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一百零八章(1 / 1)

正在打马进宫的郑和因为过于震惊没注意看路,马撞翻了一个小贩的摊子。小贩看着被掀翻的摊子,骂骂咧咧找郑和赔钱。此时的郑和仍一脸懵逼,他机械地掏出一锭银子赔给小贩,恍恍惚惚地牵着马走了,甚至都忘了上马。就连小贩在后面喊他,他也没听见。小贩疑惑地挠了挠头,34这人怎么回事找钱都不要。3434人家一看就知道是个大官,还能在乎这点小钱,给你你就拿着。3434俺看那人好像是前阵子圣上刚封的内官监太监,他经常出入清江督造船厂,俺去清江探亲的时候见过两回。他似乎姓郑,那的人都叫他郑太监。34“他该不会就是天幕说的郑和吧”小贩恍然大悟,又看了一眼郑和离去的方向,“长得确实一表人才,完全看不出是个太监。34洪武时期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大明皇宫。朝臣们恨不得堵住自己的耳朵,这都什么事啊!已知燕王不出意外将是下一任皇帝,现在却给他们听燕王爱女和手下宠宦的二三事,这…这是他们能听的吗后世人也真是的,编排谁不好,偏要编排燕王爱女,大明公主,这不是坏人名声吗将来燕王爱女长成,可怎么选驸马哦!众人眼中闪过一抹同情。朱元璋已经被噎得说不出话来了,公主和太监后世还真敢想!没了子孙根的太监连男人都算不上,也配他大明的公主在怎么着,也不至于落到这地步吧朱元璋气得眼睛都红了,“后世简直将我大明的脸面放在脚底下踩!太过分了!”之前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大闹皇宫、行刺皇帝已经很过分了,没想到后世连他们大明的公主都不放过。岂有此理!他好歹也算他们的祖宗吧朱元璋气得来回踱步,转头看到朱棣更加来气了,“老四,你怎么教的女儿还有那个郑和又是谁34朱棣:34……34朱棣也很无奈啊,他的小女儿现在才七岁。七岁的孩子懂什么至于郑和,他从小净身入燕王府,颇受姚广孝青睐,姚广孝还说日后收他为徒,让他继承衣冠。郑和常年受佛法熏陶,颇有佛性,和您老当年身在佛门六根不净可不一样,他是身在红尘,六根清静,又净过身,怎么可能会流连男女之事。定是后世胡扯。“父皇,儿臣的智明才七岁——”朱棣刚说完就见朱元璋瞪着一双圆眼,大有‘你再说一句试试’的威胁意味。朱棣将到了嘴边的话改成:“儿臣和王妃定会严加管教女儿。”朱元璋冷哼了一声,“你们几个也是,给女儿挑选夫婿的时候上点心。少给后世留下胡编乱造的机会。”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刘彻正在喝一杯用后世的冲泡法冲的茶,味道虽然不如汉朝的煮茶浓郁,但是入口微涩,齿颊留香,回味又有一份甘甜,越品越有味道。关键还提神醒脑,喝了几回后,刘彻再也不想回去喝汉朝的茶汤了。这会,他正悠闲地吹着茶碗中漂浮的茶叶,突然听到郑和是太监,他不以为意地挑了挑眉,这有什么好说的,太监不就是一种官职名称吗直到听到“宫刑”两个字,刘彻才反应过来后世的太监就是受了宫刑的阉人,所以这个郑和是个阉人刘彻像是听到了什么了不得的事,眼睛瞪得老大,他错愕道:“朕没听错吧天幕说郑和是男主34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刘彻忽然觉得手里的茶不香了,连喝茶的心情都没了。他眉头紧皱,越想越气,将手中茶杯重重置在桌案上。后世怎么回事,连阉人都能当主角,却没有他的份!别说心高气傲的刘彻了,就连大臣们都无法接受,之前天幕说的主角要么是王孙公子,要么是名将名臣,他们还能安慰自己是不够格,结果现在来一个阉人这不是说他们连阉人都不如吗众人:“……”aa%¥唐太宗时期李世民有些意外,“郑和居然是宦官明朝的宦官这么厉害的吗”

>东汉末年的十常侍臭名昭著,李世民时常引以为戒,下诏内侍省不设三品官,就是为了防止宦官干政。可惜人死政消,后代子孙没将他的诏令放在心上,提拔宦官重用宦官,导致大唐中后期没少受宦官的折腾。因此李世民对宦官虽不至于深恶痛绝,但确实没什么好感。没想到宦官中竟也有郑和这样的人才,倒是少见。不过公主配宦官,过分了。堂堂一国公主和宦官搅合在一起像什么话【船开了十天后,朱酒酒有点撑不住了。哪怕有万能的淘宝,但是船上条件摆在那里,她一个女孩子还要各种掩人耳目,精神高度紧绷加上船上吃食不好,整个人都瘦了。反正都开船十天了,也不可能倒回去,不如去找郑和抱大腿,呸,去找郑和合作,她出路线帮助他功成名就,他给她提供便利。朱酒酒左思右想觉得这个主意不错。晚上,朱酒酒找了个借口上了郑和的主船。郑和原本就是朱棣身边的太监,跟随朱棣的时间可不短,咸宁公主也是常见到的。郑和看到原本应该在宫中待嫁的咸宁公主出现在他的宝船上,大惊失色。咸宁公主的婚事拖了三年朱棣都没松口,还是坚持要将公主嫁给宋瑛,这节骨眼上她却出现在他的宝船上。郑和可不认为她有得到朱棣的许可,也就是说咸宁公主不仅逃婚、私自离宫,还逃到了他的船上。郑和内心都要崩溃了,他屏退左右,问道:公主意欲何为朱酒酒打量了片刻他所住的房间,果然比她住的下人房好太多了,可以说是天壤之别。于是她说:当然是跟你一起出海。郑和:他一言难尽道:若我没记错,公主此时应该在宫中备嫁。朱酒酒抬眸,直视郑和:谁许的婚约谁嫁去,反正我不嫁。她话落,一步步逼近郑和:你要是想掉头把我送回去,我就告诉父皇是你诱拐我。郑和都懵了:他沉默了好一会儿才道:公主莫不是在开玩笑朱酒酒:你看我像是在开玩笑吗郑和觉得和朱酒酒争论这个话题没有意义,直接道:公主备嫁期间私自离宫,陛下肯定急坏了。臣这就令宝船掉头,送公主回宫。朱酒酒挡在他面前,似笑非笑地说:你当真要送我回去父皇不会相信单凭我一个人就能逃出皇宫的。那你猜猜是谁帮我逃出皇宫郑和闻言心中有种不祥的预感,果然就听到朱酒酒说:你就算送我回去也洗脱不了嫌疑。因为我会告诉父皇,我非你不嫁。你觉得父皇听了会不会怀疑你他一旦怀疑你,你再想出海可就难了。郑和惊恐地看着朱酒酒,好半天才找回自己的声音:公主莫不是忘了,郑和是宦官。朱酒酒:那又怎么样郑和还以为她不懂宦官和正常男人的区别,于是委婉道:公主此话对别的男子来说或许有用,但对臣这样的人来说无用,臣没有这样的能力,陛下也是知道的。朱酒酒倾身上前,两人尽在咫尺,她目光灼灼,语不惊人死不休:谁告诉男女之间只有肉体关系我不在乎这个,甚至还很厌恶,我就喜欢你这样的。郑和从未见过这样的阵仗,被吓得连连后退,但他到底年长朱酒酒许多,见过不少风浪倒也还能端得住:公主,这些话可不能胡说。你是大明公主,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可惜朱酒酒完全不知道适可而止怎么写,她咄咄逼人道:是你问我我才说的,我是在回答你的问题啊。怎么就成胡说了你要不信,我可以发誓,我刚才所言没有一句是假的。】永乐时期刚到宫门口的郑和好悬没从马上摔下去。这什么恐怖故事啊天幕怎么连他一个宦官都不放过郑和突然不想进宫了,宫里一定有狂风暴雨在等着他。可他也是受害人啊,他比咸宁公主大十四岁,说句僭越的话,如果他是个正常男人,都可以当她爹了。怎么可能会和她有什么纠葛。后世胡编乱造连年龄都不考虑的吗郑和想掉头走,可是宫门口的守卫已经看见他了,殷勤地上前给他牵马。郑和一副视死如归的表情,抬步走向皇宫。唉,听到天幕说他,他就应该找个地方躲起来,等天幕说完了再出来的,就不用面对这么尴尬的场面了。皇宫里朱棣也没比郑和好到哪里去,一脸呆滞地望着天幕,都是公主为什么差这么多秦始皇

的公主是父亲的小棉袄,他这个是什么逆女!逃婚不说,竟还公然对宦官示爱,她知不知道嫁给宦官这辈子就毁了啊谁还会想当她的驸马都尉。朱棣抬手捂住脸,心好累。这个女儿除了气他,到底还有什么用啊大秦秦始皇向来对这些没营养的话不感兴趣,难得这回听得津津有味。嗯,别人家的女儿,他家的女儿。还是他家的女儿好,秦始皇眸光柔和了些,看着下首排排坐的一众儿女们心情都好了些。却不知他的儿女们此刻都在想着怎么才能冒头,变成他最心爱的儿子女儿,好给后世提供写作素材。原因是阴嫚太嘚瑟了,她还真根据里的描述把肥皂、香皂做了出来,不仅得了大量的赏赐,积分还蹭蹭往上涨。这段时间走路都飘着的。这也就罢了,父皇还允许她随意借取天幕所增的那些赠品,阴嫚最近在临摹父皇的画像,已经小有所成。把他们羡慕坏了。是他们不想学画吗是他们连那些画都没见过几回,更别说临摹了。于是做父皇最宠爱的儿子女儿成了一众公子公主的目标。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有被呛到的前车之鉴,刘彻不敢在天幕说话的时候做喝茶喝水这些危险的事了,怕被呛死,连茶水都不端了。他悠闲地靠在背椅上,时不时评论两句:“对宦官使美人计这公主脑子不大灵光。”朝臣们:34……34陛下您被天幕打脸的次数还不够多吗后世那些不都是一些唯恐天下不乱的言论吗像这种对宦官使美人计的离谱事还少吗别说公主和宦官了,哪天天幕要是说皇帝和宦官有一腿他们都不觉得奇怪。【看着郑和惊得连话都说不出来,朱酒酒语气缓和了下来:我是认真的,并不是玩笑话。相比做父皇政治联姻的工具,嫁给一个不喜欢的人,我宁愿葬身大海,至少我看过宫墙之外更广阔的天空。但现在我发现有更好的选择,就是你!郑和眉头紧皱,这话太大胆了,根本不像是一个养尊处优的公主能说出来的话,他定定地看着眼前的女子,心里愈发疑惑。r>她真的是咸宁公主吗朱酒酒被他看得浑身发毛,故作镇定道:我在宫中留了线索,若是你想杀我抛尸,想当做没见过我是不可能的!我这段时间已经和好些船手、精兵混熟了,除非你把他们都灭口了,否则他日你返程,我父皇母后一定会查出来。郑和迟疑道:你当真是公主为何与我记忆中的公主差这么多朱酒酒冷笑一声:为了不嫁给宋瑛,我和父皇闹了三年,前阵子还差点一命呜呼,若是没有点变化,我这会已经嫁去宋家,而不是在你的船上。如果你不信,可以看看这个。说罢,朱酒酒拿出一块玉牌。郑和认得那是朱家皇室身份的象征,从上皇家玉牒起就带在身上。也就是说眼前的公主确实是真的……郑和头更疼了,他想掉头把人送回去,可真如她说所的那样,他此番回去确实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以陛下的性子要了他的命都可能,还谈什么出海。毕竟咸宁公主可是陛下和皇后的掌上明珠。良久,郑和开口问道:公主到底想干什么郑和可不相信她废了那么大功夫冒险混入船队只是想和他一起出海。朱酒酒嘴角勾起一抹笑意:我们合作啊,你有精兵,又有炮火武器,我是大明朝的公主,要是把一些小岛屿占下来,那不就是大明朝的疆域吗这叫开疆扩土。我父皇派你出海未尝没有这个意思,只是我哥哥太少了,派哪一个出海他都舍不得,派别人他又不放心,最后就只能交给你这个心腹了。你身后既没有家族势力的羁绊,又没有子女,只能仰仗于他,他当然放心让你出海。但是我不一样,我是大明朝的公主,是朱家人,我再怎么样也不反了老朱家的江山。父皇如果知道你我联手占下这些岛屿,并且在岛上发现一些对大明非常有益处的东西,他不但不会怪罪你我,反而会大加赞许。第一次远航出海的郑和对海上的一切还不熟,他听到这话眉头不由一皱:公主怎么就能肯定海岛上有好东西这些荒岛更多的是没开化的野人,他们茹毛饮血,可能连钻木取火都还不会。>内心则是:美洲啊!去美洲!美洲的好东西不要太多,什么土豆红薯辣椒全在美洲。见郑和不为所动,朱酒酒又道:反正你要是送我回去,绝对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不如合作,共赢的机会很大。

>而且你想过没有,父皇雄才伟略,才有这样格局让你出海。要换了我那短视的皇爷爷,禁海令一下,你还怎么出海我的太子哥哥常年过得拮据,等他上位后可不见得还会让你出海。出海一次所费甚多,我那抠门的太子哥哥看你出海也没找到什么好东西,他肯定会停了这个项目。见过浩瀚无边的大海后,你甘心回到应天府做一个内宫监太监吗】永乐时期朱棣冷哼一声,别以为夸他几句,他就能不计较她威逼利诱郑和。他不屑地嗤笑,34三保忠心耿耿,岂会被你三言两语说动。34说完,还扭头问本人:“对吧,三保”郑和都尴尬得想钻地洞了,他尽量缩小自己的存在感,没想到还是逃不开。郑和沉默地点了点头。他现在除了点头顺着老板还能怎么样,说不知道那不是嫌命长吗洪武时期朱棣本来就坐立不安,现在听到书中他的‘小女儿’贬低老爷子,赞扬他,更是如坐针毡、如芒在背。女儿还小,他现在也没有和宋晟联姻的打算,再说了如果没有靖难之役,他干嘛要为了拉拢宋晟,把两个嫡女都嫁过去这一世有天幕在,朱棣不觉得还有靖难的必要,也就没必要再用女儿联姻。如此书中描述的将来听听也就罢了,又不会成真。眼下最重要的是名正言顺成为太子,其他都是浮云。可是现在他成为太子的路上又多了一块拦路石,他还没坐上太子之位呢,怎么可以贬低他的父皇,然后赞扬他呢。这不是给他制造麻烦吗朱棣瞥了一眼面黑如炭的朱元璋,惴惴不安道:“父皇,冷静啊!这都是后世胡编乱造的,不能当真。”朱元璋冷笑,“呵,朕短视你雄才伟略,有大格局”朱棣跪得十分丝滑,熟练地拍马屁:“父皇英明神武,怎么会短视呢,这都是后世瞎编乱造。”朱椟、朱榈见了捂住嘴偷笑,每回看老四吃瘪他们就高兴。这坑爹的女儿,真是太有趣了。唐太宗时期“海上开疆扩土”李世民眼前一亮,朱棣儿子少,他儿子可不少。派个把儿子出海开疆扩土他一点也不心疼,而且派他们出去开疆扩土,他们就不会只盯着他屁股下的龙椅了。他记得之前天幕赠送的郑和航海路线图就记载了不少岛屿、地盘。要是全占下来,以后还用愁封地和食邑儿子不够他还有女儿,幸好他生的多。李世民来了兴趣,立即吩咐宫人:“快把世界地图和天幕之前赠送的航海路线图取来。”长孙无忌一看李世民笑成那样就知道他打什么主意,不由嘴角抽了抽,二郎你到底记不记得你儿子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