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青执给沈家家主写了两幅字,一幅是前写的《观沧海》。“日月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样的诗送,是不会出错的。除此外,他还写了一幅大字:“天道酬勤,道酬善,商道酬信。”这幅大字沈家家主是喜欢,又无惧晋王,可挂在书房或者待客的地方。这两幅字他写得很快,没花多少时间,对他来说挣这一百两银子很快。对沈家家主来说,应该也不亏?毕竟沈家家主原本只想一幅字,现在他给了两幅。这两幅字黎青执写得很用,写完他还欣赏了一番。他的左手字,太适合写大气的诗词了,如果他用右手字来写《观沧海》,效果肯定没这么好。等这两幅字晾干,黎青执将折封好,送去绝味斋。时间已经进入十月下旬,这是农历十月,天气已经很冷了。常瞻不用担给张巡抚送的菜会因为天热坏掉,也就开始变着法子做一些新鲜吃食,很少送绝味斋的卤味。这天,他学着黎青执,专门给张巡抚做了饺子。于是,张巡抚打开食盒,就看到了整整齐齐排列着的三十个生饺子。今天这送来的吃食,煮一下才能吃。张巡抚让李管家拿着饺子去煮,发现二层放着酱菜辣椒酱,而最下面,照旧是黎青执给他的东西。里面有一封黎青执的信,写了黎青执打算开学堂的事情,此外,还有两幅让他转交给沈家家主的字。看完黎青执写的那两幅字,张巡抚都有马上写信给黎青执,让黎青执也给他写两幅的冲动了。写完《逃荒录》《治水策》后,黎青执的字又好了一些。看完信后,张巡抚直接将信烧了。黎青执的文稿他都留着,但书信看过就烧,免被看到,猜出黎青执的身份。另一边,李管家带着饺子去了厨房。他刚进厨房,一个雇来没多久的下,就开始跟他打听张巡抚的事情。得刚才李管家去找张巡抚,是因为绝味斋送了今日份的菜肴过来,这一脸失望。他来张府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什么消息都没有打听出来。好吧,也不是完全没打听出什么消息来——张巡抚近来,跟沈家走得很近……这天下午,他就见张巡抚又找来腹,让腹往沈家送东西。那沈家是吕庆喜的走狗,也不道张巡抚跟他们在密谋什么!这偷偷往外传消息。李管家将一切都看在里,叹了口气。如今这府里,真的是什么都有!幸好张大身边,是有几个腹的。沈家最近挺热闹。前沈家的船队去京城,都是沈家管事带队的。有时候沈家少爷会跟着,但沈少爷往往是默默地跟在沈家的管事身边学习。这次却不同……已经很久不出门的沈老爷,打算亲自去京城!他甚至还会带着沈夫一!整个沈家都忙碌来,他们多准备了一艘船,然后一箱箱的东西,全往那船上搬。省城的码头上,们看到这一幕,啧啧称奇。@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这沈家家主出个门,带的东西真多!”“那可不,沈家多有钱,沈老爷出门能不多带点东西?”“这你们还就想错了,沈老爷一个出门,从不会带这么多东西,这次他多准备一艘船,还抬上去这么多箱子,是因为沈夫也会跟着去。”“原来是这样?听说沈老爷对沈夫特别好。”“能不好吗?沈夫可是杜家的!家里有在京城做大官。”……沈夫其实是杜永宁的堂姑,但跟杜家不怎么来往。这些议论着,却不道这一个个箱子,里面装的并不是沈夫的东西,而是沈家书坊刚刚装订好的《逃荒录》。沈夫喜爱字画,但对别的不太在意。省城一些有钱家的夫,一身衣服穿出门一次就不会穿,头上的首饰永远是新的,但沈夫懒得穿复杂的衣服,也不喜欢戴首
饰。对吃什么也不太在意,能吃饱就行,但看到好的字画,会千方百计想将买回家。这次去京城,不打算带带自己收藏的字画,带的行李也就非常少。沈老爷多安排一艘船,主是为了放茕独散的书。沈家。沈夫一大早来,就拿出茕独散写的《逃荒录》,欣赏来。这书是看过的,前看的时候,只是感叹了一番老百姓的不容易,这次看……能从一些细节中,看到茕独散的情。茕独散看似非常冷静,但他写书时,情绪其实是有波动的。但他的情绪波动不怎么能看出来,他这文章,还一气呵成完全不出错……也不道那是个怎么样的……在旁边站了许久,都没换来沈夫一个神的沈老爷:“……”他那么大一个,在他夫里还没有一幅字吸引!都说茕独散不慕名利……希望他永远不出现在前!不然……长得丑点也可!沈老爷这么想着,有从外面进来:“老爷,张巡抚差给你送了东西过来。”“张巡抚给我送了东西?”沈老爷有些吃惊,很快又恍然。前张巡抚说没有东西请他捎带,就是说说的吧?这不,瞅着他的船队出发了,张巡抚马上就送了东西过来。只是……张巡抚送来的这信,为什么不封口?沈老爷伸手去接那封信,他身边的沈夫猛然身,抢在他前面接过那信封,从中抽出两张折的纸:“快给我看看!”沈夫将那两张纸打开,就看到了两幅字。这两幅字显然是茕独散精书写,那字比手上的《逃荒录》书稿上的字更好。沈夫虽然拿了一百两银子请茕独散帮忙写字,但其实没有抱太大希望。甚至有点担,怕茕独散嫌弃沈家是商户,不愿意给写。嫁入沈家后,就有前的手帕交话里话外嫌弃。还有娘家杜家,他们一边拿沈家的钱,一边看不沈家。没想到茕独散竟然写了,还给写了两幅!“一百两银子,就得了茕独散两幅字!这次赚大了!”沈夫很激动。觉得茕独散这两幅字,价值远超百两。“这是怎么回事?”沈老爷问。沈夫也不隐瞒,将自己打着丈夫的旗号做的事情说了。得茕独散专门给自己写了两幅字,沈老爷也有些惊喜。这茕独散,可是皇上都夸过的!但看自己夫这么喜欢茕独散的字……沈老爷忍不住嘟哝:“他对黄物,还挺在乎。”他一开始为茕独散是张巡抚,因此给了千字十两银子的高价,结果这每天都写八千字给他。现在他夫,更是用一百两银子,就买来两幅字。茕独散一点不清高,跟他想象中不一样。沈夫道:“难道你不在乎黄物?你是不在乎,还做什么生意?茕独散是个道间疾苦的,他想银子,说不定是为了百姓。”沈老爷哼哼了两声,有些不高兴。而这个时候,黎青执准备好了给常端的东西,送去吴川的船上。其中包括辣椒,还有其他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这里面他送的东西很少,大部分是常瞻准备的,其中还包括常翠的一些涂鸦。等送过东西,黎青执就去了新学堂那边。他的学堂已经建得差不多了。一开始他是不打算给学校建围墙的,但因为现在有钱了……黎青执让加盖了围墙。他们家自己住的地方有围墙,学校也有个围墙,可免去一些不必的打扰。大齐建了房子后普遍不装修,里面摆上桌椅,就能上课了,黎青执看了一圈,回到金叶绣坊的时候好是傍晚,常端已经做好晚饭。最近天冷,常端每天都会做一个汤汤水水热乎乎的菜,今天他做的是排骨汤。猪排骨熬汤,放进去青菜、豆腐、
笋干、木耳类,热腾腾一大盆端上桌,立刻就让食欲大开。几个孩子舀了汤拌饭吃,拿了排骨啃,黎青执则在自己面前放了一碟辣椒油,豆腐什么的,他辣椒油里蘸一下吃。当然热腾腾的汤,他也喝了好几碗。“这日子过得也太美了。”黎老根“吧唧吧唧”地吃东西,姿态极其不雅观。幸好几个孩子都不学他。黎青执他们吃的是猪排骨炖的汤,女工们吃的也差不多。买回来的猪肉肥肉熬猪油,然后油渣瘦肉、豆腐、青菜一煮了一锅,每个都能连汤带水分到一大勺,吃完身体都暖了。庙前村的女工们,都吃得很开。“我娘前几天来看我,说我完全像个城里了。”“我那些表姐妹可羡慕我,可惜们不是庙前村的,没机会来这边。”“顿顿吃肉,我今年高了好多!”……说着说着,们免不了聊等下金小叶们认字的事情。“没想到我还有学认字的一天,也不道我能不能学会。”“我也担我学不会,听说学认字可难了。”“难也学,我想后当掌柜!”……庙前村这些姑娘,有些已经到了出嫁年纪。们是还在家里,现在肯定已经开始家,或者干脆已经出嫁。但们来了金叶绣坊做工。最初,们父母就是想让家里少一张吃饭的嘴,想让们学一门手艺。但瞅着们从头到脚大变样,还能拿回家一些钱……们的父母变了想法,不着急让们出嫁了。有些父母,还让们金小叶给们做的衣服拿回家给们嫂子穿,或者金小叶给们准备的生活用品拿回家给们兄弟用。好在金小叶说过不许们绣坊给们的东西拿回家给别用,加上们平日里都不回村……们前,最多也就是金小叶给们的零花钱拿去补贴家里。对这事儿,金小叶倒是没拦着,不说别的,就说金猫儿……金猫儿的家时常吃不饱,难道还能不让金猫儿攒的几百文钱给爹娘?金小叶唯一能做的,也就是多定点规定,免得这些女孩儿被家里压榨。吃过饭,就到了金小叶前跟女工们说过的,学认字学算数的时间。黎青执金小叶讨论过后,最终决定让金小叶给这些女孩儿上课,黎青执在旁边看着。而启蒙课本,黎青执简单写了一些,确定好用的话,他会用绝味斋那边的印刷工具多印刷一些,将来给学堂里的学生用。金小叶给金叶绣坊的上课,直接选在了院子里。现在天还没有彻底黑,但屋里已经有点暗了,在院子里上课是最合适的。金小叶在庙前村的女工面前挺有威信,当看到金小叶拿出一块贴了纸的木板、一支毛笔一根竹竿出来,这些女工襟危坐。而金小叶,在纸上写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十”,又写上对应的阿拉伯数字,先这些女孩子数字计算。大齐是没有阿拉伯数字的,但们不考科举,也就随便学了。金小叶给女工们上课前有点担,怕自己不好,但上了一会儿就习惯了。不好又怎么样?想怎么就怎么!站在讲台上的金小叶看来神采奕奕,整个都像是在发光。黎青执看着,忍不住笑来。接下来的时间里,金小叶每天都给庙前村的女工上课,而黎青执放出风声,说他的学堂招几个识字的先生。黎青执不求这些先生的学问有多好,普普通通就行,毕竟他们的,是一些完全没有基础的。但他求这些先生灵活一些,思想开放一些,他们必须是可接受新事物的。@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还是那句话,他想培养的,并不是参加科举的才。按照他的想法,他的学堂里出来的天赋一般的学生,将来会成为绝味斋、金叶绣坊,或者他建立的其他产业里的管事。而里面有天赋的,可成为他的左膀右臂,
帮他发展势力。他打算慢慢他记忆里的东西拿出来,潜移默化地改变大齐百姓的生活思想,等过个几十上百年,兴许就会出现一场革命,大齐推翻。而他建立的势力,会在这个过程中保护好他的家。黎青执这么想着,开始编写课本。@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他一直觉得大齐的繁体字很麻烦,很想推出简体字。但现在时机不成熟,他的学生是学了简体字看不懂繁体字也麻烦。所黎青执用的还是繁体字,但他在自己的课本里,加入了标点符号。现代的孩子从小接触各种文字,学认字的时候会简单很多,但这个时代的不同。大齐的百姓从小生活在一个没有什么文字的界里,突然让他们学认字,其实是有点困难的。是这时候给他们一本密密麻麻全是字的书……他们肯定会觉得晕头转向学不进去,加上标点,排版的时候多留点空,应该会好很多。甚至可加入一些图画……前印刷《沉冤录》的时候,黎青执了解过这时候的印刷术,他觉得可雕刻一些合适大小的图画,排版的时候插入进去。至于怎么雕刻……这种雕刻都反着来,按理找专业员来雕,但这对他来说不是难事。黎青执打算买点合适的木头回来自己雕刻,就当是休闲娱乐。就在黎青执忙着各种杂事的时候,沈家的船队从省城出发,前往京城。这个船队中途在崇城县的新码头停靠了一会儿,吴川加入后,就一路往北。沈家船队北上的速度,一直不快。这次沈家家主沈家夫跟着船队一走,所有都为船队的速度会更慢。然而事实恰恰反……沈家家主天天催着船队快些走,路上几乎不停下休息,一副恨不得马上就赶到京城的样子。吴川他们这些跟着一走的商,都有些不习惯。好不容易停靠在一个码头上,因为补充物资还可歇一晚上,吴川等都激动了。他们找了个澡堂洗澡,一边洗一边疑惑。“这次进京怎么这么赶?”“就算晚出发了几天,也不用这样?”“我想找个地方休息休息歇个脚都不成。”……大家抱怨了很久,这时,一个年纪不小,初一直没说话的商道:“你们这就不道了……沈家家主一直都是这样的。”“还有这事?”吴川问。这个商摸了一自己花的胡须:“他年轻的时候时常亲自带着商队跑京城,每次都紧赶慢赶催着船队快些走……当时都说他是急着回家陪夫,但现在看来,是他本性如此——这次沈夫跟着一走,他比前还着急!”沈家家主真是个急性子,带着沈夫赶路还走这么快,他就不怕沈夫不适应?听说那是个娇气的大家小姐!来……这一路他们都没见过沈夫,沈夫该不会是不舒服,因而一直在船舱里躺着吧?众感叹了一番,洗过澡后,就回到船上休息。二天天还没亮,他们又继续赶路。十一月中旬,他们的船队终于赶到了京城。如果沈家家主没跟着……按照往的速度,他们就算早五天出门,这时候都还没到京城!这一路……走得真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