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6章干涉美国大选(上)
巴黎,波旁宫,午后的阳光穿过高大的玻璃窗,在光滑的大理石地面上洒下一片片斑斓的光影。
第一执政的宽大办公室里,安德鲁正端坐在那张象征权力的座椅上,神情专注地听取着外交部长克拉克的工作汇报。
此刻,克拉克条理清晰的话语在空气中回荡,而核心议题便是与美国代表团刚刚签署的那份同盟协议。
“此次与美国代表签署的同盟协议,整体走向与参政院的指示高度契合。包括两国将延续的法美同盟关系,反对英国在大西洋的海上的霸权。在经贸方面,双方也将会进一步降低关税,进行自由贸易。”
克拉克望了安德鲁一眼,接着说道:“在谈判过程中,我们也做出了一定的妥协。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便是关于二十年前那笔对美军事援助的处理。当年为支持美国独立战争,我们法国向其提供了高达5亿法郎的巨额军事援助。
如今,考虑到当下的英法形势,以及与美国修复关系的迫切需求,我们将这笔债务大幅度减少到1亿法郎,而且允许美国以棉花、烟叶等农副产品,来冲抵三分之二的援助经费。”
不仅如此,法国不再征收美方的惩罚性滞纳金。据法国财政部估计测算,若按照国民公会时期的决议案,这笔罚金高达3亿法郎。
简单来说,法国给予美国的8亿法郎援助(含滞纳金与罚金3亿),如今仅保留1亿法郎,而且还允许美国人用农产品抵账。
毫无疑问,上述妥协事先得到了安德鲁的默许,以及参政院的授权。所谓的减少债务与免除罚金,的确会令法国承受了相当大的损失,但从长远的战略角度来看,或许能换来美国更加坚定的同盟立场,在对抗英国的征程中,获得一个看起来还算可靠的伙伴。
片刻后,安德鲁抬起头说:“适当的妥协,是为了换取更长远、更巨大的利益。这笔账,我们可以从全局去算。只要法美同盟能够在未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助力我们在与英国的博弈中取得优势,今日的让步便是值得的。”
另一时空中,从波旁时期的法国开始,到革-命的共和国,以及后续的拿破仑帝国,最后回到复辟之后的波旁王朝,美国对于那巨额军事援助,最终还是成功赖掉了差不多九成。
克拉克听后,心中的石头落了地,这位外交部长在随即提出,明日是否邀请在巴黎郊外隐居的拉法耶特侯爵,出席外交部为美国代表团举办的国宴。
拉法耶特由于参与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他被称为“两个世界的英雄”,而且被授予美国荣誉公民称号。
二十多年前,年轻的拉法耶特曾毅然投身美国独立战争,为美国的自由挥洒热血,在美国民众心中有着极高的威望。
此次克拉克邀请拉法耶特出席宴会,无疑是向美国代表团释放出强烈的友好信号。那是法美同盟的稳固,令法国对英国的战略布局意义重大。当然,前提是第一执政对此不会反对。
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宛如一场熊熊燃烧的烈火,将整个法国社会彻底重塑,也无情地将众多风云人物卷入其中,拉法耶特便是其中之一。
大革-命前后,拉法耶特的人生轨迹跌宕起伏,宛如坐过山车一般,在赢得极高声望的同时,也深陷尖刻的谩骂与指责的泥沼之中。
在革-命的浪潮初起时,拉法耶特毅然投身其中,凭借着自己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积累的赫赫威名,以及对自由平等理念的热忱宣扬,迅速在法国民众间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然而,随着革-命的深入推进,局势愈发复杂多变,各方势力的矛盾与冲突日益尖锐。拉法耶特的一些政治主张和行为逐渐引发了不同派别的不满与质疑。
曾任法国国民议会议长的米拉波伯爵,这位在法国政坛以犀利言辞和敏锐政治洞察力著称的人物,毫不留情地讥讽拉法耶特是“宫相”、“傻瓜恺撒”。
政治演说家卡米尔·德穆兰,其激昂澎湃的演说曾打动无数听众的心,此时也加入了批判拉法耶特的行列,咒骂对付是“盗窃民望的惯偷”。
而激进革-命家马拉,这位对革-命有着极端狂热追求的人物,更是言辞激烈地指斥拉法耶特是“伪装的人民之友”、“宫廷的廉价走狗”,实则为宫廷权贵们服务的傀儡。
时光流转,到了安德鲁执政时期。
对于第一执政而言,拉法耶特已不复当年在政治舞台上呼风唤雨的影响力,安德鲁认为他已没有什么政治方面的实质性威胁。
然而,安德鲁对这位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贵族子弟,却也并没有什么好感。私下里,他曾毫不掩饰地形容拉法耶特是一个“偏执狂,其才盲目,固执己见,言行不一”。
缘由是拉法耶特对政治理念过度执着,犹如陷入偏执的深渊,看不清局势的变化与发展。其才能在安德鲁看来也不过如此,空有一腔热情,却缺乏正确运用才能的智慧,总是固执地坚持自己的观点,不顾实际情况,而且在行动上常常与言论相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