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凡人的感悟,汉家的蛀虫(2 / 2)

老妇应了一声后,拿着一块面饼在那边安安静静的吃了起来,偶尔把目光投向这三个陌生客人,但很快就又会低下头去,就跟寻常农家妇人一样有些怕生,又有些好奇。

杨老头很是健谈,大概是因为家里只有他们两个人,有些冷清,所以抓住这难得的机会便说个不停。

在他的描述中,司马睿他们知道杨老头家里原本还有一个儿子,只是后来投了军没几年,就再也没了踪信,怕是不成了吧……

那空置的房间其实就是他们儿子的,只是家里那么空荡荡的一间房,有的时候别说过去看一眼,就是想想也觉得心里头空落落的难受。

司马睿虽然年纪轻,但他深知这种与亲人分散的苦涩跟悲伤,要知道自己日后可能还有机会重回温县司马家,但这对老夫妻与儿子天人永隔的痛苦才是最为凄惨。

只见那老妇含着面饼欲哭无泪,杨老头则是一口闷酒后喟然长叹,令人见之伤心,闻之感伤。

司马睿心中大起同情,连那眼里都已开始泛着泪,劝慰道:“老丈,莫要伤心,也许您的儿子此时也在某处正想念着你们,只是因为被事务缠身才走不开而已,你们也知道这军里的军纪极重,有些地方的军卒甚至三五年都不见得能回一次家,所以请不要放弃希望。”

杨老头双目微红,勉力笑道:“后生,谢谢你的话,不过我已经活了这么大把岁数,有些事情早已经看透了,是生是死都好,人,总得为活着的人活着,是吧……”

司马睿没想到这杨老头居然能想得如此通彻,虽然只是个农家汉,但话里的意味却是让人发醒,因而心里不由得起了几分敬意。

谁知那马均却是突然发问道:“喂,老头,你儿子是去的哪里当兵,说不定我们还能给你去问问,省得你们俩白白伤心。”

杨老头叹道:“别提了,前几年长安征兵,这傻小子仗着有些气力,就想去谋个出路。谁知后来没多久,那凉州因为羌胡人作乱急需兵源,他们就被派到了那里,之后便没了音讯。哎……那羌胡人打了这么多年,不知道杀了多少人,若是换个地方我还有个念想,可那是凉州……哎……”

那老妇只顾着流泪,不曾说话,但抽泣的声音,反而显得更加悲凉。

然而马钧却似毫无动容,反而继续发问道:“你家离得潼关这么近,你儿子为什么不在这里当兵,偏要舍近求远的去那长安?”

杨老头瞧着马钧这跟自己差不多年纪的老头儿,闷下一口浊酒,没好气的说道:“你知道个啥……这潼关的兵哪里是那么好当的,如果没有个关系人脉,就是你削破了头也进不去,要不然我怎么可能让我那苦命的孩儿去其他地方,最后平白无故的惹出那样的祸事……”

马钧道:“怎么说?”

杨老头回答道:“这潼关是天险,又在腹地,长久以来都没有遭受过什么兵祸,平日里只需屯田渔耕,再加上朝廷的俸禄,这日子可不要太舒服。在这里头的兵都是些读不了书的长安本地子弟,来这里可以谋个出身,最不济也能混个温饱,但是因为那个名额……有限,所以很是抢手。”

马钧笑了笑道:“不就是吃空饷嘛,瞧你说的这么隐晦。”

杨老头面色一改,劝道:“可不敢这么说,要是让人知道了,可是要杀头的。”

没想到这里头还有这样的小九九,这还只是一个潼关,大汉九州多少郡县,港口,关隘,也不知道这样的事情会不会比比皆是,就如同那蛀虫一般将汉家这艘巨船弄得千疮百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