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啊,我有个想法,咱各家的当家人聚在一起,一起制定个村民公约,官爷们送人来的时候,就明明白白地告诉他们,遵守公约,就能好好地在咱村生活下去,不遵守公约,就立马滚出去。”
村民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觉得苏青婉说的有道理。
五天之后,里正让秦昭帮忙拟了一份公约,宣读给了大家。
除了常见的不能盗窃、不能斗殴、不能抢人财物等,还有一些特别的。
不能溺毙女婴,否则视为杀人。
不能暴力伤害家人,否则要被村里独居老人挑1个月水。
这是苏青婉提出来的,作为给村里带来福气的“仙姑”,她说的话,大家都愿意听,偶尔有几个男人有意见,但很快被赞同之声给淹没了。
10日之后,官爷带着一队灾民来到了莲花村,当着官爷的面,里正宣读了公约。
“都挺清楚了吗?要是想好好在这里生活下去,就听人家里正的,这些都得遵守,忘了就去问!”
“别到时候坏了规矩被赶出来了,方才喊冤枉!”
灾民们频频点头,尽管是在县城,他们也听说过这小小的莲花村里出现了一位仙姑,既有灵丹妙药,还有量产很高的粮食,能够让大家都吃饱肚子,不再忍受饥饿。
要是能在村子里一直住下去,该多好啊。
灾民一共有54户,其中17户为独户,官府给划了两亩地,其余的,则按照各家的人头数量,划了5到20亩不等的地。
虽然村民们嘴巴上说着难听的话,但看着那些面黄肌瘦的灾民们,又动了恻隐之心,想起了前些年的自个儿,还是帮了些忙的。
村里的祠堂是空着的,还有一些老屋子,可以容纳一些人,现在天气不那么冷了,稻草一铺,裹上铺盖卷儿,倒也能将就几天。
但是老这么下去,也不是个办法。
反正现在农耕还没有开始,里正便组织起了一批人,帮那些带孩子、带老人的建了茅草屋,至于独户,基本上都是些壮汉,在祠堂里睡个一年两年的,其实也没啥。
“咱村也不是很富裕,只能帮你们到这里了。”
“谢谢您。”
“谢谢各位。”
“各位都是活菩萨啊。”
茅草屋虽是简单,但起码有了遮风挡雨的地儿,灾民们感动得热泪盈眶的,想起来之前还计划过来这个村子里打劫,悔不当初,恨不得给村里人跪下来道歉。
“这倒没有必要,以后你们就在莲花村里扎根了,其实也没啥。”
小乐乐健康得很,很喜欢在外边晃悠,苏青婉陪着陈慧心在村子里转圈。
灾民们被安排在了西南角,她观察了下,有30余户人家有小孩。
她挺喜欢小孩,原本打算给小孩们发糖吃的,观察之下却发现了些异样。
但最小的孩子,看起来也比三狗大一点,别说小乐乐这么小的婴儿了,连三五岁的小孩子都见不到。
听他们的口音,应该也是一个村子里逃出来的,这是多子多福的年代,这么多人家10多年没有新生儿?这无论如何都不合理。
这事儿不能多想,想多了就很恐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