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淳耀不为所动,又问道:“难道还要效法徐太史护发自裁吗?”
他说的徐太史是弘光朝詹事府少詹事、翰林院侍读学士徐汧,也是苏州人氏,自谓“以此不屈膝不剃发之身见先帝于地下”,又嘱咐儿子不可出仕异族,“长为农夫以没世可也”,自投虎丘新塘桥下而死,也是一个气节之士。
不想,侯峒曾却愤然而起,怒道:“与其自裁,何不奋义?即使失败,那时再与城同亡,犹为未晚!”
黄淳耀闻言大喜,长揖谢罪道:“淳耀亦有此志!不知银台钧意,故而出言相试,得罪之处,万望银台海涵。”
侯峒曾闻言同样大喜,拉住黄淳耀的双手,使劲握了几握,问道:“不知先生有何打算?”
“如今最重要的是稳定人心!”黄淳耀慷慨说道:“淳耀欲请银台出山,号召士绅乡勇,相与为固守之计!”
“此议甚佳!”侯峒曾欣然应允,随即唤来自己的两个儿子侯玄演和侯玄洁,命他们随黄氏兄弟先行入城,联络士绅,共商守城大计。
黄淳耀、黄渊耀、侯玄演、侯玄洁等四人进城后,以侯峒曾的名义召集士绅第二天开会,可是第二天会还没开,却传来了罗店乡兵大败的消息,
城里本就人心不稳,闻讯更加混乱不堪,有想守的,有想走的,也有想降的,黄淳耀等人自知威望不够,城内无主必乱,急忙让侯玄演修书一封,催促其父火速入城。
闰六月十九日,侯峒曾入城,城里顿时有了主心骨,各种杂音渐渐消失,守城之法很快议定:东门以侯峒曾为主,其子侯元演、侯元洁及邑诸生朱元亮、龚孙玹、金吉士佐之;西门以黄淳耀为主,其弟黄渊耀佐之;南门以秀水教谕龚用图、举人张锡眉为主,邑诸生夏云蛟、唐昌全等佐之;北门还是侯峒曾为主,太学生朱长祚、原任佥事唐咨禹佐之。
又传令东、北二门俱用大石垒断街路,惟西、南二门按时启闭,仍用屋木乱石横塞道路,以遏兵锋。
又定立挨门出丁法,分上中下三等,上户出丁若干,衣粮自备,又出银若干,充做客兵粮饷以及守城头目的灯烛之费;中户出丁若干,衣粮自备;下户止出一丁,分堞而守,每丁给钱日六十文,将城上分为四隅,自某地起至某地止,分别画出图纸,每图择一人为长,日落后,当事者亲自巡历,以稽勤惰。
处分已定,城上竖起大旗一面,上书“嘉定恢剿义师”六个大字——民变后的第七天,嘉定城终于明确打出了“扶明抗清”的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