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3章 真相是什么?(2 / 2)

法兰西1794 管杀不管填 1639 字 3个月前

等到安德鲁领导下的法国在欧洲大陆上一路披荆斩棘,成功赢得霸权地位,并与俄国签署了反奥斯曼军事同盟之后,他的战略视野这才重新放回到不列颠岛和北美大陆。

1799年,当美英关系本就因为贸易纠纷、水手抓捕以及领土争端等诸多矛盾而紧张到了极点时,法国第一执政官向英国驻美公使下达了一道格杀令,进一步挑起英美之间的矛盾。

当穆勒接到巴黎的最高指令后,便迅速行动起来。他凭借着自己在美国巡游期间,建立起来的广泛人脉,加上军情局的情报网络也全面铺开,收集着各种信息,筛选着符合条件的目标人物。

经过一番如同大海捞针般的精心筛选,穆勒终于将目光锁定在了一个人身上,伯恩·尼尔森。

这位因英国海军对诺福克海军基地的残暴袭击,而痛失父亲的年轻人,此刻正满心仇恨、处于极度愤怒之中。英国海军的暴行,不仅摧毁了他的家庭,更在他心中种下了仇恨的种子,使他对高高在上的英国人充满了无尽的憎恶。

军情局特工以不同角色围绕在尼尔森身边,他们用极具煽动性的言辞,进一步点燃尼尔森心中那本就熊熊燃烧的怒火,最终令这个年轻的美国人逐渐在愤怒与仇恨的驱使下,失去了理智,最终踏上了那条充满危险的刺杀之路。

等到尼尔森成功刺杀英国公使安东尼·梅里后,整个美国社会为之震动。美国民众起初对这起刺杀事件感到震惊不已,但随着对尼尔森背景的深入了解,同情的情绪如汹涌潮水般,在民众间蔓延开来,迅速席卷了每一个角落。

在费城街头,一位老妇人满含热泪,向周围的人群讲述着尼尔森的遭遇:“那孩子多可怜呐,原本有着幸福的家,却被英国人毁了。他不过是想为父亲讨回公道,怎么就成了罪人?”她的声音颤抖,引得路人纷纷驻足,不少人眼眶泛红,轻声叹息。

华盛顿的一家咖啡馆里,一群年轻人围坐在一起,激烈地讨论着尼尔森的悲惨遭遇。其中一个年轻律师激动地拍着桌子说:“英国人在我们的土地上肆意妄为,伤害了多少像尼尔森父亲那样无辜的人。所以,尼尔森不是罪犯,是英雄!”众人纷纷点头,情绪激昂,对尼尔森的遭遇深感同情,对英国的愤怒也愈发强烈。

在纽约,民众们自发组织了集会。他们手持蜡烛,在市政厅前静静伫立,为尼尔森祈福。人群中,一位牧师高声说道:“尼尔森的痛苦,是我们整个国家痛苦的缩影。他失去了父亲,失去了原本安宁的生活,却勇敢地站出来反抗压迫。我们怎能不同情他,怎能不支持他?”人群中爆发出阵阵掌声与呼喊,大家纷纷表示,尼尔森不应被审判,而应该无罪释放。

报纸上,一篇篇报道详细描述着尼尔森的过往,那些朴实的文字深深触动着读者的心弦。一位专栏作家写道:“尼尔森,一个平凡的年轻人,却承受了如此沉重的苦难。他的复仇之举,是一个儿子对父亲的深情,是一个公民对国家尊严的捍卫。我们怎能忍心看着他被当作罪犯,我们必须为他发声。”读者们纷纷来信,表达对尼尔森的同情,要求美国政-府重新审视这一事件。

而整个事件中,更为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尼尔森在登上刑事法庭受审的前一天,居然在监狱里离奇地服毒自杀。

这一消息传出,再次在民众中引起轩然大波。人们对尼尔森的死因充满了猜测与疑惑,为何在关键时刻,他会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随后,尼尔森生前留下的一封遗言被公开,他在遗言中坚定地宣称,“我无罪,我是为自由和民-主殉道!”

这句话如同一声惊雷,让美国民众对尼尔森的同情达到了顶点,他们认为尼尔森是为了反抗英国的压迫,为了美国的自由和民-主而牺牲。这封遗言进一步激发了民众对英国的愤怒,他们将尼尔森视为英雄,而将英国视为恶魔。

在民众的心中,英国不仅是杀害尼尔森父亲的凶手,更是剥夺美国自由与民-主的罪魁祸首。

…….

1秒记住114中文:www.。手机版阅读网址:.

<r 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