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6章持续改革与“羊吃人运动”(下)
受限于如今的技术瓶颈,导致铁路建造的进展严重不足,法国交通部门随即加强了对原有公路的修缮,以及建造新路。
从1798年开始,一条条宽阔平坦的公共道路,以巴黎、里昂、马赛、南特、雷恩、布鲁塞尔等大中城市为核心枢纽,如同蛛网般向四周呈辐射状逐渐延伸开来。
这些道路将各个城镇和乡村紧密相连,路旁还栽种着整齐的树木,每隔一段距离,便设有驿站,供旅人们休憩、换马,为长途跋涉的人们提供便利。
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改善了民众的出行条件,更是为经济交流搭建了稳固的桥梁,成为法国经济腾飞的重要基石。
公路与铁路的相继建成,宛如为法国注入了一股强大的活力。它们不仅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日常出行,让原本遥不可及的距离在车轮的飞转下变得不再漫长。
在之前,位于法国东西两端的人们,从英吉利海峡东岸前往莱茵河的西岸,往往需要历经数周的艰难跋涉,路途颠簸,风餐露宿。
而如今,时速高达35公里的“快速火车”已经全境开通,基本上只需36个小时,便能从西面的瑟堡,抵达东方的斯特拉斯堡。
更为重要的是,它们成为了物资流通的高速通道,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一变革打破了地域之间的隔阂,加速了商品的流通与交换,推动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无疑是一场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变革。
在过去,农产品从乡村运往城市销售,堪称一场艰难的征程。乡村道路崎岖泥泞,交通极为不便,运输工具简陋不堪。
许多农副产品在漫长的运输途中,因无法得到妥善的保存,损耗变质现象极为严重。那些鲜嫩的蔬果,往往还未抵达城市市场,便已腐烂在地;新鲜的肉类,也在高温与长途颠簸中失去了原本的鲜美。如今,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便捷的道路让农产品有可能迅速、新鲜地运往城市市场。
清晨,农民们采摘下新鲜的蔬果,装上马车或送上火车,沿着马路与铁轨疾驰向城市。在短时间内,这些带着露水的农产品便能出现在城市的集市上,吸引着市民们争相购买。
工业制成品也借助这些道路,迅速游向各地市场。从巴黎工厂生产出的蒸汽机车,到里昂纺织厂织就的华丽丝绸,再到马赛制造的坚固船舶零件,这些工业制品通过公路与铁路,源源不断地运往法国的每一个角落,满足了不同地区民众的生产生活需求。
城市中的居民能够便捷地购买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优质商品,生活品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安德鲁推动的交通改革,实实在在地改善了农民与市民的生活,促进了城乡之间的互动与融合,对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另外,大量运河的建成或即将建成,更是为法国经济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宽阔的河道让河水在其中平稳流淌,大型货船满载着各类货物,在运河中悠然航行,将货物运往四面八方。
港口码头热闹非凡,商船往来如织,装卸工人忙碌地搬运着货物,吆喝声、号子声交织在一起。为法国经济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法国的商业版图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扩大。
这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全方位地推动了法国的发展,从经济到文化,从内陆到沿海,构建起了一个更加紧密、繁荣的法国,充分彰显了安德鲁改革的系统性与全面性。
在精心布局国内事务的同时,安德鲁以其卓越的战略眼光,将视野拓展到广阔的欧洲大陆,大力推动对外贸易。
基于某种考虑,安德鲁授权第二执政图里奥,赋予其重大使命,积极与周边国家展开深入的贸易谈判,并与巴伐利亚、巴登和符腾堡的三国首相,共同签署了一份意义非凡的自由贸易区协定。
在当时的欧洲,贸易自由化是大势所趋,这为法国工业制品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同时引入国外廉价农副产品,优化了国内市场的物资供应,这一举措无疑是具有前瞻性的,为法国经济融入欧洲乃至全球经济体系奠定了基础。
这份协定如同打开了一扇通往繁荣的大门,瞬间为法国的工业制品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法国以钢铁、纺织、船舶、机械为代表的工业制品,凭借着卓越的品质与先进的工艺,得以自由流向巴伐利亚、巴登和符腾堡。在这些国家的市场上。同时,协定也允许上述三国的廉价农副产品,毫无阻碍地进入法国市场。
一时间,法国的东部港口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象。满载着国内的工业制品的蒸汽货船,浩浩荡荡地驶向协定国家;来自南德三国的船只,满载着谷物、肉类与禽蛋等农副产品,也纷纷抵达莱茵河的港口。
回溯大革-命时期与拿破仑时代的法国,那仍旧是一个农民占据绝对多数的国家,85%以上的居民生活在农村。
农业属于法国经济坚实的根基,是这个国家主要的经济来源。即便时光流转至1800年,共和国的农业人口占比依然在八成左右。
在广袤无垠的平原上,极目远眺,曾经封建藩篱林立的土地已焕然一新,变成了大片、大片的农田。肥沃的土地上,庄稼茁壮成长,随风摇曳,仿佛一片绿色的海洋。
沼泽遍布的河谷,经过开垦整治,也出现了大片的农场,农舍错落有致地分布其中。小块的新垦地如同星星点点的宝石,镶嵌在大地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