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0章 细节决定成败 (上)(2 / 2)

法兰西1794 管杀不管填 1787 字 3个月前

如今,它们却可能因为材料或其他一些看似微不足道,却实则至关重要的细节问题,而功亏一篑,所有的投入与付出都将如泡沫般瞬间破灭,付诸东流,这对于安德鲁以及整个法国海军而言,实在是让人难以接受,犹如心头被重重地刺了一刀。

法国海军若失去了这些寄托着厚望的蒸汽披甲舰,仅仅依靠传统的风帆战列舰,将根本无法在拉芒什海峡(英吉利海峡)这片具有至关重要战略意义的海域上,与由胡德、纳尔逊等战功赫赫的著名将领指挥的英国本土舰队展开正面抗衡。

最终,残酷而冰冷的现实,让安德鲁不得不做出艰难而痛苦的抉择。在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权衡利弊得失之后,安德鲁无奈地放弃了原本精心计划在1799年到1800年期间,与英国实施战略决战的念头。

海军实力尚未完全具备优势,关键装备又出现严重问题的情况下贸然出击,与强大的英国海军正面交锋,极有可能遭受惨败,给法国带来难以估量、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

这不仅可能导致法国海军的精锐力量全军覆没,更将使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地位遭遇危机,国家利益将遭受严重损害。

于是,安德鲁迅速调整战略方向,以果断而决绝的姿态重新修整了外交策略。他决定与海峡对岸的英国,保持着一种斗而不破的微妙、复杂关系。

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军事上的对峙与压力,让英国不敢轻视法国的存在;另一方面,积极寻求缓和的契机,继续维持非正式的外交接触方式,试图通过外交斡旋与谈判,引导两国重启和平谈判的大门。

为了推动这一目标的顺利实现,安德鲁经过深思熟虑,授意军情局冒险出击。军情局的特工们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卓越的智慧与高超的技巧,精心策划并实施了一系列隐秘而关键的行动。

最终成功逼迫反法立场极为坚定、态度强硬的小威廉·皮特首相,因为病休而不得不暂时离开政治舞台。而新任首相波特兰公爵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以及国内各方势力的重重压力时,经过一番权衡,默许了英法两国之间的私下外交接触。

这一微妙的转变,犹如在黑暗的云层中撕开了一道缝隙,为两国关系的缓和创造了一丝宝贵的契机,也为法国争取到了宝贵的喘息时间与战略调整空间。

在逐步淡化英法战争紧张局势的同时,安德鲁凭借其敏锐的战略洞察力,将战略目光迅速而坚定地重新聚焦到东方。在他精心构建的宏大战略版图中,首当其冲的目标便是奥斯曼土耳其。

此时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国内局势犹如一盘散沙,动荡不安到了极点。政治腐败丛生,经济萎靡不振,社会矛盾激化,军事力量更是孱弱不堪,在战场上的表现犹如一滩烂泥,过于拉胯。

即便是在法军并未全力发动攻击,仅仅保持着一定军事压力的情况下,奥斯曼的军队居然也完全抵挡不住俄国海陆军的联合凶猛进攻。在俄国-军队如汹涌潮水般、排山倒海的强大攻势下,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防线迅速崩溃,接二连三地丢城失地,大片肥沃的领土被俄国无情吞并。

这种岌岌可危的局势,也一度让法国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尴尬困境,甚至差点迫使安德鲁下令不得不紧急调转枪口,将原本针对奥斯曼土耳其的军事力量,迅速投入到对付盟友,俄国-军队的战斗中。

因为一旦俄国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取得决定性胜利,其势力将在东方迅速膨胀,对法国在南欧地区与东地中海一带的利益与战略布局构成巨大的威胁。

随后,俄罗斯帝国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安德鲁战略规划中,必须重点关注与应对的重要目标。

虽说安德鲁原本希望将对东方战争的准备时间,较为从容地安排在一、两年之后,也就是1802年左右。

他计划利用这段充裕的时间,让法国在政治、外交、经济、军事与情报等各个方面的筹备工作都能有条不紊地推进,大致完成,从而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最强大的综合实力投入到对俄战争中。

但如今,由于无法按照原计划登陆不列颠岛与英国进行战略决战,整个战略节奏被彻底打乱。上述所有的战争筹办工作就不得不被迫提前到今年。

…….

1秒记住114中文:www.。手机版阅读网址:.

<r 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