋,沐英心里泛起来一阵苦涩,陛下的晚年,过得是有多么孤独。
作为当今大明天子的养子,沐英跟随在朱元璋身边的时日,也是相当之长。
远比一般人,要更加了解朱元璋的性子。
陛下生处乱世,家中的亲人因为各种灾祸,几乎全都离去,只剩义父一人。
为了在乱世艰难求存,义父做过和尚,也当过所谓的乞丐,放下所有只为得到他人的善意,从而填饱肚子。
直到身边有了马皇后,可能义父才会再次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
谁又能想得到,国朝建立之后,马皇后以及朱标会先后逝去,整座皇宫中,义父的身边可能就没有亲近之人了。
这种晚年孤寂的感受,光是想想,都是觉得心里一凉。
若是有可能,陛下会不会只想要亲人一起,在凤阳耕田放牛。
悠悠地叹了一口气,沐英放下了心中的思绪,想得再多,自己也是没有能力,去改变既定的事实。
自己唯一能做的,就只有一件事,将滇南治理得更好。
唯有如此,陛下才会安心许多。
沐英的瞳孔里,闪烁出希冀的目光,不知我所做的这些事,后世子孙会如何评价,着实让人期待。
【沐英这一位功臣,其能力有多么重要,各位看一下称呼就清楚了。
连大明最稳太子的朱标,都要叫一声大哥,这其中蕴含的意味,可以想见了吧。】
【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那样杀伐果断的人,当沐英离世后,都在恸哭,这这足以得见其心中的地位。】
【以沐英所行之事,对得起大明、对得起这朱家天下。】
【可惜了,朱标和朱雄英都死得太早了,要是他们不发生意外,或许大明天下又会是另一番景象。】
【遍观沐家的后代子孙,他们都从未背叛过大明。
即便是大明到了灭亡边缘,从未想过投降。
沐家的忠心,不负朱家。】
正德年间
朱厚照习惯性地抽起鞭子,正欲往下一挥时,刘谨捂着屁股痛苦地说:“陛,陛下,今天真的不能再打了。
继续打下去,奴婢这条命可就没有了。”
为了少受痛苦,刘谨只得这么说。
陛下就是这般,时不时会有异于常人想法。
每一次,受到伤害的却是自己。
瞟了一眼刘谨的身躯,朱厚照道:“今日,就先不打了。”
“多谢陛下,陛下万福!”
抑制不住心里的冲动,刘谨连连说道,举止十分夸张。
这么长时间过去,陛下终于愿意停下了。
没等刘谨高兴太长时间,朱厚照又是道:“今日一过,明天继续。”
“啊?”刘谨大声叫道,脸上尽是苦涩。
“啊什么,你不愿意?!”朱厚照扬了扬手里的鞭子,厉声道。
心里也是感慨,这用鞭子打人,好像的确有一种别样的乐趣。
奇怪了,这么好玩的的东西,以前怎么就没有发现。
“不,奴婢愿意!”面对上朱厚照这样的皇帝,刘谨哪里敢有抵抗的意图。
若站在面前的是弘治皇帝,倒兴许有那样的可能。
瞥了一眼刘谨,朱厚照望了一眼天幕,继续说:“还是后世子孙说得对。
沐家做的事,没有辜负大明。
而黔宁王对大明的忠心,天地可鉴。”
“近来,朕听到了某些言语,言沐家有背叛大明之心。
有些人,更是说沐家训练的将士,非大明之兵,而是属于沐家的私兵。
他们不听从大明皇帝的旨意,唯有沐家人,才能调遣。”
刘谨立即跪在地上,脸色惨白,“奴婢愿意用自身性命起誓,绝没有这样的流言。”
在朱厚照的支持下,刘谨现如今掌握的权力,还是挺大的。
朝堂内外,不知有了多少个干儿子。
可,刘谨就没有听说过关于沐家的流言,陛下突然说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朱厚照身子前倾,无匹的帝王威严徐徐显露,一双摄人的瞳孔盯着刘谨,一只手有节奏地椅子上轻轻敲打。
每敲打一次,刘谨就愈发地害怕。
来了,又来了。
又是这种状态中的陛下,太可怕了。
“所以,你这奴婢是在质疑朕?”张开口,朱寿一字一句地的说道。
刘谨再度如同拨浪鼓一般,动作迅速地摇头,“不,陛下,给奴婢一百个胆子,也不敢这样做。”
“那就好,以你的脑袋,应该很清楚,用什么样的手段,去处理那些流言。
若朕之后没得到一个满意的结果,哼,朕就会让你与朕养的某些小东西好好地玩玩。”
朱厚照神情没有变换,依旧如先前那样开口。
这,这...
刘谨的脑海中,立即是浮现出了某些不太友好的巨大身影,要到了那地步,估计自己的这身体,很难会保持完整。
只是,陛下真的是要寻找这流言吗?
常年跟随朱厚照身边,刘谨的思维方式,也是有了不小的变换。
按陛下的习惯,应当不会这么单纯。
莫非是?
是了,一定是这样,陛下应该是要借此流言,好好地对对一些文人。
至于用何种手段,这里面的度,自己也相当清楚。
悄然间,刘谨看着朱厚照眼神都变了,果然不愧是陛下,一时没找到合适的机会,就创造机会。
深深地趴在地上,刘谨沉声道:“奴婢遵旨。”
这狗东西,还算聪明。
从刘谨的这语气,朱厚照便是察觉得出,刘谨明白了自己的意图。
换做是其他人,可能就算是清楚,也不愿去对付朝上的文人。
大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