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小晨做事,有他自己的一套风格,有首有尾才是他心中的圆满。他亲自将陈就学带到了长乐宫书房的门口,恭恭敬敬地送上一句:“陛下在里面等候先生多时了。”
说罢,他抬手叩了叩门,一面禀告道:“陈先生来了。”
里面传出的是小春子的声音:“陛下请陈先生进来。”
于是,那门便打开了,孟小晨笑道:“先生请罢”他做了一个“请”的手势,里面就算是龙潭虎穴,他也不能陪着陈就学进去了。
陈就学点点头,回身一拱手道:“多谢公公照应。”随后,他便一整衣襟,大步踏入了房内。
书房里很大很宽阔,几乎到了空阔的地步。陈就学只觉得自己的眼睛不够看,他迅速环视了一眼,看到了那坐在书桌旁的年轻人,他长大了。
陈就学记得,那年他辞官离京的时候,眼前的这位天下之主还只是一个小男孩。如今十多年过去,他已经长大了。
过去,陈就学跪拜他的父亲。如今,他正式匍匐在他的脚下。
“草民参见陛下。”
年轻的天下之主从桌子后面站起来,他快步走到他的面前,亲手将他从地上搀扶起来:“陈先生,快免礼罢。”
倘若是先皇这么做,陈就学只觉得是帝王心术,收买人心的法子。可是眼前的这个年轻人,他眼眸里映出的纯净,叫人无法怀疑这一切不是出于真心。
陈就学自问早就不是年轻的时候了,可是这会儿那颗心在胸膛里还是突突直跳,泵出一腔热血,只烫得他头脑发热,恨不能将这真心双手捧上,交付给眼前的这位年轻的天下之主。
楚皇叫小春子给陈就学设了座,二人相对而坐。这便寒暄起来……
陈就学刚刚踏入这京都,内阁那里就收到了消息。梁弼和景正隅的面上露出了相似的表情,只是梁弼更外露一些,景正隅更含蓄一些。
所有送给楚皇的折子都是由内阁挑出来的,所以也可以这么说,几乎所有楚皇知道的事情,都是内阁想让他知道的事情……包括宁修远辞世这件事。
因此,陈就学为什么而来京都,两人都心知肚明。即便姑苏知府不上奏疏,梁弼和景正隅也知道,楚皇不会再拉宁修远入阁了,他必然会重新选一个人入阁。
只是,他们都没有想到,楚皇心中的人选竟然是早就辞官返乡多年的陈就学。
景正隅与宁修远交好,知道的事情也更多,他稍稍一想就明白了:楚皇还是抬举宁家的。陈就学是陈俣复的学生,是宁修远的师弟。如今更是做了宁思瑶的师父。
他和宁家的渊源不可谓不深远。如今楚皇召他入京,必是要给他官做的,说不定还会力邀他入阁。
景正隅想到这里,不免看了梁弼一眼。如果陈就学真的入了阁,那可就有的瞧了。陈就学辞官多年,听说这几年去了青阳书院坐馆。
他从来都没有站过边,既不是景正隅的人,也不是梁弼的人。想要他变成什么人,那就得各凭本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