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良细细揣摩着这三个字,只觉得这个名字耳生得很,开口问道:“不知江御史是哪年高中?祖籍何处?”
顾九卿温醇的嗓音传来:“赵知府大清早的急急来这营中寻本王,便是为了跟江御史拉家常?”
赵良赶紧拱手告罪,只说是觉得江御史瞧着眼熟,这才多问一句,他笑道:“说不好,我与江御史还是同乡呢!江老弟是哪年生人?”
江幼瞥了眼赵良,直白道:“江某与赵知府素昧平生,此次来这嘉城更是人生头一遭,想来赵知府怕是认错了人。眼下江某有要事向顾总督禀告,请赵知府回避一二。”
面对直白的“撵人”,赵良神色僵了僵却仍稳稳坐着,笑道:“这抗击海寇一事,也是本府心头大患,不如也一起听听,参详一二?”
江幼冷笑:“机密大事岂能儿戏。赵知府倒是说说,若是这军机泄露了,该找谁追责?!”
赵良没想到,那姓江的这般直白,竟一丝面子都不给自己留,顿时怒火中烧,脸色涨如猪肝,怒道:“江御史此话,莫不是将本府看作泄密之人?”
他的话音刚落,上首传来一道温润男声:“不知道卢总兵在失踪之前,是否也与赵知府知会了军机啊?”
只见顾九卿淡淡的笑着,不过笑意不及眼底,眸光凛然。
这话何其厉害。
竟是隐隐指责卢总兵失踪一事,与赵良有牵扯。
赵良再也坐不住,忙起身磕头为自己辩解,再抬首时,原本紫红的脸色已经化作一片苍白,他恭谨的道了句“下官告辞”之后,又倒退几步,才仓皇离开。
江幼瞧着那掀起的营帐又缓缓落下,才细细的将她在涠雾岛上的见闻,和无名荒岛之事说了清楚。最后总结陈词:“总之这战书我已下了,接下来便等着那起子倭寇前来应战吧。”
顾九卿对两伙海寇之事,早有猜测,因此并未十分意外,他笑道:“即便是你不下这战书,我也早做好与之一战的准备,只是眼下,我有另一事比较在意——”
随后,他细细问了那寨中武器囤积一事。
当初在他拿到那柄倭刀,知道有两伙海寇的时候,心里就隐隐有个疑团:到底是何人在朝廷里替这群倭寇斡旋遮掩,才让其嚣张了这许多年!
如今得知那倭寇的山寨中存着作为东楚军饷的倭刀和弓箭,他更加想要抓住这个勾结倭寇为祸一方百姓的败类!
江幼从袖中掏出一张宽约四指,长约两尺的字条交给顾九卿:“这便是那装武器箱子上的封条。”
顾九卿目光停在猩红色的签章之上——
东楚立国以来,政治和军事便是分别管辖,而与这两项地位相等,同分治国大权的另一支势力,便是由户部司、盐铁司、度支司组成的财政三司。
无论官员俸禄薪水、百姓经商种田税务或军队饷粮,俱为财政开支的一部分。
因此,当顾九卿瞧着那落在倭寇寨子里的倭刀和弓箭箱上封条签章,是如今财政三司的统管者,忠勇侯爷郑镜明时,只觉得毫不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