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卢焕父子“一展雄风”(1 / 2)

大夏之末 赫连飞飞 2310 字 2023-05-17

镇北将军卢焕身穿明光铠,胸前的板状护甲被打磨的光滑铮亮,在冬日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寒光。兽面头盔的顶端插着三根色彩艳丽的雉尾,头盔中间镶嵌一颗鸽子蛋大小的夜明珠,周边围绕头盔一圈镶满了翡翠玉石。

他的儿子、行军参军卢建也穿了一套类似的铠甲,但头盔顶端没有插翎羽,也没有夜明珠,而是用黄金铸成一只昂首向前的孔雀,华丽程度丝毫不比他父亲的装备逊色。

他们父子这身行头,似乎更像是去参加皇室盛大的阅兵仪式,而非行军作战。

相比之下,副将东方农的铠甲就普通了许多。事实上,皇上本来打算将第二套孔雀明光铠赐予副将穿的,但东方农谢绝了他的美意。

一来是因为他清楚卢焕父子极其贪婪,对这两套明光铠虎视眈眈,二来则是因为这身铠甲太过华丽耀眼,在他看来并不适合征战。于是东方农还是选择了一身穿着多年的鳞片铠,穿着轻便又舒适。

景州和云野州的战报令朝廷震恐不已。本来元夕节的到来让宫城内外紧张的氛围稍稍缓和了一些,没想到楼罗和楚国的事情尚未处理好,又来了一个更加棘手的潘六奚。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有关率军讨伐的人选,朝廷争议的焦点集中在段林和高东丽二人身上。因为高东丽侄子高晃的原因,朝廷与芙蓉谷的关系出现裂痕,向高东丽索要的那笔物资也杳无音信。

在顾屿的劝说下,拓跋明决定不让高东丽插手景州的事,借此向世人证明朝廷的强势。这样一来,挂帅出征的最佳人选就变成了段林。可拓跋雍认为比起远在天边的叛军,京城的防卫更加重要,于是力谏由卢焕父子领兵前去镇压。

鉴于不久前雁台州那次**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被平息。大臣们普遍认为这群草民不过是一群光脚的乌合之众,不足为惧——毕竟贼寇的首领还是当初那个郭小兵,只是改了个更体面的名字,纯属换汤不换药。

更何况朝廷还派出了五万精兵。五万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正规军对付一群衣衫褴褛的乌合之众,在他们看来没有任何失败的可能。

皇上甚至乐观的认为就算派一个瞎子当将军也能胜任,因此朝廷里几乎无人提出强烈的反对意见,只有段林隐约感觉到大难将至。

卢焕甚是珍惜这次平叛立功的机会,在皇帝面前立下誓言,保证三个月内铲除叛贼,率王师凯旋。在段林和顾屿的强烈建议下,皇上总算是答应任命东方农为副将,随同大军一起出征。

“若是将军能够平定叛乱,今后朝廷里就又多了一位可以领兵作战的将军,这样朕今后就再也不用为了征战之事伤脑筋了!”拓跋明对卢焕给予厚望,将京城五万名精锐步骑兵全部交由他统领,还令人从兵器库中取出最为珍贵的两套明光铠赐予他和东方农。

接过兵符的那一刻,卢焕老泪横流。这个机会是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说动拓跋雍为他争取而来的,为此还搭上不少钱财。而向来对行军作战不感兴趣的他之所以冒出这种荒谬的想法则是受到儿子卢建的怂恿。

他的儿子卢建认为,身为臣子,对朝廷最大的功劳莫过于军功。如今他的父亲已经身居尚书的高位,若是再能获取一些军功,就有了足够的资格争取尚书令之职。卢焕对儿子提出的宏图伟略深以为然,这才想尽千方百计争取到了挂帅的机会。

距离大军出发已经过去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这支浩浩荡荡的队伍终于行至云野州以南的昆岗郡,距离潘六奚的叛军部众只有五十里左右的距离。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从四周的景象判断,战火已经蔓延到了此地。烧焦的树林和房舍的碎片说明了一切。整个城镇都是空空如也,有些残余的房屋里还在冒烟,但看不到一个活人。

“人都去哪儿了?”卢焕躲在华丽的卧车里探出头来询问。

“将军,他们都藏起来了。”卢焕的贴身侍从,也是记事参军刘丛凑过去说道,“百姓就是这样,一遇到灾祸就只知道逃命。”

他说的没错。昆岗郡里的百姓在十多天前就逃离了此处,要么向南投奔朝廷,要么加入叛军。剩下那些跑不动的老弱病残则有如受到惊吓的羊群一般躲在附近荒无人烟的原野和丛林里,等待朝廷的救援或是叛军的收割。

“终于到昆岗了!”卢建驱马向前,激动地说。在他看来,能够率领五万大军到达目的地就已经算是一种伟大的胜利,至于接下来与叛军的战事,不过就像是去踩死一窝蚂蚁一样简单。

“北方可真不是人待的地方。”卢焕吸一下冻的发红的鼻子,“得赶紧把这群该死的蠕虫给找出来弄死,我们也好赶紧班师回朝。”

“父亲也不能过于心急了,”卢建的嘴巴一张一合,他的呼吸在面前生成一层白雾。

“不然的话,皇上会觉得平定叛乱是很简单的事。就像不久前高东丽平定草鞋军叛乱一样,仗虽然打赢了,但他却最终被朝廷给遗忘了,什么都没捞着。”

“有丞相在,谁敢忘了我?他高东丽是因为自己蠢,以为平定了草鞋军的叛乱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他的侄子弃城逃跑一事,皇上不予追究都算是格外开恩了。让他给点银两息事宁人,没想到他竟连钱财也不愿意出!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我看皇上这次不让他率军可不是忘了他,而是要让他瞧瞧,没有他高东丽,朝廷里一样有人可以领兵作战!等到这次的叛乱被平定之后,你看皇上会不会收拾他!”

在宫城里压抑已久的卢焕一改往日在朝堂上那副谦逊恭顺的模样,混浊的眼睛里流露出放肆的怨毒。想起高思危那日对他的威胁,卢焕恨不得整个芙蓉谷都完蛋。

“那是自然的,高东丽算什么东西,就算他在芙蓉谷再有能耐,也不过是个胡人的酋长,根本上不了台面。

父亲就不同了,您在朝中为官几十年,是名副其实的朝廷大员。若是父亲平定了这场叛乱,就是为朝廷立了大功,到时候就连丞相也要让着父亲几分!”

卢焕高傲地昂起脑袋,脖子上的褶皱都跟着舒展了许多。儿子说的没错,只要我把这群蛆虫给灭了,尚书令的位置就一定是我的。

“我可是给了他拓跋雍不少真金白银的,要是他不能让我坐到尚书的位置,我就让他好看。”卢焕又吸一下鼻子,寒冷的气息令他难以忍受。

“将军,此处地势较高,平坦开阔且靠近溪水,不如就在这里安下大营,等待后续部队集结如何?”东方农策马来到卢焕身边,身后褪了色的披风随风飘扬。

与卢氏父子相比,东方农颇有大将风范,只是五十岁出头的他年纪看上去有些大了,身体也略微发福。那身旧甲的甲裙快要遮挡不住他呼之欲出的小腹。他的面色祥和,整个人都散发出一股“与世无争”的气质。

临行前,虽然段林对他千叮万嘱寄予厚望,可东方农的心中却抱定了不惹是生非,只求平安归来的信念。

卢建与卢焕对视一眼,对父亲点点头。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好,就在此处安下营寨。”卢焕吩咐道。虽然卢氏父子一路上都对行军部队指指点点,但在安营扎寨这种事上,他们基本上提不出任何见解。

“大军停止行进,在此处安营扎寨!”东方农将军令层层传达下去。

卢建翻身下马,参军刘丛将卢焕搀扶下车,再招呼身边的侍从帮他们脱下厚重的铠甲,为他们换上轻便的缎面袄子,外面披一件长至脚踝处的貂皮斗篷。

士兵们忙忙碌碌地砍伐木头建造营地,到处都是叮叮咚咚的声音。卢焕与儿子并肩站在高岗上察看周围的环境。

“去将东方将军叫来,”卢建喊住一名传令官,“我有事情问他。”

“是,将军。”传令官领命而去。

不一会儿的功夫,东方农就骑马来到他们身边。

“将军唤我何事?”东方农跳下马来,因为来回奔波监督建营的原因,他的额头上挂着汗珠。

“事情安排的怎么样了,此处能否确保军队安全?”虽然只是一个行军参军,但卢建说话的口气像是东方农的上级。