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太监从外面进来:“江南传来消息,林大人已经在回京城的路上了。荣国府那边好像还不知道消息,可要告诉他们一声?”
提到荣国府,胤祐就皱眉。
荣国公的爵位早没了,只是因为荣国公夫人尚在,他们就赖着不肯换牌匾,这种耍赖行为在京城里也不多见。林如海从盐道到粮道,不出意外权势肯定越来越大,怎么摊上这么个岳家?
“不用,林大人此行算是回京述职,他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不着急,咱们大张旗鼓做什么?寻个机会悄悄告诉福晋就好。”
还没成亲,福晋都叫上了?小太监悄悄抬头看他一眼又连忙低头,心里对这个没过门的福晋更重视几分。
“那等林大人进京的时候,咱们可要派人去接?”
虽说林如海是岳父,但七皇子是君。胤祐犹豫一下:“派长史去接。”
“嗻。爷,八贝勒府也建好了,今儿派人送请帖过来。”
“拿过来吧。”
胤祐虽然封了贝勒,但还没有领职,平时就算有什么事也都是兄弟们间的事。不过他不爱往兄弟们脸上凑,彼此之间保持个兄弟关系就够了,再亲近的没必要。
将为数不多的事情处理完,胤祐并不在府里待着,从贝勒府出来,往外头庄子练骑射去。
没过几天,内务府安排教规矩的嬷嬷就派到荣国府。
嫡福晋的婚仪比侧福晋更繁琐,不说前期各种流程,仅是成亲就要占去三天时间。送嫁妆、娶亲、谢亲,尤其娶亲和谢亲,林茈玉只是听着嬷嬷说就感觉能把自己累死,都不敢想到时候怎么过。
嬷嬷是有经验的:“娶亲那日出门前福晋可以喝两口水,届时从林府出门到贝勒府,再到拜堂,中间过程虽然会耽误些,但抿两口水还使得。”
林茈玉正发愁,没听出话中细节:“从早上便不敢吃喝,只靠两口水撑着。那谢亲呢?可否在轿子上备着吃食?”
进宫的时候不敢吃,出来的时候总能吃了吧?
嬷嬷轻笑暗示:“谢亲要进宫朝拜皇上,不过到底是否朝拜要看皇上的意思。现今宫中无皇后,您只要跟着贝勒爷去咸福宫拜见,想来耽误不了多少时辰。”
宫中没有皇后还算件好事,不然什么事都要先去拜见皇后,现在直接减少一个流程。
林茈玉松口气:“早上谢亲总比晚上好。”
如果晚上进宫,那从早上就不敢吃东西,但如果早上进宫,晚上回来就可以开吃,绝对的好事。
嬷嬷点头:“不错。不过谢亲后您不能回林府,要等九日后归宁。归宁也有时辰限制,要在晚饭前回贝勒府。”
“这个倒无妨,总归……林府?”
林茈玉下意识以为归宁要回荣国府,想着早来早走是好事,总不至于为了归宁再建个大观园。她满脑子都是大观园,后知后觉发现嬷嬷说的一直都是林府。
“嬷嬷,我父亲母亲已经定了要回来?”
“您说哪里话,皇子成亲,林大人和林夫人作为岳家自然是要回京的。不过据闻这次林大人回来是为回京述职,想必停留时间不长。”
管他长不长,能回来就是好事!林茈玉直接起身:“多谢嬷嬷告知。”
等到今日课程结束,嬷嬷回去休息,林茈玉又后知后觉想起来,嬷嬷是内务府派来的,只负责教导规矩,其余的事情并不在她负责范围之内,一个贝勒福晋也还用不着她特意讨好,可她却几次暗示林如海能回京,莫非是有人在后面指使她?
被繁琐规矩累到发昏的脑子实在不太好用,林茈玉晃晃脑袋勉强清醒,将林黛玉叫来,又派人去叫林瑾。
把林瑾叫来一问,才知道林如海竟然在半月前已经出发前往京城。
“不是我不告诉你们,是父亲说不要张扬。原本年后上任前就该回来述职的,但当时没回来,猜想着可能是要推到婚期。如今父亲是二品粮道总督,动静大了难免引人注意,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看两个姐姐脸色不好,林瑾脖子一缩:“其实我正准备告诉你们,前几日刚找了工匠要修咱们林家宅院。二舅舅和琏表哥都不在,父亲怕我一个人手忙脚乱,才说谁都别告诉。”
后面一句话说出来,林茈玉和林黛玉瞬间泄气。
贾赦这个大舅舅是指望不上的,也不敢指望。贾政勉强能指望,但他此时不在京城。贾琏也是勉强能指望,同样不在京城。贾宝玉不用想,底下贾环、贾琮更不用说,外面那么多事,都是林瑾一个人在办。
十二岁在古代算半个大人,但在现代也就是小学刚毕业,责怪他不能事事妥帖,那不是望弟成龙,那是纯属畜生。
林茈玉深呼吸:“算了,知道你在外头不容易,我们也不是要添乱。可有什么事我们能帮上忙?”
“其实也没什么事。婚仪的事大头都是内务府办,我只跟着,咱们家宅院年久失修倒是麻烦点,不过咱家不缺银子,总能赶在大婚前修好,耽误不了你的好事。”
林瑾说得轻松,但他一个人在外头做起来,恐怕心里还是慌。
“真是难为你了。姐姐不能操持自己的婚事,你竟连我也不告诉。再有什么事进来跟我说,好歹还是一家人呢。”林黛玉也是姐姐,看着弟弟小小年纪背负许多不肯说,心疼的眼眶都红了。
“身为兄弟这些事不都是早晚的?等我先用长姐的婚事练练手,将来二姐的婚事仍旧我来办,保证顺遂。”
“那你就不用想了,等二妹成婚时我既是嫂子又是长姐,自然是我来操持,你还是等着你自己娶媳妇的时候再忙吧。”
“我娶媳妇早着呢,到时候你们两个肯定都成亲了,有两位姐姐操持,我就躲懒去。”
质问没问出来,姐妹俩反倒心疼林瑾一把,演绎一场姐弟情深才把话题扯回来。
林瑾正色:“等咱家宅院一休整,事情就瞒不住了,外面的事自有我和父亲,但外祖母怕是想要让你们都在荣国府出嫁,到时候她们若说不通母亲,肯定会来找你们。”
“成亲、出嫁谁不是从自家?嬷嬷既说我是从林家出嫁,想必父亲早有安排,我只管往父亲、母亲身上推。”
林茈玉说完,转头看向林黛玉。她们姐妹两个在荣国府待嫁,如果荣国府和林家都是一派清明,那她们一个从林家出嫁一个从荣国府出嫁是最好的安排,但偏偏荣国府不是。
“看我做什么?若父亲、母亲能进京,我自然也是要在林家出嫁。何况还有两年呢,现在说好了也没用。”
两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谁知道会发生什么变故?
林瑾道:“你们心里有数就好,这几天有内务府的人在我不担心,临出嫁那几天,你们小心些。”
姐弟三个嘀嘀咕咕半晌,林瑾从与凤楼出来,又拜过贾母才到前院去。
好巧不巧,他拜见贾母时,邢夫人、王夫人、薛姨妈、三春、贾宝玉、薛宝琴都在荣庆堂陪贾母说话。
原本林茈玉和林黛玉也是跟着一起陪贾母说话的,但内务府的人来教规矩,她们便不好出来。
王夫人看看贾宝玉,状似不经意提起林瑾:“好些日子不见瑾哥儿,又长高了,他今年也十二了吧?在外头越发有大人的样子。”
“林姑爷是会教导孩子的。”贾母笑眯眯的,表面夸林如海,实际夸贾敏。
“是,林姑爷自是会教导人,琏儿跟着林姑爷也越发出息。不过孩子大了都要安排,宝玉也十五了,我想叫他挪出去。”
果然她不会平白无故夸林瑾,原来心思在这。贾母看过来,笑容不变:“我身边只有这一个嫡亲的孙子,挪出去干什么?等将来成亲再挪出去不迟。”
现在挪出去,王夫人还能还贾宝玉拉进一下感情,将来成了亲隔着媳妇还怎么拉进?她笑容顿一下:“说到这个我正想起来,前两日又有两家来给宝玉说亲。”
“哦?是哪两家?”
“之前傅家的姑娘我可跟老太太说了?还有一家跟傅家一样,都是老爷的门生。另有一家是今年刚中的秀才,读书人家的女儿。”
说到贾宝玉的亲事,三春都起身从后头出去,薛宝琴犹豫一下,也跟着出去。屋里只剩几个长辈和贾宝玉本人。
薛姨妈听着王夫人和贾母说话,面上带笑,心里却忍不住着急。
宝丫头进宫已经一年了,却什么消息都没有,难道没有谋到出路?若是再没消息传出来,连宝玉都要定下人家,之前传了几年的“金玉良缘”就要白费了。
她暗暗攥着手帕,王夫人却和贾母说得高兴:“我瞧着那秀才家的女儿还好,模样虽比不上咱们家姑娘,但也不差。宝玉差不多到了年纪,也该安排一两个知心人伺候。”
贾母侧着身子:“早前我不是给他指了晴雯过去?晴雯伶俐些,你既喜欢秀才家的女儿,等哪日得空带进来给我瞧瞧,便是不成赏她几两银子也好。”
“是,老太太。”王夫人的笑容差点维持不住。
从情感上来说,她不喜欢聪明伶俐的女孩,因为会带坏宝玉,但从理智上来说,她知道读书明理的女孩好,否则也不会看上秀才家的女儿。
那老秀才年过四十,不知道考了几年,但有个小女儿还算勉强够资格服侍宝玉,若能带着宝玉读书,左不过多花几两银子买来。偏偏晴雯是老太太亲自指过去的,打远瞧着就是狐媚样子,早晚料理了她!
心下气不顺,她从荣庆堂出来就匆匆回荣禧堂。
“姐姐留步。”
后头传来薛姨妈的声音,王夫人回头,果然见薛姨妈追来:“怎么了?”
“我能有什么事,还不是为了一双儿女?宝丫头自进了宫就没消息出来,我实在放心不下。咱们大姑娘封了贵人,我想请姐姐帮我寻寻宝丫头。”
提到元春,王夫人立时面上露出几分得色:“这算什么大事,明儿我递个信进去就是。只是宝丫头在宫里一年也没消息,这样耽误下去,怕是要等到二十五出宫。”
这正是薛姨妈最担心的事,她眉头都拧起来:“可不是?使了许多银子将她送进去,却没当上公主伴读,若再耽误年纪可真真是得不偿失。我这心里总是不踏实,不知宫里还有几个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