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潜航也不知道游了多远,毕竟四周尽是亘古不变的黑暗,直到零依据磁性体感应的强度确定自己已经进入北冰洋冰盖周围以后才决定上浮。浮出水面,零呼吸了一口久违的空气,应该是透心凉的,就是内置反应堆的哥斯拉感觉不出来罢了。望向天空,除了繁星闪耀,并没有明显的极光。
“那就去极光带中心等吧。”零并没有灰心,毕竟现在太阳活动和地磁都很平稳,看见极光的概率并不高。
爬上冰川,冒着呼啸的极地西风,在磁性体的指引下零再度前行,在广袤的冰原与夜空之间,宛如一位朝圣者。
终于零到了观赏极光的理想位置,北纬69度附近。席地而坐,零仰头望天,静静地等着极光出现。有心兽,天不负,像晨光曙色般出现,极光如期赴约,轻盈地飘荡在天空中,流光四溢而璀璨壮丽,如孔雀开屏,蝶翼飞舞般灵动。
星河欲转千帆舞,零心中冒出这么一句词。虽不是原词的心境和环境,却也十分应景。看着这样的景色,放空了自我,零都有些痴了,明明对极光的形成机理在了解不过,竟然觉得北极光神秘起来。
果然,感性上的感知和理性上的认知是两个东西,情感加工的记忆和客观记录的数据完全不同,零心满意足地感慨道。
又过了一段时间,极光间歇性消失了,不过对零来说已经足够了,摆一摆尾巴,零掉头原路返回,这次旅途可谓完美地满足了他的上层需求。然而,众所周知,现实中完美是不存在的。仿佛零和这个世界犯冲一样,就在零走到冰盖边缘时,一道强光扫来,零下意识地向着光源看去,然后是大眼对小眼,再然后就是对面的大呼小叫和零的加速逃窜。
比来时更加谨慎和迅速,零心无旁骛,以令人迷惑的路径七拐八拐回到了阿杜诺亚。
坐在拉顿蛋旁,零第一次感觉到了危机感,对面是人类,虽然不清楚有没有拍到他的照片,但之前余光一瞥间他已经看出那是艘国际科考船,以科学家的素质有人拍照的概率要高得多,所以他暴露的风险也增加了。不过尽管这里已经必然会被关注搜查到,被发现的时间应该会很长,谁让北极海域都那么大,而人类又会花多少精力也未可知。但为了规避风险,零决定在有对人类的自卫能力前不再出海,在生存这类基础需求面前一切让路。
零并不后悔,他避开了海军,如他所料也避开了游客,科考队纯粹是不可抗力因素。相较于此,对智慧生物的了解更加深刻了才是他最关心的,对美的向往之心作为智慧生物自我实现的上层需求之一,亲自了解对他建立完美的梦的世界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毕竟,在他的梦的世界中基础的缺陷性需求很容易满足,这类上层追求才是最复杂而难以模拟满足的。亲自经历并加以共情可以极大地实现虚拟化。就这样,将他的感受准确的记录到第二脑域以后,零闭上了眼睛。
另一边,如零所料,的确有一名科学家慌忙间拍到了零,而且是他标志性背鳍和长尾巴的那一面。但科考队将之上报以后,却并没有引起多大波澜,一来受光线和技术的因素影响照片质量不行,二来也没有太大的利益价值,简单地在北冰洋搜索一下就不了了之了,连白令海峡都没到。看起来零应该可以再安稳一段时间,长到可以发出完整的原子吐息都没问题,然而时间来到1985年,猪队友的出现让零的战略缓冲时间大大缩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