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美国在五大湖区展开军事行动,就会极大掣肘海峡对岸的对手,迫使英国不得不分心应对美国针对加拿大的入侵行动,将部分海军力量和陆军部队调往北美,以保卫其在北美殖民地。
这样一来,大大减轻了法国在英吉利海峡所面临的军事压力,为法国在欧洲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毫无疑问,在经历这一系列精心谋划的战略调整之后,安德鲁领导下的法国战略重心,开始逐步转移到了东面。而其目标十分明确,那就是要竭尽全力遏制、打压,并最终肢解那个贪婪成性的庞大俄罗斯帝国。
为了实现上述战略目标,安德鲁在与奥斯曼帝国的关系上大做文章。等到奥斯曼苏丹塞利姆三世在法俄联军的打击下,开始主动求和,安德鲁随即叫停了巴尔干方面军和法国海外军团。
与此同时,法国特使也拿到终身执政官的正式授权,赶到奥斯曼帝国的首都伊斯坦布尔,重新构筑双方的反俄同盟。
不过,战略重心的转移并非一蹴而就,这一过程需要充足的准备时间来进行军事部署的调整、资源的重新分配以及外交关系的进一步巩固。
在军事部署方面,法国需要将部分精锐部队从西线调往东线,重新规划军事基地的布局,加强对俄罗斯边境地区的防御和监视。
在资源分配上,要将更多的资金、物资投入到与俄罗斯对抗的准备工作中,包括武器装备的生产、储备,军队的补给等。
外交关系上,除了与奥斯曼帝国加强合作外,还需要积极拉拢其他对俄罗斯帝国心存忌惮的国家,形成更广泛的反俄联盟。
所以,在此期间,安德鲁一直在小心翼翼地与俄国大使托尔斯泰伯爵周旋应对,至少在表面上维持着法俄之间看似和平的同盟关系。
但在暗中,加紧推进对俄罗斯帝国的战略布局。不断秘密派遣情报人员深入俄罗斯境内,刺探俄罗斯的军事部署、政治动态等重要情报;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建设,修筑防御工事,储备战略物资;与周边国家进行秘密外交接触,争取更多的支持和合作。
虽说法俄之间的同盟关系已然岌岌可危,尤其是在奥斯曼战争问题上,双方的矛盾日益尖锐,随时可能导致同盟破裂。
但安德鲁依然希望通过外交手段和策略性的拖延,将这一破裂的时间点拖到1801年之后。
这不仅仅是争取到足够的时间,法国才能在军事上做好充分准备;此外,“粮食瘟疫”的大爆发也至少需要两年时间;而更为重要的,是安德鲁需要在公理和道义之上抢占先机。
基于此,保罗一世必须要死,而且要死于俄国皇储亚历山大之手,但唯一的要求,政变必须发生在安德鲁认可的时间节点上。
…….
1秒记住114中文:www.。手机版阅读网址:.
<r 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