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我儿李治,有明君之姿(1 / 2)

大唐

一处庭院

二凤看着天幕上的信息,不住地摇摇头,

“晋武帝到底是怎么想的,竟会选择立司马衷这样的痴傻之人为皇帝?”

站在二凤身边的小李治,大大的眼睛里,闪烁着光芒,

“阿耶,儿臣有个想法,不知道对不对。”

听到立治这么说,二凤也是来了兴致。

得知李承乾日后会行造反之事后,李世民就把目光,放在了其他的皇子身上。

这一看,还真让他发现了,小李治的在各方面,都要远远高于李承乾。

自己以前怎么就犯了糊涂,选择立李承乾为太子。

默默地培养稚奴,这不好吗?

以稚奴的聪慧,未来是一定能使大唐变得更加强盛。

朕会开创属于大唐的第一个盛世,稚奴也未尝不能。

现如今的大唐,就有了不少的藩属国。

等稚奴登基之后,只怕会更多,说不一定万国来朝的壮观景象,也不是不可能的。

蹲下身子,二凤轻轻地摸了摸李治的小脑阔,流露出和蔼的神态。

这神情,以往的太子李承乾是很难见到的。

“有什么就说什么,这里只有我们两人,你尽管说。”

看着李世民的那副样子,李治也是再度开口,

“我以为,晋武帝其实的发现了司马衷的痴傻。

坚持立司马衷为太子,可能有两个原因。”

嗯?

李世民露出了一丝惊讶,稚奴居然想到了两处。

这份聪慧,其他的皇子可是很难比得上的。

“哪两个原因?”

这时候,李治竖起了一根手指,“第一个原因,可能就是司马衷的身份。

自古以来,不论是什么时期,从来都是嫡长子继承制。

晋武帝的长子夭折之后,自然而然地也该轮到了司马衷。”

听后,李世民眼中含笑,嘴角也是一弯,说得真好啊。

这就是朕想要的太子,而非李承乾那种货色。

“继续说下去,还有一点是什么。”

对此,李治默默地竖起了第二个手指,

“第二个原因,则是司马衷的儿子。

晋武帝认为司马衷的后代很聪明,就算司马衷有点儿痴傻,也有点儿为其作保障。”

直到李治说完了之后,李世民脸上的笑容就没有停下过,不由得在心底暗道,

稚奴,就是朕的麒麟儿。

“稚奴,你说得很对,尤其是第二点。

把希望寄托在孙辈身上。

朕以前,也是有过这样的想法。”

经李世民这么一夸赞,李治含羞挠了挠头,嘿嘿说道,

“我记得在天幕里看到过一句话,好圣孙,可旺三代。

估计晋武帝,就是这样想的。

可惜,司马衷不是个好皇帝,这一点就注定晋朝的命运。”

好圣孙可旺三代!

这句不起眼话语,朕记得是形容大明的上宣德皇帝。

天幕上的画面出现不少,朕早就是忘了这句话。

而,稚奴却能记忆得如此深刻。

完全不遮掩心里的喜悦,李世民双手一举,一把抱住李治。

感受到身体离地,李治没来由地心里一慌,阿耶这是要干嘛。

我什么也没做,阿耶不会是想要把我丢到前面的湖里面吧。

不会的不会的,阿耶应该不是这样的人。

那也说不定?

没等李治继续往下细细想,李世民朗声道,

“我儿李治,有明君之姿!”

大宋

一处房间

远方的阳光照射进入,不偏不倚地落到了摊开的书籍上。

赵光义向上望了望,嘴角往上一弯,轻轻地合上了论语。

“这论语里的学问果然高深,看来赵普并没有欺骗朕。”

满不在乎了一眼天幕上的信息,明知是个傻子,还要让其登基吗?

对于晋武帝的这番举动,赵光义感到很是难以理解。

司马衷是傻子,可司马炎不会是傻子?

难道,就不看出来让司马衷登上皇位。

可以说是百害而一利。

旋即,又是自嘲般地摇摇头,其实自信想想,晋武帝会做出这样的举动,也不是太过奇怪的事。

晋朝是怎么来的,他们司马家心里比

任何人都清楚。

当街弑杀帝王,将君王的威严给践踏得一干二净。

皇帝不是不能死,但,他们绝不能就这样死去。

也是难怪,李密会说出“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你们这晋朝,除了其他可写的地方吗?

甚至于朕都在想,要不是当时情况危急,李密恐怕是连孝都不愿意多写。

“司马,司马?”

赵光义嘴里念叨着这两个词,逐渐眼前一亮,他们这名字取得还真不错。

司马,不就是死妈吗?

“哈哈哈哈!”

大汉

惠帝时期

汉惠帝刘盈眼神痴痴地看着上方的天幕,呢喃自语,

“这晋惠帝,他有没有想过不当这大晋的皇帝。

以司马衷的能力,坐在皇帝的位置上,就是一种折磨。

旁人或许羡慕皇帝拥有的无穷权力,羡慕坐在龙椅上的九五至尊,只须一句话,就能夺走无数人的性命。

可他们有没有想过,皇帝很多时候,也是身不由己。

做的很多事情,都不能随心所欲。

对于能力不足的皇帝来说,每次上朝就是一种煎熬。”

这般说着的时候,汉惠帝刘盈也是情不自禁地想到了自己的经历,

“如果有可能,我宁愿不当这大汉的帝王,哪怕是就此让给其他的弟弟,也绝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