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天的打扫,村容村貌确实干净整洁了不少。接下来,就是保持环境卫生,引导村民们养成不乱扔垃圾的习惯。
卫生打扫只是小小的部分,但是个引子,村民们起码对卫生这一事不再是排斥和反感了。
就好像一个人邋遢惯了,突然让他变得干净卫生,他不但不领情,反而认为多此一举,打乱了他平静的生活节奏。但一旦适应了这种环境,感受到了舒心和畅意,便成为了生活中的一部分。
真是好的习惯终身受益,坏的习惯如恶疾缠身。
几千年来,中国农民过得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每天辛苦劳作就是为了一日三餐,肚子尚且吃不饱,哪里顾得了干净卫生仪态仪容,那是小资的生活,和人民群众相距甚远,泥腿子哪里谈得上干净。
时至今日,农民不再以种地为主,种地的收入微薄,一斤麦子买不了一瓶矿泉水,但物价飞涨,教育、医疗、生活成本太高,这就迫使大批的农民涌入城市,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出来了新名词“农民工”,他们参与城市的建设,因为没有学历和技术,做的基本上是城市最脏最累的活,拿着最低的工资,他们任劳任怨,勤勤恳恳,用自己的血汗在默默的为这个国家做着贡献。虽然拿着不高的工资,但为了生活、为了家人,他们无怨无悔,由于被迫走出家门,也就出现了许多空巢老人、留守儿童。
但这些拿着城市工资的农民时刻不忘反哺家乡,挣了工资养家糊口,盖房铺路,又为家乡的建设添砖加瓦。这也为新农村的建设提供了经济基础。
好在新原县自上世纪80年代,便有鼓励制造业发展的传统。这里毗邻黄河,历史上黄河水泛滥,颗粒无收是常有的事,这里的老百姓只能靠天吃饭,寅吃卯粮是常态,年轻人架不住忍饥挨饿,游走他乡出去闯荡渐渐成了这里的传统,做个小生意,慢慢的也成了气候,加上本地人天生的豪双、热情、大胆和勤奋,这些年倒也拼出了一条发展之路,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绿色养殖样样能干,一个个厂子兴建起来,工业园区也盖起来了,外出打工的农民也返回来在家门口就业了,新型的农村社区也拔地而起,指引者新时代农民们的生活方向。
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文明程度历来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新农村的文明建设离不开日新月异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